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互联网平台公司评级(不完全统计),图源:虎嗅制图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52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互联网平台ESG
过去一年里,一则又一则的事件把中国互联网公司的ESG问题拉到了聚光灯下:
多家外卖平台宣布将为骑手缴纳社保,平台劳动者保障从试点走向制度化; 有关部门在“绿色算力”上持续加码,把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能耗与清洁电力采购纳入了明确的政策框架; 多起高管违规事件引发热议,提醒企业当关键业务权力高度集中时,治理缺陷会迅速转化为法律与声誉风险。
一个事实是,国内各主流互联网公司近年来随着对ESG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并不断强化ESG管理,各企业ESG评级水平有显著提升的趋势。
商道咨询合伙人郎华透露,以MSCI评级为例,各家主流互联网企业根据行业分类划分在了包括非必需消费品、互动媒体与服务、多元化的消费者服务、媒体与娱乐、旅游服务等不同领域;京东、百度在相关的行业赛道,以AA评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快手、网易等评级分布在BBB- A行业平均表现区间。但也有部分互联网企业评级表现相对较低,如拼多多因为信息披露不透明、不持续,评级水平维持在CCC级;微博、爱奇艺评级也稍显落后。
企业名称 ESG评级 京东 AA 百度 AA 网易 AA 贝壳 AA 腾讯 A 哔哩哔哩 A 美团 A 小米 A 快手 A 携程 A 阿里巴巴 BBB 微博 BB 爱奇艺 B 拼多多 CCC
如果要从ESG三个维度去分别探问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的ESG表现,那焦点应该是——
在“E”维度下,算力扩张下的能源与碳责任能否与增长节奏匹配?
在“S”维度下,平台能否把骑手等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做实?
在“G”维度下,公司治理能否把权力边界和供应链透明化,从而防止制度性寻租?
环境维度(E):数据中心的绿色焦虑与行动鸿沟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将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升级与转型推向新阶段,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智算中心,为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提供支持。
而与高速发展的算力资源相对应的是不断增长的能源电力消耗。根据高盛发布的研究报告,从2023年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1.6倍。在此背景下,建设绿色低碳数据中心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吕歆向虎嗅ESG组指出:“近年来,通过发布《绿色云端》系列报告,我们持续追踪和记录中国领先互联网科技企业在气候表现上的积极进展。我们观察到,在过去几年间,越来越多的头部互联网科技企业设定了具有雄心的气候目标。《绿色云端2021》榜单中仅一家企业制定2030年100%可再生能源目标,但到了《绿色云端2024》共有8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设立了2030年及以前100%可再生能源目标。”

互联网云服务企业环境治理表现,图源:绿色和平《绿色云端2024》
“重点在于,企业对范围3碳中和的重视程度亟需提升。对比《绿色云端2022》统计报告的情况《绿色云端2024》榜单内企业仍只有腾讯和阿里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及范围3的全面碳中和。”
如何客观评价互联网公司的环境绩效?
