赵伟:“十五五”建议稿的十大信号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title插图%num

报告正文

事件:10月2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建议》客观分析我国未来五年的风险挑战,并在主要目标中突出经济总量、结构优化与安全底线

外部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建议》删除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表述,更突出“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同时指出我国仍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相较于五年前,本次《建议》将“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调整为“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地缘冲突易发多发”,进一步凸显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但《建议》同时指出,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我国具备主动应对的能力。

内部经济形势研判方面,《建议》在客观分析当前有效需求、国内大循环、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问题的同时,也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与制度优势。与2020年相比,本次《建议》所关注的重点,从改革与创新进一步转向需求不足、结构转型等现实挑战,如“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对滞后;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项;人口结构变化等”。

针对上述变化,《建议》在主要目标中进一步突出经济总量、结构优化与安全底线。与2020年相比,本次《建议》在总量目标上明确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在结构方面,需求侧强调“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并将民生相关目标置于更突出位置,供给侧则要求“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此外,《建议》还新增了安全维度的目标,提出“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二、“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置于“现代化产业体系”首位,科技现代化部分要“采取超常规措施”、抢占制高点

在“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建议》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置于首位。相较于2020年,文件更强调通过提质升级来巩固矿业、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此外,《建议》还规划了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与六大未来产业(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并提出服务业要“扩大开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需“适度超前”。

在扩大内需方面,《建议》分别从消费与投资两端提出具体举措,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消费领域,强调通过“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落实带薪错峰休假”等方式,从民生保障与供给创新两方面激发消费潜力。投资领域,则着眼于“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并注重“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市场动力。

《建议》将科技现代化定义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未来五年,《建议》认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并强调“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重点提及“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同时,《建议》进一步强调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出“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三、向改革要增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仍是重点,财税金融改革被视为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

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仍是后续改革重点。《建议》提出从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三方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强调从完善行政执法、质量监管、市场秩序等方面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并提出完善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统计、财税、考核制度等。

财税金融改革被视为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建议》首先强调政策协同,提出“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挥好产业、价格、就业、消费、投资、贸易、区域、环保、监管等政策作用”;财税改革聚焦可持续与效率,提出“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等。“金融强国”目标再度提及,延续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强调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

民生方面,《建议》聚焦就业、收入、房地产、人口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就业方面,《建议》提出“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且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重视度明显提升,强调“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等。房地产方面,《建议》延续过往地产发展新模式政策部署,提出“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等。

绿色发展方面,《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建议》明确能源体系建设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强国“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目标下,《建议》明确“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等。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风险提示

1)经济变化超预期。海内外形势变化使内需修复偏慢。

2)政策变化超预期。稳增长政策可能会影响内需修复的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