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解码蚂蚁全球化背后的逻辑。
作者 |陈法善
刘杨
科技企业的全球化正在进入一个“验证价值”的阶段。
“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专属AI理财助手,每个中小企业可以配备专属CFO,”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生成式AI将拓宽服务的边界和效率。
当实验室里的算法模型以周为单位迭代时,而真正的考验发生在真实场景中——它能否让不懂技术的中小经营者也用得上、用得起。
在AI时代,科技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出海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搬运,而是要在当地的真实需求中找到可持续的模式。
1、香港:创新技术的“试验地”
10月,蚂蚁集团联合阿里巴巴投资设立香港总部,消息受到市场关注。
事实上,蚂蚁在香港深耕多年——2017年推出香港专属的电子钱包AlipayHK,至今服务逾450万活跃用户,成为本地第一大电子钱包。迈入AI时代,蚂蚁进一步扩大了在香港的战略投入。今年4月,蚂蚁数科成为香港特区政府重点企业伙伴,海外总部也落户香港。
回到2017年,AlipayHK上线后,那时的任务很明确:把内地成功的移动支付体验带到香港。扫码付款、转账、交费,450万活跃用户证明了这套本土化应用的成功。
现在的画面明显不一样了。蚂蚁数科把海外总部设在香港,联合300多个合作伙伴,服务1.3万家全球企业客户。与港理工共建“AI+Web3联合实验室”,计划三年投入1亿港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蚂蚁开始积极参与香港的前沿技术试点——Ensemble项目、生成式AI沙盒等,从技术推广者转向技术探索者。
这种定位的转变显示,蚂蚁在香港的定位早已超越单一市场服务,而是整合资源、人才优势与技术能力,反向服务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
这种集体选择背后,或许与AI时代技术竞争的新特点有关。
当下科技迭代速度前所未有,OpenAI更新模型的速度越来越快,各大巨头在AI算法上日夜厮杀。在这样的环境中,未来的竞争不能只在实验室里进行。技术需要在真实的商业环境和监管框架中接受检验,才能验证其实际应用价值。
从香港的角度来看,这里同样欢迎科技大厂的到来,毕竟AI时代的城市竞争规则已经改变,数据、算力和人才成为新的核心要素,与其同类型的新加坡、迪拜等城市,都在不断加码科技。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与香港的双向奔赴就不难理解了。对大厂来说,当下的科技竞争以周为单位,香港在金融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是出海的绝佳支点。对香港而言,同样需要科技产业实现自身转型换挡。
2、东南亚:技术普惠的试金石
如果在香港检验技术可靠性,那么东南亚的多元市场则验证技术和商业普适性。
在东南亚有超过7000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约40%的GDP,但其中大多数长期面临两大难题——融资难:传统贷款审批动辄半个月以上,门槛高;数字化弱:超六成企业仍靠纸质记账,缺乏标准财务数据。
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当谈及生成式AI对金融服务的影响时,井贤栋指向普惠价值的实现。他认为,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全天候在线的AI理财助手,而中小企业将获得CFO级别的智能支持。

这一判断背后,是新加坡及整个东盟市场提供的市场——区域内超过97%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贡献了约45%的国民生产总值,却长期困于复杂的支付环境、融资缺口与数字化门槛。
过去十年,中国科技企业在东南亚参与数字经济建设——从5G网络到云计算,从跨境物流到数字营销,一道帮助东南亚的中小企业扩大了全球化展业的可能性。
进入AI时代,这种合作正在进入新阶段。马来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诺莉丝玛·伊德里斯曾提到一个观察:中国拥有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而东盟具备多元文化和多语言数据的独特优势,两者结合能产生真实的化学反应。
但这种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取决于技术能否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当东南亚的中小企业试图把生意做到全球时,它们面临的并非宏大的战略选择,而是跨境支付怎么收、多语言客服怎么做、不同国家的合规要求怎么满足这些具体难题。这些看似琐碎的困扰,恰恰是AI技术能否真正落地的试金石。

面向东盟市场,蚂蚁推出了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AI应用,帮助他们在全球不同平台便捷开店、销货和营销。企业经营者只需与AI智能体对话,即可获得专业指导,这为缺乏专业技能或人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切实的运营支持。这些AI智能体实际上同时扮演着CFO和COO(首席运营官)的角色,帮助经营者更好地管理业务。
在东南亚,一家小企业用爪哇语提交的贸易单据,或一份印尼语的保险申请,常因语言识别难题被数字系统拒之门外。蚂蚁数科正试图解决这一痛点:其LaV-CoT框架专攻东南亚小语种识别,基于此的RealDoc产品已支持119种语言,覆盖从信贷审核到跨境贸易的文书处理。同时,Agentar和ZOLOZ平台分别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体应用和全链路控能力。
技术价值不在于“炫技”,而在于精准切入市场的真实需求。
3、AI时代的全球化答案
这些商业实践背后,折射出AI时代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的变化。
过去,企业更多是产品的输出者,把在本土成功的商品或服务推广到海外市场。现在,企业越来越像生态的构建者,不是简单地卖产品,而是要与当地伙伴共同构建生态。
蚂蚁旗下万里汇为120多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账户、全球收付”的服务;通过全球远航计划,支持中小卖家在30多家全球热门电商“一键开店、货通全球”; EPOS360则为缺乏数字技能的中小企业提供CFO级支持。
这些服务有个共同点:如何让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贸易。井贤栋在新加坡说,”一直用科技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这也是取名蚂蚁的初衷”。
当技术竞争进入深水区,真正的护城河不是算法多先进,而是能否让最普通的小商户也能用上、用好。对蚂蚁来说,无论是香港的技术试点,还是新加坡的街头小店,最终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技术如何让商业更简单?
当全球化褪去讲故事的色彩,剩下的就是反复验证这个简单逻辑。蚂蚁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布局,本质上是在用两种不同方式回答它——一个负责让技术更可靠,一个负责让技术更普世。
AI时代的全球化,最终要比拼的是谁沉得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