商道融绿研发总监吴艳静认为,从自身运营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来讲,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以及产品较少产生污染物,实质性议题主要来自对资源的使用,覆盖电力和水的消耗。
“其中尤以电力为最主要的实质性指标,构成在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中的指标与目标。在通用的指标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和相关目标、是否进行了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碳强度,以及是否制定了双碳目标等是衡量公司在气候变化方面绩效的主要关注点,”吴艳静分析道。
在范围三碳排放披露方面,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没有披露数据。
“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携程四家企业做得相对完善,基本都提供了基于范围3相关15项排放源类别的详细数据,及不同类别的占比,阿里巴巴则是在范围3之上盘点了全生态平台业务的范围3+数据,并提供了不同范围排放的年份趋势。小米虽然提供了范围3的数据,但没有提供分类别的细分数据,美团也缺少范围三数据的披露,”郎华指出:“不系统的范围三盘点会制约减排路径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具体到节能效率,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吕歆认为关注的指标是数据中心PUE,PUE是衡量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的主要指标,即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与其中IT设备总用电量的比值,PUE越接近1,代表效率越高。
据郎华统计,目前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都公布了PUE数据,平均PUE基本分布在1.16-1.26之间,整体表现合乎预期。从信息披露来看,阿里将PUE的数据进一步细分为自有数据中心和外包数据中心,并有明确的目标跟进进程。
吴艳静认为阿里巴巴在环境维度上的表现领先同行,其承诺自2030年起,云运算的电力供应100%采用洁净电力。2025财年,自建数据中心的洁净电力使用比例达到64.0%。另外,阿里云还推动其供货商减排,在过去一年范围3+的减排效益同比有显著增长。
郎华认为腾讯、携程在环境维度上有相对出色的表现,前者将技术优势与绿色转型深度融合,通过AI、大数据等技术优化能源管理,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后者在积极推动运营绿色转型的同时,核算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碳排放数据,并推动了低碳航班、租车、火车、酒店等多元化的可持续旅行产品选择。
吕歆呼吁:“对于互联网企业,一方面应尽快设立或完善2030年前100%可再生能源消费与全供应链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要扩大企业可再生能源消费规模与消纳比例,优先通过直接减排(消费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净零排放,而非依赖购买碳汇等方式实现碳中和。”
长期来看,面对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挑战和日益清晰的政策合规导向,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消费成为必然趋势,与其被动应对变化,不如主动建立先发优势,向100%可再生能源转型,将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社会维度(S):数字社会的伦理修复
相比能耗,互联网公司在社会议题上更具人性冲突。从骑手权益到AI伦理,从数据隐私到商家生态,互联网企业在“连接社会”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结构性缺陷。但过去一年里,互联网企业对于“人”的关注有了提升,我们能够看到它们在“S”维度下的建设成果。
吴艳静认为,因不同公司的业务有较大差异,在衡量社会绩效时首先应该考虑通用的指标,如对员工权益的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等,其中可量化的指标包括正式劳动合同覆盖员工的比例、参与工会的员工比例、男女员工的比例、少数民族员工比例、员工满意度、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覆盖员工数量的比例、工伤工亡数量、产品召回率、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比例等。
在“平台劳动者保护(骑手/配送/司机)”方面,郎华向虎嗅ESG组指出,在所有企业中,比较有亮点的是京东体系,京东以“雇员制”为基础,构建了一套标准化、制度化、且高度可验证的包括一线员工在内、所有员工普适性的福利保障体系。目前京东物流已经与包括分拣、拣配、运输、配送在内的所有全职一线签订劳动合同,并将“五险一金”升级为“六险一 金”,覆盖养老、医疗、工伤等核心保障,且缴费基数与工资同步增长。今年3月,京东还宣布逐步为全职外卖员缴纳五险一金,展示了行业领导者的使命与担当。

《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及ESG信息披露评价指南》社会维度指标,郎华供图
美团作为链接最广泛骑手群体的平台企业,也建立了全面系统的保障机制。美团于2022 年起,按照国家统一安排率先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并研究新商保方案,在7个试点省市实现除职业伤害保障外理赔责任全部由新商保产品覆盖,为骑手群体提供全面的保障。今年,美团也宣布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步为全职和稳定兼职骑手购买五险一金。此外也宣布取消了超时罚款的政策,不断强化外卖员的保障与体验。近日,美团又宣布骑手养老保险补贴正式覆盖全国。
滴滴则是面向司机提出了10大承诺,包括账单透明、收入保障、减少控制、新手奖励、医疗养老保障计划等。
