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系西京研究院院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赵建博士将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对宏观形势和市场走势的思考,推出《现实十问》系列,回答投资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一句话:加速探底,形势紧迫。
二、一句话:上半年用力过度,下半年不见兔子不撒鹰。
三、牛市还能持续多久?一句话:消化分歧,震荡蓄力,强者恒强。
四、房地产何时能见底?一句话:漫长的告别,僵而不死,向死而生。
五、物价何时才能回升?一句话:等待地产触底,或牛市持续慢牛。
六、储蓄新高,钱会去哪儿?一句话:结构分化,挤入强势资产。
七、人民币汇率是贬是升?一句话:升值压力相对较大,未来取决于中美央行。
八、债券行情终结了吗?一句话:弱势资产的弱势行情,形同鸡肋。
九、黄金还会继续大涨吗?一句话:趋势未改,定价“中国式布雷顿森林体系”。
十、“十五五”行情期待什么?一句话:十三五“互联网+”,十四五“大数据+”,十五五“人工智能+”。
问题三、本轮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一句话回答:消化分歧,震荡蓄力,强者恒强。
在我一个月前写下现实十问之第三问,牛市还能持续多久的时候,A股还在3850点反复拉锯,又受到特朗普关税战2.0的冲击,充满了不确定。当时我给出的答案是:消化分歧,震荡蓄力,强者恒强。仍然延续牛市看法,而且是强者恒强的结构牛。今天,牛市冲破了4000点,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接下来将如何走?
还是需要把中国的资本市场置于全球的大环境之下,A股历史性的突破4000点,很大程度上也是全球风险资产牛市周期共振的结果。在经历了又一轮特朗普制造的“TACO”冲击后,宏观交易环境最近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友好”状态。我的三因子宏观交易模型半个月前也出现了类似七月份的“爆表”:天时,美联储降息;地利,权益资产仍然性价比最高;人和,四中圆满召开,中美关系大幅缓和。“左手黄金,右手AI”的配置组合收益率和夏普比率也创造了历史新高——即使黄金出现了大幅调整。
此时,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罕见的奇观:几乎所有的风险资产齐涨。特别是权益资产,从A股到港股,从美股到日股到韩股,一派“秋水与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象。A股十年后终于破4000,老股民边唱着“十年”边“热泪盈眶”,“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新股民则“拔剑四顾心茫然”,因为他们根本就没经历过上证4000点以上的时节。美、日、韩等国股票也是应涨尽涨,一片泡沫繁荣。加密货币也出现了较为可观的涨幅。
虽然黄金出现了“多杀多”的杠杆踩踏,一周下跌幅度超过了10%,但这恰恰是“短期非理性杠杆交易”给我们这些长期配置盘加仓的机会。当黄金冲上4300的时候,是定价特朗普关税战第二轮冲击、地缘冲突,中美关系恶化引发的过度恐慌。当中美关系大幅改善,两岸关系也出现了最近几年少有的温和态度后,俄乌战争一度传闻和谈在即,黄金定价“地缘、大国冲突和战争风险”的这部分溢价就会被卸掉,因此出现了超过10%的跌幅。那么接下来定价的就是中长期变量:美元降息,通胀,以及超级债务困局与货币体系的变局。在短期风险变量没有再次恶化之前,黄金还需要围绕4000点进行多空拉锯。长期牛市趋势结束的概率较小。
那么为什么全球权益资产出现了“应涨尽涨”的奇观呢?在第一大经济体面临通胀、就业疲软、债务危机等不利叙事下,在第二大经济体还受到通缩和地方债务大挑战的情况下,究竟是什么在驱动全球风险资产的狂欢。这种应涨尽涨是泡沫繁荣的序曲,还是泡沫破裂前的终章?作为战略级的资产配置,绝不能对这个问题掉以轻心,因为这是一个事关仓位多重的问题,也是事关组合安全的问题。如果风险敞口太重,一个较小的波动就会对组合产生较大的伤害,甚至是系统性的伤害。
我仍然认为当前是全球权益资产的牛市,也是黄金等贵金属以及稀缺资源(比如铜等)的牛市。趋势很难形成,但一旦形成也很难改变。对A股来说,自去年924以来,牛市的趋势在波动和震荡中逐渐形成。这其中当然主要依靠国家金融资本的力量,但根本的动力还是治理模式纠偏、资产荒和历史性的低利率等多重作用下中国资产的系统性重估。当前,散户还没大范围入场,杠杆盘也不高,这四千点与以往靠散户的群众运动与杠杆堆积不同,主要是国家队和大机构拉动的。而这些主要不是交易盘,主要是具有“耐心资本”政治属性的配置盘,所以走起来很稳,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4000点具有非常强的象征意义。