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如今,小狗也有自己的老钱风和山系风。
小区里、马路上、公园中,越来越多宠物拥有了自己的“老钱穿搭”,拿捏贵族气质;人手必备的时尚单品冲锋衣,现在宠物也有。
其中,最火的单品之一,当属阿迪达斯今年新推出的宠物冲锋衣。499元的售价在宠物届并不便宜,但还是一度被抢到断码。
不少抢到的宠物主都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小狗的OOTD,调侃“冲锋衣就是小狗最好的医美”,并在评论区收获大家的赞美。
除了宠物服饰,宠物高端主粮、猫砂、智能家居等品类的消费热潮,也在爆发。
这在今年双11期间的电商平台上也得到了印证。仅在天猫双11开卖首小时,弗列加特、皇家、大宠爱、许翠花等18个宠物品牌成交额就迅速突破千万大关,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那么,这届养宠人到底把钱花在哪了?有哪些消费升级的体现和行业变化?背后的底层逻辑,又映照着哪些社会变化?
宠物恩格尔系数下降
区别于传统服饰、家电、白酒等成熟行业面临着“存量竞争”的阶段,宠物行业正步入高速发展和结构升级双轮驱动的快车道。
从大盘数据来看,宠物行业近3年的消费规模逐年增长。根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4年城镇宠物(犬猫)消费总额整体上涨至3002亿元,单只犬猫的年均消费同比增长3%以上。
双11的数据也印证了宠物品类的增长。参考久谦中台的数据,双11第一阶段,从各个平台的分品类情况来看,宠物品类的销售额爆发系数几乎和服饰这个传统大类打了个平手。
从各平台在宠物赛道的表现来看,天猫以64%的份额位居第一,爆发系数达到280%。早在双11预售阶段,天猫宠物行业半小时预售金额超去年预售首日,奠定了爆发的基调。
宠物品类在双11的爆发,不是简单的“多买”“囤货”或者“专挑贵的买”,而是结构性消费升级的体现。
95后 @小海豹养了两只猫,在双11给猫购买商品时,不会像买纸巾、洗衣液等家居用品那样大批量囤货,但购买的品类显然更丰富。
“通常给猫咪吃的东西,我都希望生产日期好一点,新鲜一点,所以不会一次性买三四袋猫粮放着,都是适量购买。但这次双11我不止买了猫粮、零食,还买了排毛粉、洁齿棒、牙膏、衣服等等,所以总额加起来不算少。”
一个可以印证的数据是天猫平台上,宠物恩格尔系数——宠物食品支出占宠物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了2.93%。
要知道,天猫宠物行业的整体规模和食品成交额都在持续攀升,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仅在食品上花钱更多,在其他品类上更是投入了大量预算。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是一个可以观察“行业成熟度”的指标。
这足够说明,在消费端,人们的宠物消费结构更多元,不仅在宠物食品上花钱更多,在保健品、玩具、智能电器等类目也会投入精力和预算,而且,需求也越来越刚需;
在供给端,产品的SKU和细分类目都更丰富,过去三年双11,天猫上售卖的宠物商品分类数量增长了25%,出现了更多宠物相关的“新玩意”,覆盖了吃喝穿玩全场景。
可以说,宠物行业正在从“生存型消费”跃迁至“品质体验型消费”,消费特征也从“满足单一刚需”升级到“追求多元体验”。
高端刚需产品频频“上桌”
为了进一步理解宠物的消费升级,我们可以分别看看宠物刚需产品(食品、日用消耗品等)和非刚需产品(保健品、日用耐用品、服饰等)的消费变化。
先看刚需产品。
宠物消费升级的第一个表现,是在以吃喝拉撒为主的刚需产品中,人们购买高端产品的花费占比正在快速提高。
以猫为例,价格更贵的猫粮和猫砂,都卖得更好了。
从天猫近三年双11成交占比来看,便宜但口感单一的膨化粮曾经打下的江山开始被动摇,宠物主把钱包份额分给了对工艺要求更高的新型主粮——保留更多肉香和营养的烘焙/风干粮快速崛起,就连需要冷链运送、价格更贵的冷鲜粮,也凭借健康和营养均衡开始“上桌”。
曾经总是 “凑合着用”的猫砂,也一改常态。在天猫上, 200 元以上 价格带的 猫砂成交占比增速 最 快 , 价格带更高的矿砂、植物砂在热销猫砂 商品数量的 占比提高 10% 。
与之对应的,是不同猫砂品牌的销售爆发。植物猫砂品牌许翠花在今年天猫预售期的第1分钟,预定金额就已经超去年双11全周期,开卖4小时成交大涨近560%。另一个木薯猫砂开创品牌城市理享成交增长也超过160%。