在商家关系治理方面,目前大部分相关企业通过网站政策发布、公众号动态跟进、ESG报告、平台商家大会、公告等渠道都保障了透明的商家信息沟通。比如京东对商家的准入运营、退出等环节均制定了详细的书面规则,并通过“京东商家后台”向所有商家公示;天猫的“品牌溯源”系统让商家可查看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链路实时信息;抖音则是及时发布更新规则、还通过商家后台公布违规事件,对于平台商家起到警示作用。
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基于MSCI评级表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表现领先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京东、及百度,”郎华指出:“三家企业的共性是都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作为高优先级风险,并建立了完善的管制体系,包括明确的管理组织架构。”
出现争议的企业则包括阿里、网易等,“2024年7月25日,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因未通知韩国用户的情况下泄露个人信息,被韩国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处以近19.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30万元)罚款,”吴艳静引用商道融绿风险数据库中信息说道:“网易在科技伦理问题上曾出现过问题,2025年2月17日,网易游戏会员俱乐部因在情人节宣传中不当使用《燕云十六声》未成年角色红线的形象,遭到公众广泛批评。”
总体来看,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社会责任建设正在从“被动应对舆论”走向“主动回应结构性问题”,平台劳动者的保障体系也迈向了制度化,用户隐私保护与内容治理开始形成更具约束力的规范框架。如郎华所言:“社会责任是企业运营可持续性的底盘,谁真正把劳动者、用户和商家纳入决策逻辑,谁就可能在下一个周期获得社会信任红利。”
治理维度(G):寻找治理的盲点
针对互联网企业在治理维度(G)的表现,郎华作了排序如下:董事会对于ESG的监督与管理;ESG委员会存在及是否发挥真实作用与否;反腐及其他关键合规管理政策、成效及案件记录;董事会的独立性;内部举报制度与处理及效率。

《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及ESG信息披露评价指南》治理维度指标,郎华供图
在治理维度下,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披露是真正“有用”和“可验证”的?郎华认为,首先要看这家企业是否开展了全面的ESG风险与机遇判断,并开展了实质性评价,特别是利用影响-财务双重实质性模型,带动企业内外部合作伙伴开展相关的评价,确定所有的ESG管理原点是基于高实质性议题。
其次,所有议题的披露是否都基于量化的管理目标追踪,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政策规范体系推进目标的落实,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文件、目标推进成效的量化数据。
第三,考察是否有相关的第三方凭证和鉴证,确保相关信息对于相应标准的符合程度。
第四,开展同行业企业比对分析,看看在相关的议题和数据披露方面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异常。
第五,参考主流评级模型,基于评价模型进行自检和验证,找出那些不相关、无证据的议题加以改进,并完善证据。
针对曾经引发热议的反垄断与竞争合规议题,虽然腾讯、阿里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在经历反垄断后均建立“合规委员会”,且提供了相应的管理架构、流程、政策、机制。但郎华认为,行业聚集和内卷式竞争从商业扩张策略来看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今年以来的外卖大战,就破坏了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响应监管的要求进行即时的整改,但实质性的整改很难达成,因为各个行业总会聚集到极个别的龙头企业中,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路线更是如此。”
在算法透明方面,2024年至2025年间多家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尝试算法透明化。在中央网信办的专项行动下,微博公示热搜上榜规则和数据计算方式,抖音通过”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详细解释推荐逻辑,微信视频号发布《一图读懂算法推荐》,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形式说明推荐机制,标志着中国网络空间治理进入”技术伦理+用户赋权”的新阶段。
而在反腐与合规方面,郎华认为二者在实质性议题排序中都是高优先级的风险与管理领域,因此在公司治理的部分都会有持续的、单独的篇章来介绍管理架构、合规体系、管理方针等内容,此外为了保证管理成效,各家也都提出了内外审计、内部举报机制等策略,这部分的披露比较常规,没有特别强的可比性。
“但企业仍需通过建立合法、合规的准入规范,全面评价潜在合租伙伴包括业务能力、履约能力、道德水准、及加分效益的ESG管理水平等,并通过定期的评价、考核、退出等机制,加强供应商和其他生态伙伴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相关风险的发生。”
整体来看,腾讯、阿里、字节等头部企业在治理透明度上正接近国际水平,尝试把ESG指标纳入高管绩效体系。但不可忽视的是,大量中型互联网公司的ESG治理能力仍然一般。
无论是碳中和目标纳入监管考核,还是劳动者权益被写入平台治理细则,亦或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重新定价,都在倒逼互联网企业加快制度化建设。那些真正将ESG融入战略决策、治理流程与产品逻辑的企业,将先一步获得社会信任与资本青睐。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8651.html?f=wyxw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