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账务处理主要涉及到企业在持有资产期间,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导致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收益或损失。

以下是一般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账务处理步骤:

初始确认:当企业购买或持有某项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时,需要按照其初始成本或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

此时,不需要进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需要对持有的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

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说明资产增值,应将增值部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贷方;如果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说明资产减值,应将减值部分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

具体的会计分录如下:

当资产增值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增值部分)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增值部分)

当资产减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减值部分)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减值部分)

出售资产:当企业出售某项资产时,需要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结算。

如果实际收到的金额高于账面价值,说明企业在出售资产时获得了额外的收益,应将此部分收益计入投资收益;如果实际收到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说明企业在出售资产时产生了损失,应将此部分损失计入投资收益。

具体的会计分录如下:

出售资产并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如有)

投资收益(差额,如为负数则表示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