养宠人之所以愿意为这些高端化的刚需产品付费,首先是因为国货品牌的不断迭代。
这背后不是简单的配方变化,也不是一味地追随国外标准,而是基于中国养宠家庭的生活场景——气候潮湿、空间有限、注重性价比又追求体验,有针对性地去做创新,让产品更贴近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任。
例如,高端新工艺主粮要求新的低温烘焙工艺、冷链物流体系和原料可溯源能力。国产宠粮品牌鲜朗正是凭借在这些高门槛技术上的深耕,才实现了销售的爆发。
猫砂品牌许翠花也是在自建猫砂工厂、投入研发两年、花了几吨原料不断打样后,才生产出现在的爆款植物猫砂。
更重要的是,养宠人不仅为健康、安全和干净而买单,更是为满足宠物的体验感和天性。
在上海养了一只布偶猫的00后 @不锈钢大拇指,目前用的猫砂是“木薯混矿砂,再加小苏打”。
之所以会这样搭配,是因为“据说猫猫的祖先来自沙漠,所以猫猫的天性会更喜欢沙子,而矿砂的颗粒很细,有一种户外沙土的质感,脚感很舒服,布偶猫很喜欢,所以很多人给布偶刚换矿砂的时候,布偶都会直接躺进去玩。但矿砂味有点大,所以会加点小苏打除味。”
在养宠人的社群以及淘宝评论区,还有很多和 @不锈钢大拇指 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在消费上的选择,直接反映出养宠的初衷——更关注宠物的天性和体验,而这已成为一种主流追求。
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并轨
除了在基础刚需上追求极致体验外,宠物消费升级的第二个表现,是非刚需产品的高度多样化,指向SKU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比如保健品,从养猫人基本都会入手的鱼油、化毛膏,到进阶的益生菌、黑鼻头护理和情绪安抚……近50000种宠物保健品在天猫双11热销,堪称一场关于“宠物养生”的全民科研。
数量上的爆发,标志着宠物健康消费正从“单一功能导向”转向“精准解决方案导向”。过去常见的是复合维生素等“大路货”,如今双11热度飙升最高的则是“猫心脏等特色保健品”,细分到让人深感养宠是一件非常有专业门槛的精致事儿。
而在宠物服饰赛道,跨界入局的品牌也越来越多。 根据《 2025 天猫宠物经济跨界观察》,品牌跨界入局宠物经济,布局最多的赛道是猫狗清洁与用品( 39.7% ),紧随其后的就是猫狗服饰( 30.8% )。
今年以来,阿迪达斯推出三叶草宠物系列,耐克旗下的Jordan紧随其后;北面、Montbell、牧高笛、Snow Peak也没闲着,宠物帐篷、狗床、冲锋衣全线登场,且价格不菲。
如果说前面刚需产品的升级,离不开产业对宠物基础体验的深耕,那么非刚需的多样化,则离不开品类边界的打破。
不同的是,宠物保健品的品类升级发生在行业内部——从过往的通用型产品,向专业的功能性食品矩阵靠拢,打破和“药品”的隐形边界,成为需要精心搭配的健康方案。
与此同时,随着宠物老龄化的趋势开始冒头,宠物主也开始将人类健康管理的理念,平移到宠物身上,推动宠物保健品升级为宠物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
90后 @胡萝卜 养的“狗老头”马上就要13岁了,“因为我自己本身膝盖也不好,平时会吃软骨素,后来听说狗狗老了以后,膝盖也会不好,容易出现关节退化和关节炎,所以我也给它买了软骨素。”
养了6只猫的 @3S 也是出于对给宠物养老的想法,今年开始增加宠物医疗、保险、体检和保健品的支出,“像乳铁蛋白、鱼油、辅酶Q10这几个保健品已经成了今年的固定开支,每个月会多花300元以上,目测还会逐年增多,毕竟我的猫开始上岁数了,得固定投喂,不爱吃我也会想办法诱食。”
宠物服饰的品类升级,则不局限于宠物行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人类品牌”(比如阿迪达斯、montbell、北面)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资产投射到宠物身上,从而打破了品牌和场景的边界,实现“人宠生活方式”的并轨。
这样一来,人类品牌和宠物品牌的边界不再泾渭分明,宠物服饰不是孤立的品类,而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户外运动和宠物用品的场景边界也被打破,养宠人购买的不仅是一件宠物冲锋衣,还有和宠物一起露营的生活方式。
高知年轻人,重构消费逻辑
从前面的案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细分品类的变化和增长,背后离不开产业的革新,也离不开年轻人对关系、空间与信任的新型理解。
