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走弱,原因找到了

11月4日,A股出现“量价齐跌”态势,日成交额跌破2万亿元,创业板指跌近2%。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等热门赛道领跌,而银行股则发挥护盘作用。市场共计3650只个股收跌。

%title插图%num

受访人士表示,在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不及预期、部分高估值板块持仓拥挤引发抛压,以及外围市场的影响下,A股今日出现调整,但这属于正常的回调。短期内,市场预计仍将维持震荡态势。投资者在维持仓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可对涨幅较高的品种适时动态止盈,锁定收益。

A股缩量回调

今日,A股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沪指收跌0.41%报3960.19点,创业板指收跌1.96%报3134.09点,深证成指跌近2%,科创50、沪深300跌约1%,北证50跌逾2%,上证50微跌。

与此同时,A股市场交易量能有所萎缩,日成交额未能突破2万亿元,仅为1.94万亿元。不过,在杠杆资金方面,热度并未减退。截至11月3日,沪深京两融余额合计达到2.49万亿元。

传统周期股护盘,银行股领涨。其中,厦门银行涨近6%,江阴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涨幅均超过3%,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均涨逾2%。黄金概念、电源设备、机器人执行器、消费电子设备跌幅均靠前。

%title插图%num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6个收跌。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美容护理、基础化工、汽车等热门赛道领跌。

%title插图%num

市场亏钱效应明显,共计1630只个股收涨,涨停股67只;3650只个股收跌,跌停股8只。就日成交额靠前的个股来看,仅有4只个股日成交额超过100亿元,阳光电源跌幅超过6%,宁德时代跌逾2%;中际旭创微跌、新易盛微涨;特变电工涨近2%,包钢股份涨近5%。

%title插图%num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经理朱润康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今日A股的调整属于正常的回调。主要原因是10月制造业PMI不及预期,部分高估值板块持仓拥挤引发抛压,以及外围市场表现平淡影响了市场情绪。

“市场情绪导致短期波动,但短期调整无碍市场中长期向好的趋势,‘慢牛’格局有望延续。”明泽投资基金经理高安婧建议,投资者在保持仓位大体稳定的同时,对涨幅已高的品种进行动态止盈,锁定收益。

恒生前海基金经理胡启聪指出,近期高位热门资产接连下跌,人工智能(AI)的叙事逻辑明显弱化,资金兑现压力逐渐显现。海外方面,近期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权益资产的估值空间,今日亚太市场亦跟随走弱。在外围市场受压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跌幅有所扩大。不过,随着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市场风险偏好正在逐渐恢复。

短期或延续震荡

接下来,A股怎么走?

朱润康认为,短期市场预计仍将延续震荡格局:一方面,4000点附近存在较多套牢盘;另一方面,机构资金在年末倾向于避险。

“密集的宏观与产业催化导致科技方向短期筹码结构较为集中,加上三季报部分龙头公司业绩低于预期,短期或需要时间消化浮筹。整体来看,市场下行风险或相对可控。”富荣基金基金经理李延峥提醒道,伴随三季报披露结束,市场进入业绩空窗期,板块轮动节奏或将加快,行情多由事件与政策等主题因素驱动,市场或进入结构相对“混沌”的区间。

“展望后市,在资金持续入市与政策预期共振的背景下,A股有望形成良性循环,迎来更具持续性的上涨阶段。”高安婧认为,从短期来看,需重点关注资金面的动态变化以及板块短期利好因素的驱动。从长期角度考量,布局科技的时机可综合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和个股基本面,筛选优质公司,对缺乏业绩支撑、单纯依赖概念炒作的个股保持审慎。

中海外钜融资产方面也表示,短期市场或进入宏观真空期,叠加岁末投资者行为,市场波动可能加大。建议投资者关注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尽管短期波动可能加剧,但中长期向好的判断不变,回调时可择机加仓。在风格上,资金可能从大中盘、科技板块切换,建议关注中小盘的短期表现。

能否“抄底”科技股

AI、光模块等科技股一度是A股市场的主线投资,但近期在获利盘压力下出现明显回调。与此同时,传统周期股表现强势,吸引了市场关注。

这不禁让投资者思考:科技股是否已迎来抄底良机?

“当前市场仍处于科技股的主升浪中,此次回调属技术性良性洗盘。”朱润康表示,布局科技板块可关注两方面信号:一是技术面企稳迹象,如核心龙头股止跌回升;二是政策催化带来的市场情绪提振。此外,还需密切跟踪业绩兑现情况。若优质标的在调整后出现企稳信号,或是较好的介入时机。

对于科技等高景气赛道,李延峥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业绩与估值匹配度较高的核心龙头股,同时重点关注出现边际改善的低位区间板块。重点推荐两大方向:一是成长赛道,包括AI算力以及应用、半导体和医药等产业空间明确、景气度较高的板块;二是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领域,如电新、钢铁、有色等,政策预期改善有望推动估值修复。

“从风格来看,当前TMT科技板块持仓较为拥挤,可能进入高位震荡阶段。对于科技方向,需跟踪基本面进一步加速的可能性。”胡启聪表示,从长期维度来看,中国资产正处于重估的趋势中,短期回调不改长期向好的趋势,后续市场有望走出修复行情。2025年,科技主线行情有望延续。随着外部扰动因素的逐步缓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有望上移。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科技、消费、高端制造、医药等领域的产业趋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