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徐风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持续面临息差收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等诸多考验,探索“低利率、低息差”环境下的转型发展路径已成为行业的一项必答题。在这方面,兴业银行已经走在行业前列。
透过2025年三季度财报,兴业银行业绩彰显韧性,通过深化推进价值银行建设推动资产负债表优化的同时,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提升投资回报。在基本面和市场共振下,该行正在迎来一场价值重估。
【韧性增长,高质量发展根基持续夯实】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正面临深刻变革。
一方面,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正加快从“房地产-基建-金融”旧三角循环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产业换挡蹄疾步稳。
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加。从行业角度来看,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长期低利率环境、激烈竞争和同质化挑战下,商业银行经营持续承压,推动业务模式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兴业银行通过深化推进价值银行建设,不断提升“五大能力”,在经济周期中持续展现经营韧性。
据兴业银行最新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12.34亿,同比下降1.8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47个百分点;净利润为630.83亿,同比增长0.12%。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结构持续优化。在资产端,兴业银行顺应经济转型大势,不断加大金融“五篇大文章”及高端制造业领域贷款投放。前三季度企金贷款(不含票据)增长2594亿元。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该行绿色、科技、制造业贷款分别增长1734亿、1692亿和972亿,较去年同期多增386亿、508亿、848亿,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在负债端,加强成本管理,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存款付息率1.71%,同比下降32个基点,较半年末下降5个基点,在股份行中处于较好水平。
通过平衡资产与负债,兴业银行有效缓解息差收窄对利息净收入的影响,前三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1109.59亿,同比下降0.56%,降幅较半年度收窄0.96%。
随着今年和明后年兴业银行长期限定期存款集中到期重新定价,负债成本有望进一步下行,支撑利息净收入和营收保持相对稳定。
在资产质量方面,近年来兴业银行推动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加强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08%,和上半年持平,同时关注类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了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7.81%,保持充足水平。
从三大重点领域来看,对公房地产、信用卡领域新发生不良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较年初没有新发生不良。制造业第三季度新发生不良已较前两个季度的平均金额下降48.61%。
此外,兴业银行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23.13亿,同比下降11.30%,风险仍在持续出清。行长陈信健表示,风险集中暴露的高峰期已经过去,风险成本还有优化空间。
【做大中收,“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建设成效显现】
当银行传统息差业务增长面临挑战时,做大中收成为商业银行挖掘市场增量的新引擎。
近年来,兴业银行基于传统的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优势,持续构建“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价值链条,成效逐渐显现。
报告期内,兴业银行中收业务继续保持正增长势头,实现手续费佣金净收入200.81亿,同比增长3.79%,增幅较上半年扩大,也为整体业绩平稳打下基础。
投行方面,该行在服务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的同时,加快优质资产构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6346亿元,保持全市场第二,并购贷款余额3067.51亿元、境外债承销规模51亿美元,均位列股份行第一。
资管方面,持续优化子公司差异化定位,推进“5+1”产品与渠道体系,构建全牌照综合金融服务生态。9月末,集团五家资管子公司资管规模合计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62%。其中,兴银理财管理规模2.38万亿元,保持全市场第二。
财富方面,把握资本市场回暖契机,零售财富AUM3.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48%,企金财富AUM4131.46亿元,较年初增长9.25%。“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协同更加顺畅。
数据显示,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该行客户权益类产品配置的增加,尤其是贵宾客户股票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由跌转升,扣除存款后零售客户综合金融资产的年化收益率达到4.04%,较二季度末的2.76%明显提高。由此也带动第三方存管规模增加,三季度月均签约客户达到上半年月均2倍以上。
夯实客户基础也是兴业银行构建大财富管理生态圈的关键之一,近年来该行持续健全客户分层分类经营体系、产品交叉销售体系、公私联动和场景金融服务体系等,较好平衡扩面和挖潜的关系,完善客户服务生态,实现客户服务的质效双升。
截至报告期末,兴业银行企金客户163.5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03万户,增长6.53%,其中企金潜力及以上客户、价值客户分别增长8.21%、9.66%。零售客户1.14亿户,较上年末增长3.40%。
同时,兴业银行的双金客户和私行客户分别增长10.49%、11.39%。同业客户方面,该行对境内主要行业的同业法人客户基本实现合作全覆盖。
【价值重估,兴业银行投资价值持续凸显】
据Wind数据显示,自2024年至今兴业银行股价涨幅超过35%,价值显著修复,总市值一度回升至4000亿以上。
兴业银行股价的亮眼表现背后有行业和自身基本面的因素,从行业角度来看,近年来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明显,主要得益于行业息差降幅逐步收窄、监管层号召中长期资本入市,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以及银行股红利资产属性凸显等多维度共振。
其中,银行股的红利资产属性对于板块估值修复至关重要。随着股票市场的水涨船高,板块的低估值形成明显的价值洼地,吸引中长期和耐心资本的青睐。
据Wind数据显示,银行板块在经历了近两年的上涨后,动态市盈率仍在7倍出头,与沪深300的15倍左右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板块平均4%的股息率也显著高于沪深300。
对于当前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行长陈信健分析称,近期银行股价经历上涨、回调、反弹的波动,但拉长周期来看,估值修复的趋势较为明确。
从兴业银行自身来看,稳健的基本面、高分红以及低估值优势是推动股价上涨的关键。面对多重考验,兴业银行仍将保持韧性增长底色,用持续稳健的经营奠定估值修复的基础。
在分红率和估值方面,截至10月30日,该行静态股息率5.29%,处于上市银行前1/3,PB市净率0.53,处于上市银行后1/3,整体估值依然偏低,配置性价比高。
更为重要的是,2025年兴业银行还将进行中期分红,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6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息119.57亿,占同期归母净利润的30.02%。
兴业银行加大分红比例,不仅是响应监管层号召增强投资者回报,也是在当前行业状况下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具体体现,更是吸引长期资金维护股价稳定的重要举措。
基于良好基本面以及红利属性凸显的优势,未来随着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兴业银行估值仍存在较大修复空间。这点也得到了长期资本的认可,比如2022年到2024年,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等主要股东累计增持兴业银行超9.5亿股,2025年以来,福建省财政厅继续将其持有的兴业银行可转债全额转股增持3.88亿股,大家人寿在一季度增持5.4亿股的基础上,9月和10月又继续增持超7400万股等。
行长陈信健表示,未来兴业银行将争取更多机构通过购买股票或者可转债转股方式成为股东,提升长期稳定投资者比例,持续优化股东结构。并继续以经营质效的提升促进股价估值的修复,以估值修复带动可转债转股。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