这一切的起点,和养宠人群的变化有关。
参考《2024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截至2024年,养宠的主力军以00后和90后为主,且00后的占比快速攀升,已经占到全年龄段的四分之一。同时,大学本科和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养宠人占比超过7成。
正是这样一群年轻、高学历的人,让人们和宠物相处的方式变了。年轻人不再把宠物当作情感依附或替代,而是一个平等相处的个体。
他们往往不会把自己视为宠物的“主人”。而是“铲屎官”“老奴”“妈妈/爸爸/兄弟姐妹”,宠物也成了“主子”“千金大小姐”或者“闺女/儿子”等。
这种称呼的变化,看似是网络文化的产物,其实映照出他们对亲密关系的全新理解——亲密不等于控制,照顾也不等于主宰。
@3S 虽然有6只猫,但她表示:“我和猫的相处,就是各过各的,我不需要也不应该去驯服它们,它们也不需要讨好我。相处久了,我心情不好,有的会蹭过来;如果它们心情不好,我也会去安慰一下,这种感觉是平等的。”
可以看到,宠物消费的核心逻辑在变:理解宠物需求成了重要前提。个性化定制主粮、情绪安抚类产品的增长,也意味着人们正在为“理解宠物”付费,而不是仅仅满足基础照顾。
事实上,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与宠物的互动,还有家的生活标准。
在共享空间的共居体概念下,宠物是这种新家庭结构中的“中性成员”——既不是孩子,也不是财产,而是共同生活的伙伴,于是消费开始围绕“共居舒适”展开。
类似的人宠共居意识,推动着产品研发逻辑的重构。很多产品需要同时服务宠物和人两个用户,既改善宠物的生活,也让人居空间更干净、更高效、更温和。
这就是为什么“高价格带猫砂”和“除味器”等产品能热销,而且宠物产品与家居用品的边界也开始逐渐模糊:家电家居品牌在设计时会开始考虑养宠人和宠物的多重需求,空气净化器能吸入宠物浮毛,香薰精油也会考虑成分是否对宠物友好。
当“共居”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对品牌的信任机制也随之更新。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懂我和宠物”的品牌,而不是盲选国际大牌。
如果说过去的宠物用品市场几乎被进口品牌垄断,而且是依靠线下商超的渠道优势形成垄断的话,那么,如今以天猫为代表的电商渠道已经打破了传统线下的渠道垄断,新品牌如鲜朗、许翠花,都可以通过天猫旗舰店直接面向消费者,并通过透明的配料表和真实的买家秀来建立信任。
结果就像天猫双11呈现出来的那样,国产品牌正在天猫快速崛起,细分赛道的新锐黑马也在爆发。
从这个角度来看,天猫在双11的宠物赛道中之所以能拿下64%的渠道销售份额,本质上也是消费者的“信任份额”。通过建立消费者信任的“核心基础设施”,天猫成为国内宠物市场第一大电商平台。
对于宠物消费升级,年轻人不是在冲动地买买买,也不是要炫耀自己把宠物养得很好,而是真心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连接,平等对待每一个伙伴。
@不锈钢大拇指 虽然会给猫猫买高价矿砂、保健品等,但在她的观念中,现在还在租房的自己,还不算是真正的“富养宠物”。在她的观念中,真正的富养是让宠物拥有自己的房间。
“因为猫的领地意识很强,喜欢在它们认为有安全感的角落带着,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人类的我们,也会很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我很希望未来可以给猪咪们布置一个专属的房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宠物消费升级的故事,不仅仅是花钱的故事,也是年轻人学习理解、共处、自我养育的故事。
理解,是学会观察、倾听、接纳另一个生命的节奏和需求;
共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人与宠物的平衡;
自我养育,则是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也学会照顾自己和家人。
作者/郑晓慧@mersailles
设计/戚桐珲
运营/苏洪锐
企划/潘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