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当11月10日在品牌直播间看中一款原价99元的儿童书包时,页面突然弹出20元优惠券。加购后我没急着下单,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又收到一张40元优惠券。”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最终她以59元的价格买到了心仪的书包,“‘双11’临近尾声,终于感受到了购物节的狂欢气氛。”

图为山东青岛一家饮品企业直播间内,带货主播正在讲解产品特性和促销措施。(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今年的“双11”大促周期较往年更长。自10月9日启动以来,这场持续月余的促销活动整体节奏平缓,一度让消费者感觉“静悄悄”。然而,从11月10日开始,尤其是11月11日当天,消费热度显著攀升。各大平台频繁发放优惠券,商家也临时加推福利。在社交平台上,“双11”“‘双11’最后一波尾款”“天猫‘双11’万元券冲刺速用”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
11月11日起,天猫、京东、抖音电商等电商平台进入“双11”“狂欢24小时”的节奏。据悉,在最后一波冲刺活动中,天猫推出官方立减再叠加无门槛9折消费券、行业品类券、购物金等优惠,且每个时间点都有不可错过的权益和优惠价格。
京东平台同样进入“狂欢24小时”,向用户发放平台券、PLUS会员满减券及随机品类券。以白酒品类为例,消费者在享受平台满300元减50元优惠的同时,还可叠加使用满3000元减150元的专属品类补贴。抖音平台则在“狂欢最后24小时”内不定时发放消费券。11月11日上午11点,记者进入“与辉同行”直播间时,便收到了平台发放的满500元减60元以及满1500元减180元的消费券。
抖音各大头部直播间也从11月11日一早便开播迎客。“与辉同行”“东方甄选”“交个朋友”等直播间均宣布全天不间断直播,全力冲刺收官。
面对“薅羊毛”的机会,消费者们也积极行动。不少网友恍然意识到“原来今天才是真正的‘双11’”。消费者王先生表示,他早早在京东看中一款白酒,对比后发现11月11日当天叠加各类券和优惠后价格最为划算,于是果断下单。
随着促销手段日趋复杂,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全力护航。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旨在规范促销行为,维护交易秩序。
提示要求,平台需严格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违法活动;确保促销规则清晰透明,对满减、优惠券、预售、保价等关键环节,必须明确使用条件、退改流程与有效期限,全面提升活动透明度。同时,要严格规范价格行为,尊重商家自主定价权,严禁利用技术、规则等手段对商家实施不合理定价限制或附加不合理条件;不得进行“先提价后打折”、虚假折价比价等行为,并切实落实《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要求,规范自身收费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