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合璧:科创板、创业板的重大改革与长期投资价值

2025年10月28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来了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西安奕材、禾元生物、必贝特三家尚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一)板块改革:显著释放创新活力,提升市场包容性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是科创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今年6月18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正式设立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那些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title插图%num

这一举措极大地增强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试点引入的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制度已经实施,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更令人振奋的是,摩尔线程、昂瑞微、视涯科技等逾10家高科技企业已在上市进程中,未来有望为科创成长层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创业板改革也箭在弦上。证监会将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只个股亮相以来,历经16年发展,已培育了包括宁德时代、东方财富、新易盛、阳光电源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创业板市场已有约1400只个股,合计总市值逼近18万亿元。

此次改革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创业板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

(二)板块投资价值:业绩与景气度双轮驱动

此外,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投资价值正获得基本面与业绩的有力支撑。虽然A股整体业绩修复之路不平坦,但科创板和创业板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修复信号。

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科创板50指数净利润同比降幅从一季度的-78.0%大幅收窄至-48.9%,成为主要宽基指数中盈利修复节奏最快的指数之一。创业板指净利润同比仍然保持着12.9%的增速,在主要宽基中位居前列。

成长风格相对于价值风格的盈利优势正在持续强化。2025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与沪深300的盈利增速差已连续3个季度上行,预计2025年这一差值将继续扩大。

从行业结构看,科创板聚焦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其中,创新药企业表现尤为亮眼,BD出海大幅超预期,签订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远期合同。半导体行业则受益于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中长期来看,科创板半导体公司下游需求仍然比较旺盛。

创业板的行业分布则更为多元,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领域等战略新兴产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高达92%。在创业板指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领域占比分别为34%、24%和12%,优势突出。

估值方面,对于科创板企业,由于多数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利润波动较大,传统市盈率估值参考意义有限,更适用市销率进行估值。从这一指标看,科创板50估值处于中等水平;创业板的估值仍处于历史均值以下分位,具备一定的估值吸引力。

(三)投资工具:核心布局利器,捕捉创新红利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要精准把握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投资机会,指数化投资是高效且风险可控的选择。科创板50ETF(588080)和创业板ETF(159915)作为两大板块的旗舰型ETF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创新成长的优质工具。

科创板50ETF(588080)最新规模超710亿元,年化跟踪误差仅为0.38%,其跟踪的科创板50指数覆盖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

“硬科技”龙头特征显著。该指数半导体行业占比超过65%,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等硬科技龙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在2025年10月实施了首次分红,成为跟踪科创板50指数的所有ETF中首次进行分红的产品。

创业板ETF(159915)最新规模约1020亿元,位居同类ETF第一。该产品近一个月日均成交额达50亿元,流动性好,其跟踪创业板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宁德时代、中际旭创、东方财富等新经济龙头。

2025年6月,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迎来“升级”,引入个股权重上限机制与ESG负面剔除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指数的表征作用和投资功能。另外,深市首只单市场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的合约标的正是这只产品。

除了这两只产品,易方达基金旗下还有科创创业ETF(159781)、科创人工智能ETF(588730)、科创200ETF易方达(588270)等14只双创板块ETF,合计规模超1900亿元,为投资者布局科技创新赛道提供了便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