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香”口子窖越卖越“掉价”,“百亿口子”成泡影?

%title插图%num

导语:创始人套现、业绩暴跌,昔日“兼香第一股”的口子窖,如今已跌至“徽酒第三”。

近日,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603589.SH,简称“口子窖”)交出上市十年来最惨烈的一份三季报。

财报显示,口子窖第三季度营收6.43亿元,同比下降46.23%;归母净利润仅2696.51万元,同比暴跌92.55%。前三季度累计营收31.74亿元,同比下滑27.24%;净利润7.42亿元,同比下滑43.39%。

这一跌幅,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更创下口子窖自2015年上市以来的最大单季跌幅。

更糟的是,账面利润的急剧缩水还伴随着现金流的持续“失血”——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9亿元,同比下降208.9%,为十年来同期第二次出现负值;货币资金较年初锐减62%,合同负债下降至3.39亿元,较去年底缩水近四成。

资金回笼放缓,渠道信心下滑,意味着这家徽酒老品牌正陷入财务、渠道与品牌的多重压力之中。中信证券与华创证券相继下调口子窖评级,从“买入”降至“增持”。

白酒板块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口子窖的业绩暴跌,无疑成为本轮财报季最刺眼的“警示灯”。

01 “史上最惨单季”,利润蒸发九成

从财报数据来看,口子窖净利润暴跌九成,其核心在于“量价齐跌”。

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显示,口子窖的高档酒、中档酒、低档酒三条产品线全线分化:高档酒收入29.61亿元,同比下降27.98%;中档酒营收4130万元,同比下降15.38%;唯有低档酒逆势增长25%,但规模仅1.14亿元,对整体利润贡献极低。

在口子窖主营业务中,高档白酒贡献约95%的收入,但前三季度高档酒营收下滑约28%,直接拖垮整体盈利。作为品牌象征的“兼10”“兼20”动销不畅,市场成交价跌破指导价区间。中档酒收入降15%,显示口子窖在中价带市场同样失守。

相反,低档酒增长25%,反映出消费降级趋势下,口子窖被迫“以价换量”。但这部分产品利润率低,难以对冲高端萎缩带来的冲击。

数据显示,口子窖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4.76%下降至70.96%,显示产品结构已明显下移。

财报中引人关注的另一项指标,是经营性现金流的急剧恶化。前三季度净流出3.9亿元,同比减少7.5亿元,降幅超过200%,成为2015年上市以来最糟糕表现之一。口子窖解释称,主要系销售回款减少所致。

截至三季度末,口子窖存货规模攀升至62.18亿元,超过2024年底的58.5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口子窖合同负债约3.39亿元,较去年底减少2.2亿元。白酒行业通常以预收款(合同负债)衡量未来销售动能,如今这一指标骤降,显示未来收入的确定性进一步减弱。

从行业对比来看,古井贡酒迎驾贡酒的合同负债均维持稳健,口子窖的“低预收+高存货”组合,几乎是动销乏力的典型信号。

这一连串数字构成了一幅危险的财务图景:利润在账面上“蒸发”,现金流实际“失血”,库存高企、预收低迷,资金链承压。白酒企业最重要的“造血器官”——渠道回款,正在出现功能性衰竭。

02 渠道陷阱:大商制的反噬

“让口子窖起飞的,正是如今让它失速的东西。”

口子窖的崛起离不开“大商制”。早期,口子窖以区域大经销商为核心,由大商负责团队建设、市场投放和终端管理,厂方专注于生产和品牌宣传。这一轻资产、高效率的扩张方式,让口子窖在上世纪末迅速崛起:2005年销售额突破9亿元,2009年达到20亿元,2015年成功上市,成为“兼香第一股”,稳居安徽白酒第二。

然而,随着白酒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周期,这套体系的弊端彻底暴露。

经销商在获得丰厚利润后推新意愿下降,市场反馈滞后。次高端消费兴起时,口子窖错失了窗口期——2017年以后,300元以上价位成为行业增长主战场,但口子窖直到2021年才推出兼香518,落后古井贡酒与迎驾贡酒

在安徽市场主流价位已提升至200-300元区间后,但口子窖走量产品仍集中在100-130元价格带。

此外,口子窖一度依托政商务宴请与团购场景,在行业景气期能放大销量,如今受制于宴席收缩和终端成本上升,成为导致销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2019年起,口子窖启动渠道改革,从“大商制”向“1+N小商化”转型,尝试通过分品代理、团购直销、平台化运营重建渠道控制力。2024年净增经销商68家,2025年上半年再增63家,前三季度合计净增102家。但新增经销商并未带来销量增长,省内营收下降27.24%,省外下降23.93%。

换言之,口子窖的渠道改革仍停留在“量增质减”的阶段。

今年前三季度,口子窖93%的营收仍来自批发代理渠道,同比下降29.7%;而直销渠道虽增长64.9%,规模却仅2.22亿元,占比不足7%,远不足以撬动新增长。

在区域结构上,安徽仍是核心市场,省内收入占比超80%,但同比下滑27.24%;省外市场营收5.3亿元,同比下滑24%,销商数量与省内相当(557家对564家)。

在省内竞争加剧、外部拓展乏力的背景下,口子窖的全国化战略进展缓慢。

03 创始人减持套现超10亿,“百亿口子”成泡影?

在业绩断崖的同时,创始人刘安省的持续减持引发外界质疑。

自2018年以来,他累计减持超1725万股,套现金额超过10亿元。今年8月再度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000万股,套现约3.29亿元;此前2024年9月亦减持650万股,套现2.16亿元。

与此同时,刘安省、朱成寅、黄绍刚三位高管合计质押股份超过3136万股,占总股本5.24%。

此外,口子窖的股价也下滑明显,2025年以来,口子窖股价从37元附近已经震荡下行至32元。如果拉长时间线,口子窖最高股价出现在2021年12月,曾一度达到80元以上,相比最高股价,口子窖如今的股价已经下跌约60%。

在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茅台、五粮液、今世缘等均通过回购、增持来提振信心,而口子窖却频现股东减持,这无疑放大了市场悲观预期。

早在2019年,口子窖建厂70周年庆上,该公司曾提出“百亿目标”,彼时口子窖营收突破50亿元,被视作迈向百亿的“关键节点”。然而,六年过去,业绩不仅未能实现翻番,反而逆转。2024年营收仅60.15亿元,而2025年能否达到40亿元营收都很难确定。

如今在安徽白酒“老四朵金花”中,古井贡酒营收已超120亿元,迎驾贡酒突破73亿元,口子窖则跌至第三。

从产品对比来看,口子窖的兼香型白酒虽然具备差异化优势,但消费者心智认知不足,口子窖又缺乏持续的品牌叙事与高端符号。如今的口子窖,既不像茅台有稀缺性,也不似汾酒有文化标签,品牌价值正在被边缘化。

面对困局,口子窖在财报中提出“三管齐下”战略:推进渠道体系重构,强化终端掌控与团购直销;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兼香高端系列,稳住次高端市场;加大品牌投入,推动市场与结构“双升级”。

从行动层面看,口子窖正加速直营渠道布局,试图让直销占比突破10%;同时在安徽省外建立样板市场,探索“1+1+N”多层级渠道模式。

但转型效果仍有待验证。经销商信心恢复、合同负债回升、现金流转正,是判断其触底与否的关键指标。

对于这家成立七十余年的老牌徽酒企业而言,今天的暴跌,也许正是重新定义自己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