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周期投资是面板产业唯一解?
最近,维信诺引入国资的事情,为显示面板这个体量大但资本市场不热的板块增添了几分热乎劲。
事情说起来倒不复杂。
维信诺计划向合肥建曙定向增发4.19亿股股票,发行价格为7.0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3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公司债务。
此次定增计划前,公司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定增计划一旦落地,合肥建曙持股比例将提升至31.89%,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政府。
至于此次定增的目的,两个,一是补充现金流,而是还债。

经营状况承压
2018年上市以来,维信诺的经营状况,并不算健康,扣非净利润始终为负,7年多来,累计扣非净利润为-153.72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维信诺共实现营业收入约为60.51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亏损16.23亿元,同比续亏,但亏损有所收窄。
长期大额亏损,维信诺仍能持续经营的重要原因,在于依赖政府补助“输血”。
年报显示,维信诺2018年至2020年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高达20.31亿元、10.56亿元和11.43亿元。对此,维信诺坦言政府补助对于缓解其产线建设和产能爬坡的运营压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强调随着产线产能的逐步释放,未来将逐步减少对政府补助的依赖。
经过前三年的产能爬坡期,维信诺对政府输血的依赖大大下降,2021年至2025年三季度收到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2.11亿元、0.95亿元、0.88亿元、0.99亿元、0.16亿元。
维信诺2001年成立,专注于AMOLED技术研发与高端市场(如智能手机、车载显示)。
2008年,维信诺成功建成了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
2023年,由维信诺董事长张德强带队研发的ViP技术发布,这一技术解决了我国显示产业在部分关键设备和治具上难以自主可控的难题,通过半导体光刻工艺实现了更精密的显示像素和全尺寸应用领域全覆盖。
根据CINNO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2.5亿片,同比增长11.7%,环比增长20.3%,实现同比与环比双增长,市场景气度持续回升。国内面板厂商维信诺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6.7%,出货量排名位居全球第三。

都想做下一个“京东方”
整体来看,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维信诺的发展势头依然向上。无论从市场份额还是营业收入来看,公司都具备可观的成长潜力。
然而,在面板行业,任何企业都难以绕开一座大山——京东方。
截至今年三季度,京东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五大应用领域液晶显示屏出货量均居全球第一。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最新调查,2025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5.86亿片,季增8.1%、年增5.3%。
京东方以超1.45亿片的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维信诺位列第六。
京东方之所以能成长为今天的行业巨头,关键在于其长期坚持的“反周期投资”策略。
所谓”反周期投资”,即在行业下行阶段,承受周期中的亏损,坚持兴建新一代生产线,等待周期反转后,实现更大的产量和利润。
回溯整个面板行业发展史,大体上遵循美-日-韩-中的产业崛起路径。
美国无线电公司最早尝试将液晶用于显示技术,但没能打造出可用的产品,黯然离场。日本企业接棒无线电公司,将液晶用于一系列小屏产品,取得成功。日本企业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被韩国以”反周期投资”的方式杀得溃不成军。
后来京东方、TCL等中国企业也正是依靠比韩国企业更大规模的反周期投资,将韩国企业挤出了市场。
然而,这种竞争逻辑并非终极制胜之道。它更多体现为一种“产线代差”竞争,企业之间难以在产品和技术上形成持续差距,只能依靠产能更新维持阶段性优势。
因此,尽管当前面板行业格局看似稳定,京东方稳居第一,但排名靠后的厂商并未放弃追赶。它们同样希望争夺更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位次,并借鉴了京东方当年的崛起模式——其中关键一招,即是引入地方政府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2008年,京东方落户合肥。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京东方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甚至由盈转亏。
在“筑巢引凤”方面,合肥市投入巨大。为了支持京东方开建的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合肥市政府投入了数十亿元,协调数十亿元贷款,并吸引了一批社会资本。此外,在政策性支持方面,合肥市政府也做出了巨大努力,包括提供地块配套条件、优惠的土地价格、稳定的能源供应、财政政策和贷款贴息等。
此次投资,为京东方和合肥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维信诺也走上了类似路径。
2018年12月,维信诺与合肥市政府签订协议,加入合肥“中国屏都”计划,补强了合肥OLED产业链。该次投资达440亿元,与第6代AMOLED模组生产线的110亿元投资组成550亿元的投资。
2024年5月,维信诺与合肥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力推动维信诺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生产运营,总投资550亿元。
维信诺与合肥的两次投资,合计超千亿元。

结语
维信诺能否成为下一个京东方,目前仍是未知数。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当“反周期投资”成为行业共识时,激烈的价格与产能竞争几乎难以避免。这也解释了为何作为行业龙头,京东方的净利率长年徘徊在5%以下,甚至不时面临亏损压力。
由此引出一个核心拷问:若行业第一尚且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盈利,整个产业应如何走向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京东方与维信诺的挑战,更是所有面板厂商必须共同破解的困局。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