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断崖式下跌引市场警觉
2025年第三季度,珀莱雅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意外的成绩单: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滑11.63%;净利润2.27亿元,跌幅高达23.64%,创下近年单季度最大跌幅纪录。与去年同期21.15%的营收增速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表现直接拖累公司前三季度整体增速——营收70.98亿元(+1.89%)、净利润10.26亿元(+2.65%),增长乏力态势凸显。

主品牌增长停滞,营销依赖症爆发
曾连续五年保持增长的主品牌“珀莱雅”在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0.08%),其74.27%的营收占比成为整体业绩的“绊脚石”。背后深层矛盾浮出水面:
- 流量成本反噬利润: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26.59亿元(费用率49.59%),其中44.05%用于形象推广,远超行业均值。线上渠道依赖度高达95%,平台规则变动与流量竞争导致的成本激增让利润承压。
- 研发短板显现:同期研发费用仅0.95亿元(费用率1.77%),不足销售费用的1/20。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在流量红利消退后,产品力不足的问题被放大。
国潮降温与策略困局
珀莱雅的困境亦是国产美妆行业的缩影。“故宫联名”“国风限定”等营销套路逐渐引发审美疲劳,消费者对“换包装不换配方”的国潮概念产品买单意愿降低。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布局,进一步挤压市场空间。
赴港上市能否破局?
珀莱雅近期提交港股IPO申请,拟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创新、全球化布局等领域。这一动作被视为战略转型的信号,但市场担忧其能否真正实现从“流量驱动”到“产品驱动”的转型。分析指出,若继续维持高营销投入低研发产出的模式,即便成功上市,长期竞争力仍存隐忧。

结语
珀莱雅的业绩滑坡敲响了行业警钟:在流量红利见顶、消费理性回归的背景下,国货美妆必须跨越“重营销轻研发”的路径依赖。能否借上市契机重构产品壁垒,或将决定其能否守住“国货龙头”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