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认为,由AI驱动的新一轮内存“超级周期”已然降临,其强度和逻辑与以往任何周期都截然不同。
据追风交易台,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DRAM价格正突破历史高位,开启一轮前所未见的”超级周期”。
大摩指出,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周期由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商主导,这些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推理工作负载已成为通用内存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另一方面,最新渠道调研显示,四季度服务器DRAM合约报价飙升近70%,NAND合约价格上涨20-30%,供应商掌握了史无前例的定价权。
该行维持对SK海力士和三星电子的增持评级,预计内存价格上涨将推动股价创新高,内存厂商盈利将大幅超预期。

AI需求改变游戏规则,客户”非买不可”
大摩指出,本轮周期的核心驱动力已发生质变。需求方不再是价格敏感的传统客户,而是为构建算力基础设施而展开军备竞赛的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巨头。
对他们而言,获取内存是战略“必需品”,价格的敏感度被降至最低。同时,HBM(高带宽内存)的生产仍在结构性地挤占传统DRAM的产能。正如大摩在报告中强调的: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如今的内存需求已演变为一场由AI数据中心(计算密集型平台)和云服务商主导的竞争,这些客户远不如传统客户那样对价格敏感……推理需求的指数级增长趋势使其具备了坚实基础,这让本轮周期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
史无前例的价格飙升,供应商占据绝对主动权
另一方面,大摩表示,随着DRAM合约价格飙升,供应商掌握了史无前例的定价权。
大摩的最新渠道调研显示,DRAM价格前景在短短两周内急剧走强。4季度服务器RDIMM合约报价飙升近70%,远超此前30%的预测。DDR5(16Gb)现货价格更是暴涨336%,从9月的7.50美元飙升至当前的20.90美元。DDR4价格也出现50%的报价涨幅。尽管大部分合约交易将在本月稍晚完成,但客户接受似乎不可避免——他们担心价格进一步上涨且供应受限。
进一步来看,NAND陷入严重缺货的状态:
NAND已成为AI计算基础设施和视频存储的关键组件。3D NAND晶圆(TLC和QLC)价格预计环比上涨65-70%,以应对产能受限。近线存储规格正从128TB转向256TB QLC固态硬盘。TrendForce预测,2026年企业级SSD比特位的服务器需求将同比增长近50%。三星2025年上半年的比特位产量受到从V6 176层向321层V8-NAND转型的制约,下半年仅逐步爬坡,导致今年比特位出货量仅增长10%。
价格上涨空间仍大,周期远未见顶
市场往往受制于“恐高”情绪,认为股价创下新高便意味着反转将至。但大摩强调,在本轮由AI驱动的行情中,盈利增长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历史估值:
当前服务器DRAM定价为1美元/Gb,而2018年1季度云超级周期的峰值为1.25美元/Gb。考虑到AI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超大规模客户的动态特性,本轮峰值定价有望超越上一轮高点。内存周期通常持续4-6个季度,盈利正在兑现,但关键问题是与市场预期的对比——市场对通用内存定价的热情明显更高。估值不是未来回报的预测指标,它反映供需关系,而非历史先例。
当前,基于强劲的AI长期驱动力,内存定价的上涨已进入“无人区”,盈利前景远高于市场普遍预期,这意味着股价仍有巨大上行空间。
“随着AI相关资本支出的持续扩大,内存在总支出中的份额可能会继续增长——这将支撑市净率(P/B)远超历史峰值。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在周期性盈利复苏之上,叠加估值倍数扩张的故事……
我们认为分析师们调整数据的速度总是滞后的——对于海力士和三星,我们对2026年和2027年的盈利预测比市场共识分别高出31-48%和38-51%。”
总的来看,本轮内存”超级周期”的驱动力更加持久,价格涨幅超出历史记录,盈利前景明显更高,配合周期性强势,这为掌握定价权的内存厂商创造了罕见的投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