十年前我们还记得那句标志性的“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也记得冲破5000点崩溃后的无比惨烈,这些都在老股民心里形成了无法抹去的历史记忆。新股民小登们当然初生牛犊不怕虎,但中国百万亿储蓄的掌控权并不在小登手里。这些资金已经蠢蠢欲动,在过去二十年“左手理财,右手房产”的战略级配置已经成为低收益组合、弱势资产的时候,这些“老钱”将向何处迁移?国家金融资本已经做出了表率,大幅提升了权益投资的占比,把A股推到了4000点,如果将社保基金、大型险资、各种国有金融机都归入广义国家队的话,这一轮牛市其浮盈恐怕早就突破了1万亿——在当下经济罕见下行,财政一本帐和二本帐收入都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三本帐和四本帐里这么强劲的收入,对稳定财政的意义有多大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放缓了近两年的股市融资重新恢复节奏,股市的融资功能重启才刚开始。十五五规划浮出水面,明年是新的五年规划的元年,现代产业和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生保障(社保基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修复“宏观资产负债表”等诸多任务都还需要资本市场发挥“金融强国”功能来实现。写入规划的“提高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为牛市在深化改革方面提供了想象空间。综合上述,牛市首先符合国家利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政策、科技的晴雨表,而非经济、社会、实体的晴雨表。
或许这是一次全球史诗级的大泡沫,但是何为泡沫,泡沫是个悖论,只有泡沫破灭后才能证明它是泡沫。次贷危机以来,美股牛市已经持续了十五年,中间的所谓熊市基本上都是牛市倒车和接人上车的机会。作为投资者,泡沫很危险,但预测泡沫更加危险。泡沫的破灭跟私人债务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1929、2000、2009美国股市泡沫的大崩溃,还是2015年中国的股灾,都是私人杠杆灭失的过程。而2009年以后,美国承担债务和杠杆扩张的主角已经不再是私人部门,而是政府部门和美联储,这也意味着一个超级的债务货币化进程。我认为正是美国这种“债务国有化(货币化)+资产私人化”,造就了今天美股长达十五年之久的超级牛市周期。
这是系统论上的正反馈(很多人混淆了负反馈和正反馈)过程,泡沫改善了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私人资产负债表的改善进一步推升了泡沫,而且是低杠杆的推升。今天美国面临的债务危机,是联邦政府的危机而非私人部门的危机,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仍然健康,这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泡沫不仅推动着国内的需求,而且还孕育出了科技革命。这一轮人类的AI革命,是泡沫+科技共同推生的结果。泡沫是一种动物精神。然而泡沫终究会阶段性出清或破灭,我认为这个破灭的时间就是美国通胀再次失控,美元降息无望甚至需要加息的时候。这个时刻,虽然看上去还比较远,但我们的监测模型在紧紧地盯着。
中国资本市场的牛市是在经济加速探底的情况下出现的,这让人担忧基本面的支撑和牛市的可持续性。这个担忧当然是有理由的,但是也要看到在经济总量加速下行的同时,结构的分化也比较明显,因为通缩降低了科技创新的机会成本,降低了整个风险资产的无风险折现利率。利率已经降到了中国经济历史上的最低,核心CPI有稳定的迹象,实际利率在边际上继续走低。在这种情况下,百万亿级的中国储蓄资金该如何重配,这些储蓄又如何通过金融动员机制转化为投资和资本,这都需要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况且,国内美元资金的宽松,人民币强势升值预期,也在吸引过去低配的海外资金,特别是“人在国内、钱在海外”的资金,这些国际资金配置中国资产距离上一轮最高点还有较大的空间,这也会助推A股和港股的牛市。
更加深层次的,站在全球权益资产的大周期之中,今天全球权益资产的牛市最终定价的还是全球思潮的“右翼”回潮。美国特朗普的MAGA主义,让美国再次伟大,靠的是自由主义、精英主义等美国精神的振兴。日本刚当选的首任女首相,也属于右翼。而中国,无论是对内对外,都开始展现出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姿态。对民营经济,对市场经济,对科技创新,对金融市场,特别是对美国和整个西方的外交态度,都表现出疫情以来前所未有的友好。而十五五规划里面,对两岸关系的措辞,也是最近很多年少有的温和,降低了投资者对于极端风险的担忧。这一切,都在为4000点以上的牛市奠定了新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