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为什么不自己写材料?

%title插图%num

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通常听到的最标准答案是:领导怎么能自己写材料呢?

对啊,领导怎么能自己写材料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就跟“领导怎么能自己开车门”一样可笑。

换句话说,“不用自己写材料”,正是领导成为领导的标志之一。在众人眼里,如果一个干部还需要自己写材料,那他大概率就不是个领导,或至少“不像个领导”。

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写材料的就不是领导,是领导的就不写材料?这个问题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

真要推敲起来,除了“领导太忙”“领导需要管全局”“领导要抓大放小”这种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多数人恐怕也说不出什么来。

这些大道理有道理吗?其实倒也有。要知道,领导确实忙啊,既要把方向、出思路、谋大局,又要开会、参加活动、搞调研,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事必躬亲、寻章摘句?

所以,有些材料,比如各种总结、汇报、经验材料,领导不自己动笔,而是交给下属来写,倒也正常。可问题是,有些材料,明明应该领导自己写,按照规定,也确实是领导自己写,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它们却也经常被交给下属,就不太正常了。

最常见的是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领导讲话

所谓“讲话”,那是要从领导口中讲出来的,可现在的情形是,很多领导讲出来的内容,却不是他自己写的。

这就很奇怪了:那些坐在下面听领导讲话的参会人员,到底是在听谁讲话呢?他们听到的,到底是领导本人的思路、想法、理念,还是写材料的工作人员的思路、想法、理念?

更搞笑的是,有些领导居然好意思教育下属,“你要站在领导的高度来写讲话”,拜托,他本来就不在你这个高度上好吧?如果他能站在你的高度,凭什么你是领导而他不是?

有的领导甚至会给下属画饼:“让你给我写讲话,那是锻炼你。让你为将来走上领导岗位做好准备”。但这又很矛盾了:一旦这个下属真的走上领导岗位,他就不再写材料了,那你又为什么要用写材料来锻炼他呢?

事实上,这些理由,都靠不住。至于真正的理由嘛,后面再说。

第二种是述职报告。

所谓“述职报告”,顾名思义,就是领导说说自己这一年(或这一段时间)都干了啥。

那么,既然是领导说说自己这一年都干了啥,自然是领导自己写这个报告比较合适——还有谁比他自己更清楚他这一年都干了啥呢?

这时有人该说了,领导这一年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事,不得有个人专门给他归纳、总结、提炼?

这话倒也有些道理,但话又说回来,别人归纳、总结、提炼,哪有领导自己归纳、总结、提炼,更方便、更准确?毕竟别人怎么知道他干的这些事,孰轻孰重、孰好孰坏?

所以,这种理由,也靠不住。真正的理由,也放到后面再说。

第三种是对照检查材料。

有些领导,自己不写述职报告也就算了,连对照检查材料,他也不写。

要知道,对照检查材料,那是查找自身问题的,这种材料也交给下属来写,下属怎么知道领导有什么问题?

可想而知,下属在起草领导对照检查材料的时候,是多么战战兢兢:问题写轻了吧,督导组那里过不了关,写重了吧,领导又该问了,“我哪有这种问题?”

那你有哪种问题,你倒是自己写啊。你的问题,你不写,别人给你写了你还不满意,你不觉得你的问题有点严重吗?

第四种是署名文章。

在单位里,负责写材料的“大笔杆子”经常会一边皱着眉头抽着烟、一边带着自豪和疲惫,跟同事们说,“我在给领导准备署名文章”。

说这话的人,甚至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问题。

然而问题是,这玩意既然叫“署名文章”,它署谁的名?它署领导的名,真正的执笔人却是下属,领导不涉嫌剽窃吗?

确实,领导很忙,不一定有功夫字斟句酌,但你至少给个方向、打个框架、拉个提纲吧?一些重要的表述、原创性的见解,你至少自己动动笔吧?

有些领导,连这都不干,就只是告诉下属,“我下个月要在《**》上发个署名文章,你给弄一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拜托,你这样的指令,连AI都给你弄不出来好吧?下属要熬死多少脑细胞,听多少遍你的“高度不够、内容不实”的废话,才能给你弄出一篇除作者姓名之外跟你没半毛钱关系的文章?

当然,关于上面这四种材料,也有不少人会给领导找到各种“不用自己动笔”的理由。但事实的真相是,领导之所以不自己动笔,就两条原因:要么懒,要么烂。

懒,说的是他不愿写;烂,说的是他不会写。

不愿写,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也不愿多干活。想想看,咱总算当上领导了,再去加班熬夜写材料吗?那这领导当得还有什么劲?

这样的领导,虽然不愿写材料,他好歹会写。他多半会给下属提供一个材料框架,让下属往里面填内容,这样起码不至于让材料整体跑偏,来回返工。

更可怕的是不会写材料的领导。这种领导,他自己肚子里没多少东西,可又害怕下属看出来他水平不高,所以就拼命地折磨下属,让下属一遍遍地“打磨”材料。

打磨来打磨去,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材料到底该怎么写。

事实上,真正的好材料,应该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材料。如果领导自己都说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是摁着下属一遍又一遍地把“认真贯彻”改成“深入贯彻”再改成“着力贯彻”又改成“切实贯彻”最后改成“积极贯彻”,你猜下属会不会因为那个副词的不同,就用不同的方式去贯彻?

不会的。文字游戏只会消磨掉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而领导的事业,也不会在这些文字游戏中取得真正的业绩。

唯一的好消息可能是,有些地方,倒也不看真正的业绩。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