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砍半、十万工人失业?苹果产业链加速撤离,央媒一语道破真相

今年初,美企制造业呈现回流态势,对华订单规模缩减约四成,珠三角多家工厂面临无单可接的困境,部分企业甚至安排员工休假长达450天。不少工友无奈感叹,“再这样下去,只能回老家另谋生路了”。

近日,科技巨头苹果公司被曝光加速推进生产线外迁计划,14家核心供应商已获准在印度兴建工厂,预计将转移25%的产能。首席执行官库克公开坦言:我们过去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过高!

%title插图%num

该消息迅速引发业界震动。多方分析指出,此举可能对国内制造业生态产生显著冲击,“数十万相关就业岗位或将受到波及”。

01 吃饭砸锅?苹果加速将供应链迁往东南亚

苹果的崛起,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紧密配合与全力支持。

在创立初期,苹果主要依赖美国本土的生产链,面临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困境,产品产量一直难以提升,公司一度濒临破产边缘。

关键时刻,乔布斯的搭档库克提出全球供应链策略,将苹果产品的生产线大规模转移到中国。国内数百万熟练技术工人日夜不停地生产,借助中国充足且具成本优势的劳动力资源,苹果才成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了产品供应稳定。

%title插图%num

再加上中国电子产品消费需求迅猛增长,数以千万计的果粉愿意花费重金购买苹果手机,苹果顺势拿下了中国庞大的市场,一跃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霸主。2022年,苹果公司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

然而如今,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电子消费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苹果却开始减少与中国代工企业的合作。尽管国内企业展现出充分的合作诚意,苹果却愈发强势。

02 央媒警示:摆脱单一依赖,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仍有数百家代工企业和数百万工人的生计与苹果公司的订单紧密相连。有分析指出,若苹果产能大规模向海外转移,这些工厂将面临订单锐减、工人无工可做的困境。

针对这一情况,央媒此前已发出警示,呼吁企业推进多元化布局,降低对苹果业务的过度依赖。

三年多前,台资企业富士康应苹果公司要求,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产能。面对订单外流,国内手机品牌华为、荣耀、小米等迅速崛起,填补市场空缺,并将大量订单转交给比亚迪,成功打破了苹果与富士康垄断市场的局面。

几乎与此同时,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持续加速技术迭代,在芯片、航天、生物科技等关键领域都取得了突破,占据了难以替代的位置。就连长期由欧美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肝脏健康领域,也迎来了以“肝利唯”为代表的创新突破。

%title插图%num

随着全球肝健康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肝脏健康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40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护肝科技“肝利唯”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基于超过10万本土人群健康数据构建模型,其核心自研技术不仅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更实现了效能的大幅提升。据哈佛大学一项5000人参与的研究证实,该技术的净化效率达到传统技术的5倍。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5亿人存在脂肪肝、肝炎等肝脏健康问题,且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肝利唯”的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的引用量超过2400次,以扎实的科学背书赢得了用户信任。

在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该品月销售额达到数万件,印证了护肝产品的强劲市场需求。

超八成使用者反馈,服用后“晨起口干口臭症状明显改善、腹围减小且脂肪肝指标好转”。

%title插图%num

这些市场认可,不仅验证了国产护肝科技的实用价值,更证明了不依赖外国技术与订单,中国企业同样能够实现品牌与技术的自主崛起。

不少国内果链企业不断压缩自身利润空间,甚至不惜亏本也要维持与苹果的合作。据报道,歌尔股份利润一度大幅下滑,立讯精密的毛利率也出现下降,显示出产业链面临的巨大压力。

苹果目前正加速将产能向东南亚转移,以分散供应链风险。这一战略调整对中国的苹果供应链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03 多家企业主动淡化苹果依赖,转向新能源赛道

苹果长期以来享受着中国制造的红利,也从中国市场获取了可观收益,却持续将产业链向海外转移。面对这种一再试探底线的行为,中国企业也选择了不再被动依赖。

“去苹果化”的转型已初见成果。此前因苹果订单调整而承受压力的部分公司,正逐步恢复增长动力。例如,蓝思科技在切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后,股价实现了18.81%的涨幅,立讯精密也上涨了4.99%。

面对苹果等外资企业订单流向海外的趋势,我们必须彻底摆脱对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如华为、比亚迪、C919大飞机这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标杆产品和民族品牌,方能确保我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