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香饽饽遇冷!光伏设备、逆变器业绩重构,支架企业开始亏损

%title插图%num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随着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三季报陆续披露,昔日高盈利的细分赛道正经历业绩重构。设备、逆变器接线盒、支架四大核心领域集体迎来盈利调整,部分龙头企业净利润大幅下滑甚至陷入亏损,行业赚钱逻辑悄然生变。

具体来看,光伏设备企业成为此次业绩波动的重要赛道,行业内多家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逆变器领域业绩开始分化,多家头部企业第三季度利润同比下滑;接线盒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显著回落,个别企业上市后业绩“大变脸”;光伏支架赛道也未能幸免,已有龙头企业在第三季度陷入亏损。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光伏配套行业也普遍面临利润下滑,核心原因是今年行业持续压缩光伏装机成本,组件及各类辅料价格同步下降。由于成本压力传导存在滞后性,这一影响集中体现在企业三季度财报中。

设备企业销量下滑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卖铲人”,设备供应商的业绩滑坡最为显著,多家头部企业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双降,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今年第三季度,捷佳伟创(300724.SZ)实现营业收入47.34亿元,同比减少17.26%;归母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增速从2023年的56.04%、2024年的69.18%骤降至第三季度的7.72%,增长放缓趋势明确。

更严峻的是,公司资金回笼压力陡增,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6亿元,同比锐减142.42%。捷佳伟创方面解释称,主要系回款减少及诉讼冻结部分款项所致。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应收账款高达50.25亿元,较年初35.81亿元显著增加,资金回收压力进一步加大。

晶盛机电(300316.SZ)业绩下滑十分剧烈。三季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74亿元,同比减少42.87%;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骤减69.65%。对于营业收入减少,公司明确指出,主要系本期销售规模减少。

今年以来,迈为股份(300751.SZ)结束了往年的增长态势。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9.91亿元,同比下滑31.3%;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下降9.42%。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2亿元,同比锐减728.06%。

对于营收减少,迈为股份表示,主要原因是受光伏行业整体影响,公司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销量下降。

同时,公司还指出了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的原因,受光伏行业整体影响,一方面公司下游客户付款速度较慢,使得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下降;另一方面公司上游中小型供应商抗风险能力较差,公司仍按时支付了部分货款。

记者注意到,迈为股份的应收账款规模也呈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年初,公司应收账款为39.5亿元;而到2025年9月末,这一金额已增至45.1亿元。

为加快资金周转,迈为股份于10月28日公告开展不超过8亿元的保理业务,以缩短应收账款回笼时间。

奥特维(688516.SH)业绩近乎“腰斩”,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2.92亿元,同比减少48.65%;归母净利润仅5002.54万元,同比降低90.04%。除了销量下滑与毛利收缩,研发投入增加进一步侵蚀利润。

截至2025年9月30日,奥特维在手订单99.4亿元。与2024年1—9月相比,在手订单同比下降26%。今年9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增至34.2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

对于销量下滑,奥特维公司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主要是因为光伏行业本身还处于一个由产能过剩所带来的下行趋势中,按照国家目前政策,某种程度上对于无序扩张仍是有限制的。该工作人员还指出,除了光伏领域,公司有拓展锂电和半导体领域,对四季度光伏情况,现在还不好去做预判。

多赛道利润承压

与设备企业的全面承压不同,逆变器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格局。上半年抢装节点过后,光伏逆变器定标容量明显回落,定标价格同步下行,行业竞争加剧。

今年第三季度,阳光电源(300274.SZ)延续高增,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41.47亿元,同比增长57.04%;固德威(688390.SH)更为迅猛,公司归母净利润9771.78万元,同比增幅高达200.83%。

与之相对,其他一些逆变器企业第三季度遭遇增长瓶颈,归母净利润同比承压下滑。其中,锦浪科技(300763.SZ)实现营业收入18.69亿元,同比增长3.43%;归母净利润为2.63亿元,同比下降16.85%。德业股份(605117.SH)实现营业收入33.11亿元,同比增长1.32%;归母净利润为8.25亿元,同比减少17.84%;禾望电气(603063.SH)和上能电气(300827.SZ)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5.94万元和1.1亿元,同比分别降低6.98%和21.81%。

接线盒领域企业业绩也显著下滑。记者关注到,今年5月份刚上市的泽润新能(301636.SZ)此前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但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变脸”,归母净利润亏损约385.61万元,同比下滑115.93%。快可电子(301278.SZ)第三季度利润也大幅下滑,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66.1%;归母净利润678.36万元,同比减少64.47%。

光伏支架企业的盈利状况同样堪忧。清源股份(603628.SH)第三季度“增收不增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5.47%;归母净利润1284.92万元,同比下降73.94%。对于归母净利润下滑,公司方面指出,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汇兑损失同比增加所致。

支架龙头中信博(688408.SH)前三季度盈利1.31亿元,同比下滑74.49%。从单季度数据看,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加速下滑,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838.66万元,同比下滑幅度扩大至119.76%。

中信博表示,国内电价政策改革,处于向地方传导阶段,各地区细则落地时间不一,对当前国内光伏项目规模形成了阶段性影响,投资节奏放缓,新增装机需求有阶段性回落趋势。同时,公司指出,归母净利润下滑有四点原因,一是营业收入下降;二是国内行业调整仍在产能出清阶段,行业竞争态势依然严峻,为巩固市场地位,公司产品结构中单价及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固定支架占比提升,拉低整体毛利水平;三是为有效推进全球化战略,公司在多个国家及地区设立分子公司作为区域市场的窗口;同时根据海外市场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投资要求,在沙特等地投资建厂。报告期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导致管销费用增加;四是公司为培育智能清洗机器人、绿电+等战略孵化业务,前期研发费用投入增加。

总体来看,光伏设备、逆变器、接线盒及支架行业利润普遍下滑。关于这些行业未来盈利状况能否改善,彭澎分析指出,从盈利端看,无论是机制电价还是市场化交易模式下,光伏电站的收益稳定性已不如以往。这使得投资方在电站投资与资产建设中,希望成本降下来,以控制投资风险。她认为,该局面短期内改善难度较大,当前,光伏月度新增装机量仍在下滑,后续辅材产能也需要经历一轮出清,待市场供需重新达到平衡后,行业利润情况才有望逐步改善。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