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跨过5万亿美元的门槛,AI板块的想象力再度被打开。
近两年,全球AI的火爆,让“卖铲人”英伟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赢家之一,目前市场甚至有观点认为,英伟达将会是第一个越过十万亿美元门槛的科技巨头。
需求的爆发,催生更大的风口。
华为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算力总量将激增10万倍,数据作为“新燃料”催生AI存储需求增长500倍。
在这场AI的爆发的风口下,国内厂商已经成为了全球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算力需求的爆发,光模块的价值持续凸显。当下,中际旭创、新易盛一战封“神”。
如果从今年四月算起,新易盛最高涨幅超过了900%,中际旭创涨幅超过了800%。反馈在业绩端,今年前三季度,新易盛的总营收达到了165.05亿元,同比增幅达221.7%;净利润为 63.27亿元,同比增长284.38%;扣非净利润为63.01亿元,同比增长283.27%。
CPO龙头中际旭创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0.05亿元,同比增长44.43%;实现净利润71.32亿元,同比增长90.05%;实现扣非净利润70.84亿元,同比增长90.54%。

如果从三季度角度来看,光模块行业的业绩还在持续兑现。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中际旭创营收为102.16亿元,同比增幅为56.83%;净利润为31.37亿元,同比增长124.98%;扣非净利润为31.08亿元,同比增幅达124.46%。
相比之下,新易盛增幅则更为明显,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新易盛营收为60.68亿元,同比增长152.53%,净利润为23.85亿元,同比暴增205.38%,扣非净利润为23.67亿元,同比增长203.77%。
股价的暴涨,实际控制人成为最大的受益人。根据股权穿透显示,中际旭创实际控制人王伟修共持有公司12.23%的股份,按照最新的收盘价格计算,该笔股权市值超过了640亿元。而新易盛实际控制人黄晓雷、高光荣则分别持有公司7.12%、6.24%的股份,按照最新收盘价格计算,其持股市值分别为243亿元、213亿元。
轮番减持
面对十倍的涨幅,继续持股则面临很大的考验。
根据统计显示,8月以来,中际旭创实控人王伟修之子王晓东合计减持55.55万股,合计套现约2.07亿元。
9月26日,中际旭创控股股东发布减持公告称,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未来三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5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9%。按照最新收盘价格计算,减持金额或超26亿元。
据悉,自9月19日开始,控股股东王晓东已经开始减持,其中10月两轮一共减持超过了13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控股股东减持,其他股东也纷纷选择了减持。
统计显示,7月1日至9月17日,中际旭创特定股东苏州益兴福企业管理中心及其一致行动人,总共减持该公司463.41万股,合计持股比例由9.417%减少至8.9999%,若以该阶段平均股价计算,益兴福套现金额大概率超过了10亿元,需要说明的是,益兴福的主要实际控制人之一是中际旭创董事长、总裁刘圣。

当然,中际旭创的一众股东减持并非个例。
10月9日,新易盛的实控人高光荣因自身资金需求,向华夏基金、诺德基金、景顺长城等16家机构投资者以328元/股的对价合计转让1143.07万股公司股份,合计套现37.49亿元。本次转让完成后,高光荣的持股降至7%以下,其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易位给新易盛总经理黄晓雷。
因为违规减持,高光荣还曾遭到证监会的处罚。2月17日,新易盛曾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高光荣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高光荣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
该处罚决定书显示,2023年3月15日至4月11日,高光荣通过家族信托2号账户、高光荣华泰证券账户合计转让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42%的“新易盛”股票,其中,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比例0.42%,违法所得949.86万元。高光荣通过家族信托2号账户持有“新易盛”期间,未如实向新易盛报告实际持股情况,导致新易盛2020年、2021年、2022年年报披露的股东相关情况存在虚假记载。
股价的暴涨,全球AI龙头英伟达的掌舵人黄仁勋也没能经受住“考验”。
11月1日,有消息称自6月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出售逾10亿美元的公司股份,完成了一笔提前规划的大额减持。
资料显示,10月29日,黄仁勋出售了2.5万股英伟达股票,这也使得黄仁勋在3月制定、计划于年内最多出售600万股的安排告一段落。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黄仁勋已累计出售超过29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目前持股比例约为3.5%。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显示,现年62岁的黄仁勋以1757亿美元身家位列全球第九位。
还能“牛”多久?
光模块龙头股东的轮番减持,导致了市场目前对该板块的看法已经出现了分化。
有分析认为,光模块行业长期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前景依然广阔,但竞争格局将加剧分化。未来,具备技术领先性和强大客户壁垒的头部厂商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需要注意,行业的高景气度容易吸引跨界者争相涌入,如果市场格局因为产能扩张而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那么就会导致毛利率回落。
国盛证券分析则认为,随着AI集群向十万卡甚至百万卡升级,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量正在不断提升,公司作为全球光模块龙头,将充分享受行业的高度景气。
此前在GTC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表示,计划在欧洲新建20家“人工智能工厂”,欧洲的AI算力将在两年内增长10倍。也就是说,未来两年AI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依旧庞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际旭创目前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30%。
10月31日,中际旭创在机构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三季度,重点客户开始部署1.6T并持续增加订单,未来几个季度1.6T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6—2027年其他重点客户也将大规模部署1.6T。公司在研发和市场导入方面做了充分准备,把握了1.6T的市场先机。
中际旭创还表示,随着客户需求和订单旺盛,公司积极准备芯片等核心物料、扩建国内和海外产能,为2026—2027年的大规模订单交付做好相应准备。
面对未来两年的市场预期,中际旭创称,预计2026—2027年期间客户在Scale-out场景下的核心需求仍为1.6T和800G。对于Scale-up场景,CSP客户正推进ASIC芯片在Scale-up的应用,同时希望用以太网技术实现柜内芯片和板卡间的光连接,由此产生了对光连接解决方案的需求。目前相对可行的方案包括LPO、XPO和NPO等,预计2027年有望看到应用和部署。
目前,光模块技术正沿着“速率迭代—材料创新—封装突破”的路径加速演进。速率迭代方面,800G向1.6T升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际旭创的护城河则相对较深一些。
综合来看,AI行业仍处于一个爆发周期,全球算力供不应求的现象依旧存在。在这种背景下,短期中际旭创的业绩还将继续兑现,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赚钱效应越来越好,市场的涌入者也会越来越多,届时光伏行业曾经上演的剧情也大概率会在光模块行业重演。
因此,侃见财经认为行业不可能一直保持超高的毛利率,未来随着产能的增加,行业的价格竞争会越来越多,届时中际旭创等光模块龙头也会受到影响,从周期的角度来看,这种优势大概率只能保持一两年。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