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万元/公斤的鱼子酱,谁在吃?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将一勺鱼子酱抹在手背虎口处,借体温唤醒香气后送入口中——这种不少美食家偏好的品尝方式,在头等舱与米其林餐厅已不鲜见。
如今,鱼子酱的滋味也飘进了资本市场。近日,被业内称为“鱼子酱大王”的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鲟龙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港股上市征程。
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24年营收达6.69亿元,净利润3.24亿元,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5%,是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商。
它的客户名单堪称“顶配”:长期独家供应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国泰航空等多家航司头等舱,产品遍布全球米其林星级餐厅,甚至曾亮相奥斯卡颁奖礼晚宴。
然而这条上市之路并非首次启程。鲟龙科技此前多次冲刺A股未果,在新三板短暂挂牌后也于今年8月摘牌。此次转战港股,能否圆了它的上市梦?
01
A股IPO折戟后转战港股
毛利率堪比爱马仕
事实上,鲟龙科技的上市之路始于2011年,至今已跨越14年。
2011年10月,公司首次向证监会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但因关联交易问题未获批准。2014年9月,公司再次冲刺创业板,却因与股东资兴良美的买卖合同纠纷暴露出更大问题——股东方伪造养殖盘点表引发数据真实性质疑,此次IPO暂时中止。2016年4月,鲟龙科技重新递交《招股书》,但发审委对其海外销售、存货水平及股权架构提出质疑,再次遭到发审委的否决。
随后,鲟龙科技的上市计划沉寂了六年。直到2022年12月,公司重启IPO,转向深交所主板,却未获受理。

图源:罐头图库
最终,公司为完成与中证投资、金石坤享的对赌协议,于2024年3月转向新三板挂牌,根据补充协议,这已满足对赌条件。今年8月,公司终止新三板挂牌,随即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再次开启上市之路。
在多次IPO折戟后,这家鱼子酱巨头如今转战港股。支撑其再次叩响资本市场大门的底气,是鲟龙科技在全球鱼子酱市场的领先地位。
鱼子酱之所以被称为“黑黄金”,源于其稀缺性与高价值。随着野生鲟鱼资源枯竭,人工养殖已成为主流。在这条赛道上,鲟龙科技已占据全球35%的市场份额。

图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披露,鲟龙科技的杂交鲟鱼子酱1.6万元/公斤,俄罗斯鲟鱼子酱1.8万元/公斤,达氏鳇鱼子酱4.3万元/公斤,而顶级欧洲鳇鱼子酱的售价则高达18万元/公斤。除了核心产品外,公司还秉持”鱼子酱+”理念,创新推出鱼子酱冰淇淋、巧克力、月饼及蛋糕等衍生产品。

图源:《招股书》
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浙江千岛湖、江西柘林湖等优质水域拥有8个养殖基地,养殖总量达到约1.4万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最终,公司将鱼子酱通过自有品牌“卡露伽” 成功打入全球高端消费场景。“卡露伽”不仅长期独家供应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等航司头等舱,进驻全球多家米其林星级餐厅,还曾亮相奥斯卡颁奖晚宴;同时屡获《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等国内外权威媒体报道,斩获多项行业大奖。
公司财务数据同样亮眼,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91亿元增长至6.69亿元,净利润从2.33亿元提升至3.24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盈利能力——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持续稳定在65%以上,分别达65.6%、70.1%和66.3%,2025年上半年更是攀升至71.3%,超过爱马仕同期约70.67%的毛利率水平。
此外,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为47.7%、54.3%和49.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60%,也高于贵州茅台同期51.58%的净利润率。

图源:《招股书》
这离不开公司的全球布局,《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收入也主要依赖海外市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海外销售占比始终维持在76%以上,2025年上半年更是升至80.9%。
虽然”卡露伽”自有品牌在海外的收入从2022年的6198.8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08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出现回落,从同期的4198万元降至3644.1万元。
此外,公司利润水平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显著。简单来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就是公司养殖的鲟鱼等活体资产,因市场价格波动、数量增减等因素导致的价值变化。
2024年,公司附属公司辽宁鲟龙遭遇夏季洪灾,鲟鱼异常死亡造成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减少2487.9万元,直接导致当年公司毛利率跌至-2.9%,产生毛亏损1970万元。
此次赴港IPO,鲟龙科技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及产能扩张、现有养殖基地技术升级、品牌营销与渠道拓展、研发及数字化升级,以及战略性投资或收购等方向。
02
创始人科研出身
背后站着“电梯大王”与“中信系”
谁能想到,这家鱼子酱巨头背后的故事,始于一位科研出身的创业者。
1992年,王斌从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工作,1998年担任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总经理,由此敏锐察觉到鲟鱼养殖与鱼子酱深加工的产业前景。
2003年,33岁的水产科研员王斌离开体制开始创业,却在第一年就遭遇重创。

图源:罐头图库
这一年,浙江千岛湖60年一遇的高温让他养殖的5万尾鲟鱼死了一半。面对鲟鱼对水温的苛刻要求(适宜温度15-25℃,超过28℃易病变死亡),他带领团队建造恒温水池、引入低温湖水,甚至用上液氮为鲟鱼“降温”。
三年后,王斌的坚持迎来了回报:鲟龙科技生产出中国第一罐符合国际标准的鱼子酱,首次实现出口。
此后公司一路逆袭,2015年登顶全球销量冠军,如今全球每三罐鱼子酱中就有一罐来自鲟龙科技,其市场份额达到行业第二名的五倍以上。
这家公司的核心团队带着鲜明的科研基因。除了创始人王斌,常务副总经理夏永涛也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韩磊也曾在该院下属的鲟鱼繁育中心工作。

图源:罐头图库
2010年7月,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启动资本化进程。目前,创始人王斌通过直接持股和员工持股平台控制34.64%表决权,为最大股东。
而在其股东名单中,不乏知名投资人与产业资本的身影。今年5月,宁波兴鲟将其持有的鲟龙科技股份分别转让给两位自然人——陈夏鑫获得11.89%,周俊良获得5.28%。完成转让后,陈夏鑫以12.67%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最大的外部股东。
陈夏鑫是杭州知名企业家、西子国际董事长,也是电梯行业传奇人物。
他不满20岁时便进入西子电梯厂工作,如今其实控的“西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经从电梯拓展到了房地产、商业、停车设备等业务,拥有新西奥电梯集团、百大集团(600865.SH)、西子洁能(002534.SZ)、新华园地产、西子智能停车等公司。
陈夏鑫也在2019年入列“胡润百富榜”排名第573位;2020年,陈夏鑫家族以75亿元财富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476位。

图源:罐头图库
另一位重要股东是投资界资深人士饶康达,其控制的沋石投资持有鲟龙科技7.93%的股份。饶康达曾任国泰君安证券多个投行部门的董事总经理,在金融投资领域经验丰富。
除了这些个人股东,千发集团持有5.59%的股份,中信证券投资及中信金石投资旗下金石坤享分别持股2.09%和2.09%。
从千岛湖的恒温水池到全球头等舱的餐桌,从液氮救鱼的艰难创业到与“电梯大王”、投行老将携手同行,鲟龙科技用22年时间改写了全球鱼子酱产业格局。如今,在多次A股折戟后,这家“鱼子酱大王”再次叩响资本市场大门。港交所,会成为它最终的答案吗?
你吃过鱼子酱吗?体验感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