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m跌停!又有公司爆大雷

今年的股市,真是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AI股为首的“小登”翻了几倍的大涨特涨,一边是一堆“老登”公司不怎么涨,气煞股民。

股价暴跌,一家科创板公司爆雷

说实话,即使买了“老登”,今年这种行情下,估计也会多少赚点,即使亏损,估计也不大。

然而买了那些爆雷公司的投资者,可就倒了大霉,一天就会损失20%,就算想割肉都卖不出去。

11月3日,科创板公司清越科技(代码:688496)开盘即一字跌停,原因是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

11月1日,清越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若后续经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清越科技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title插图%num

划重点:公司可能会被强制退市!

这对股价影响十分巨大。

11月3日,清越科技20cm大号一字跌停;11月4日,清越科技放出巨量,再度大跌10.91%。

%title插图%num

早在几个月之前,清越科技就有了爆雷迹象。8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江苏证监局下达的《江苏证监局关于对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高裕弟、张小波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高裕弟是清越科技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张小波是公司财务总监。

%title插图%num

一般情况下,证券监管部门的《立案告知书》里,只点名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有严重的财务造假嫌疑。

问题重重,令人质疑

清越科技之所以被监管部门立案,因为公司存在募集资金使用违规、业务财务核算不规范、关联交易未披露三大问题。

募集资金使用违规的问题表现在,公司2023年数次将募集资金转至一般结算账户购买银行理财。

业务财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表现在,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新增CTP+OLED贸易业务,本应按照净额法确认收入,但公司违规采用总额法,虚增全销售额。

这一问题直到2024年7月才更正,当时公司不得不调减营收1366.76万元。

关联交易未披露的问题表现在,公司2023年与实控人亲属控制的枣庄宏远发生363万元关联交易,未在半年报中披露,违反信息披露规定。

虽然清越科技在公告中声明公司经营正常,但从财报上看,公司基本面呈现下滑态势: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4.76亿元,同比下降13.64%;同期业绩亏损4335万元;研发投入连续三年下降,从2022年的9277万元下降到2024年的6964万元。

清越科技在业务上也有不少让人质疑的地方,比如其电子纸模组依赖单一客户汉朔科技,2023年该客户自建生产线导致清越科技收入暴跌。原定2024年底投产的硅基OLED募投项目延期一年,目前仍未达到预期。

卷入合同诈骗事件,股价连年大跌

清越科技位于经济强市江苏苏州,公司主营中小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中小尺寸显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底,清越科技在科创板上市。

但上市第二年,清越科技就业绩变脸,净利润从2022年的5588.71万元变为2023年的亏损1.18亿元。

2024年,清越科技再度亏损6949万元。

2025年以来,科创板指数涨幅高达40%,板块走出大牛市级别行情,很多买了科创板公司的投资者已经大赚特赚。但清越科技在经营不佳、内部治理有严重问题,再加上被监管部门处罚,面临可能的强制退市的情况下,年内已经大跌近26%。

2024年清越科技就暴跌超过60%,2025年又继续大跌,想必很多投资者已经亏麻了。

事实上,清越科技的内部治理问题早已浮出水面,2024年3月,公司还曾卷入合同诈骗案。

2024年3月19日,上市公司飞凯材料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安徽晶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遭遇合同诈骗,涉事方包括江苏鑫迈迪电子有限公司、枣庄睿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枣庄睿诺光电信息有限公司。睿诺电子、睿诺光电对晶凯电子的应付账款出现逾期,飞凯材料认为可能存在合同诈骗,并已报案。

睿诺光电是睿诺电子的全资子公司,而清越科技又是睿诺电子的大股东,飞凯材料这么一公告,舆论的矛头就直指清越科技了。

紧接着,清越科技发布澄清公告表示,睿诺电子日常经营管理均由其总经理实际负责,公司并未参与本事项的决策及实施过程。

也就是说,清越科技自认为与此次“合同诈骗”无关。

多家公司被立案,“炒小炒差”有风险

除了清越科技之外,近期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

10月31日,贝斯美发布公告称,由于涉嫌未按规定履行要约收购义务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实控人陈峰被证监会立案。

虽然贝斯美表示,调查事项系对陈峰个人进行,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不会对公司及子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但公司股价依然在11月3日开盘即大跌超过5%。

11月3日晚,达实智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磅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管护。

虽然达实智能方面也说,此事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没有重大影响,但11月4日,公司股价依然低开低走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刘磅出事前不久的10月20日-23日,其本人还减持了达实智能1562.81万股。

实控人出事的公司,一般业绩都有问题。达实智能也不例外,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4.73亿元,同比下降31.36%;净利润亏损4.1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64.15%,这也是上市以来的同期最大亏损金额。

同样是11月3日晚,思维列控发布《关于公司重大事项的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赵建州家属通知,其本人于2025年11月3日收到被留置、立案调查的通知书。

10月31日、11月3日,思维列控连续两个跌停,看来此事对股价冲击不小。

总的来看,近期上市公司实控人、高管,因为种种问题被立案调查的不少,对股价也产生了明显冲击。

在过去几个月“慢牛”的大背景下,严格规范上市公司治理,是有利于慢牛继续的。

这些出事的公司基本都是小市值、业绩差的公司,投资者要摒弃“炒小炒差”的思维,才能避免踩雷。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