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股权版图再变阵,地方国资再入场。10月29日,河北金融监管局发布信息,同意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河北建投集团”)受让河北中兴冀能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河北中兴冀能”)持有的河北银行3141.9万股股份。受让后,河北建投集团及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41%,跻身重要股东行列。
与股权更迭同步的,是河北银行如“过山车”般的业绩表现。2024年,该行营收以22.34%的增速冲上高峰,却在2025年上半年下降35.1%;与此同时,利润水平也在“变脸”。这背后,投资收益与信用减值损失的起伏不定共同导演了这场震荡局面。
1
河北建投集团出手,
河北银行大股东2年后再生变
本次转让股权的河北中兴冀能是国家电网成员,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受让方河北建投集团,是从事资本市场为主的重要地方国企。
一家是国有独资企业,一家是省管国企,两家企业背景实力均比较雄厚,经营稳健,本次股权转让或是国家电网体系聚焦电力主责主业、清理非核心资产的一项战略性举措;而河北建投集团的接手,则体现了地方国企对当地金融牌照资源的战略性布局。
河北建投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投能源”,000600.SZ)是河北建投集团的控股公司,双方构成一致行动人。此前建投能源、河北建投集团分别持有河北银行4.01%、0.95%股份,合计占比4.96%,为河北银行的第七大股东。
河北建投集团受让股份之后,与关联方的持股比例升至5.41%,晋升为重要股东,仍为第七大股东。

来源:河北银行2024年年报
2021年以来,河北银行还曾有过几次重要的股权变更,而此次股权调整,与两年前的股权变动有相似之处。
2023年6月,原河北银保监局批复,同意石家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石家庄国投集团”)受让石家庄市财政局持有的河北银行3.49亿股股份,持股比例4.98%。变更之后,石家庄国投集团与其关联方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持有河北银行4.07亿股,持股比例合计达到5.82%,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和今年的股权转让情况一样,都是地方国资接手,是一种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稳定共赢的战略举措。

图源:罐头图库
2021年8月,河北银行还迎来了控股股东的更迭。原第一大股东国电电力(600795.SH)发布公告称,拟与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进行资产置换,国电电力向国家能源集团置出河北银行19.02%股权,国电英力特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1.025%股权;国家能源集团向国电电力置入旗下11家子公司。
同年10月,该项股权置换获原河北银保监会批复。国家能源集团成为河北银行的控股股东,持有其19.02%股份。
与此同时,监管还批复了中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城建投”)将其持有的河北银行的4.65亿股股份转至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春发展农商行”),后者成为河北银行的新晋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64%。
中城建投与长春发展农商行的此次股权转让缘于抵债。中城建投的母公司为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此前有多只债券违约。早在2019年,中城建投就计划出售河北银行股权,但两次拍卖均以流拍告终。后根据法院裁定,中城建投全部股权以物抵债给长春发展农商行。
整体来看,最近几年河北银行股权变动较大,经历了控股股东与多名大股东的更迭,地方国资持股比例上升,增强了地方国资的控制力。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由当地国资接手地方银行股权,可以通过国资提高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对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河北银行的股权结构就此稳定,今年以来,河北银行股权多次被搬上拍卖平台,但均未成交。
3月初,河北银行一笔684.3万股股权公开拍卖,起拍价1890.22万元,每股2.76元,但无人报名,此后价格经历4轮调降,9月末价格已降至945.11万元,较初始报价降了一半,也仍无人接手。
4月份,河北银行一笔1017.53万股股权公开拍卖,起拍价2021万元,5月份又降至1617.8万元,每股报价1.59元,降价20%也仍然流拍。

来源:阿里资产拍卖平台
河北银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受大环境影响,目前银行股权估值不高是普遍现象。股权转让过程中因价格问题未成交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股权转让是股东之间的行为,与银行自身无关,对该行经营稳定性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银行股权流拍现象比较普遍,但也有少部分股权在转让过程中比较顺利,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商业银行股权流拍主要是经营压力大的中小型规模且股份数量不具备话语权的项目,对于具有控股权的项目或许仍有吸引力。
截至2024年末,河北银行有5124名股东,其中法人股东126名,自然人股东4998名,前十大单一股东持有66.18%股权,还剩下5000多名中小股东持有33.82%股权,且自然人数量较多,未来在股权方面还面临一定的治理挑战。
2
营业收入如“过山车”,
投资收益跌宕起伏
股权生变的同时,河北银行在业绩上面临多重挑战,营业收入大起大落,盈利能力面临考验,除了息差压力之外,投资收益、信用减值损失的不寻常波动,成为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
2024年,河北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34%至137.25亿元,增幅创下近年来最高水平,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的贡献,投资收益39.34亿元,较前一年翻了近2倍。从42家上市银行披露的信息来看,当年有37家实现投资收益增长。银行投资收益显著增长的背后,是债牛行情下,银行通过兑现债券实现收益增加。
根据河北银行财报数据,截至2024年末,应付债券金额为169.8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了11.19%。

图源:罐头图库
在银行存贷利差缩窄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主动调整资产配置,提升非息收入比重,增厚收益,成为银行的现实选择。但投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表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不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及节奏,或扩大风险敞口。
营收在投资收益的狂欢中大幅增长,而归母净利润却透着寒意,同比下滑21.03%至19.56亿元,呈现出典型的“冰火两重天”,背后是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计提。2024年河北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达到77.28亿元,与上一年的47.82亿元相比增长61.6%,大幅侵蚀利润。
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来自贷款和债权投资,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导致违约风险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河北银行不良贷款率在连续三年下降之后迎来反弹,由2023年的1.31%升至2024年的1.5%。

来源:河北银行2024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河北银行的投资收益、信用减值损失又来了大逆转,投资收益同比下降77.12%至4.69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6成至40.72亿元。
除此之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经历了大幅变动,2024年达到6.93亿元,翻了3.5倍,2025年上半年由盈转亏,为-0.76亿元。
在主营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均减少的情况下,上半年河北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5.1%至47.01亿元,但由于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营业支出大幅下降,上半年净利润并未同步大幅下滑,为11.67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微降0.03%。

图源:罐头图库
在主营存贷业务方面,河北银行并未出现大幅波动,但依然面临着行业净息差收窄带来的持续盈利压力。存款成本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由于市场融资需求不足叠加利率持续下调,贷款收入表现疲软,上半年利息收入同比下降8.87%至87.5亿元,利息净收入也延续了上一年的跌势。
上半年净息差为1.58%,较去年末下降了0.21个百分点,息差收窄是整个银行业都面临的问题。
河北银行早在2010年就已经筹备上市,2011年启动上市辅导,但因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及自身经营情况,最终于2022年12月撤回上市辅导备案。
当时河北银行对此解释,根据监管指导意见,综合考虑资本市场动态,特别是银行业估值情况和注册制改革推进等因素终止辅导,此次撤回备案不改变和影响后续上市目标与计划,将根据业务发展和资本补充需要择机启动公开上市。不过三年过去了,至今未重新启动IPO。
作为河北省的“城商行一哥”,河北银行在资产规模及营业收入方面仍然占据领先优势,2025年上半年末总资产为5838.59亿元,远高于唐山银行、张家口等其他省内城商行,但是在利润方面,2023年就已被唐山银行反超。
近年来在股权方面多次调整之后,河北银行的股东背景实力整体加强,但能否扭转其“大而不强”的市场印象,核心考验仍在于能否实现持续的业绩稳健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