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前员工,炸响超级大雷

%title插图%num

又有“庞氏骗局”,梦碎了。

作者 | 云帆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又有“庞氏骗局”,梦碎了。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创投圈传来惊人消息,成立4年的保险科技“顶流”百保(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百保君主体)陷入停摆、资金链断裂及兑付危机,引发轩然大波。据多家媒体报道,百保君办公区已人去楼空,创始人李雪峰被警方带走调查,平台涉案金额或超亿元。

炸雷前,百保君是保险行业炙手可热的“流量”明星,公司由众安保险孵化,拿到多轮融资,吸引火山石投资、熊猫资本、共识投资、青橙鹿资本、青源树资本等知名VC/PE入局。被警方带走调查的李雪峰,曾在阿里巴巴任职,后加入众安保险担任首席架构师,为梦创业。

李雪峰也是较早在人工智能应用端发光发亮的人物。他多次表示,传统保险模式过时,主张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保险行业,实现“千人千价”。但这个模式搞来搞去搞成了“庞氏骗局”。为快速引流,百保君推出“保障权益产品”,承诺购买后返还高额京东卡(如支付89元购买意外保障权益,60天后可领100元京东卡,两个月收益率12.4%,年化74.4%)。如此恐怖的返利体系想维系,就要源源不断的忽悠VC/PE、用户入坑。没人愿意永远当“冤大头”。因模式无法循环,百保君曝出了一揽子问题,炸响了2025年保险行业最大的雷。

都2025年了,老套路还有人愿意相信?

最近,百保君的事在网上炸锅了,有大批百保君用户表示,“被骗了”。当初百保君承诺的高息返利,迟迟不给兑现。“说好的返利京东卡,如今一张都不返了。”黑猫投诉平台上,百保君三个字成了搜索热词,涉及“百保君购险返卡不履约、不退钱、跑路联系不到等问题”。

随着百保君事态升级,越来越多的媒体赶来报道。有媒体证实,其位于深圳南山科兴科学园的办公区已“清空”,电话停机,大楼物业贴出了“欠租催缴通知”。还有媒体称,“百保君创始人李雪峰被警方带走调查,平台涉案金额或超亿元。”天眼查APP上,百保君运营主体百保(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状态为“存续”,未贴上“被执行”等负面标签。

“说明,百保君属于突然炸雷。”具体原因需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

在创投圈的过往印象里,百保君是一家“前半生高调,后半生神秘”的平台。所谓“前半生高调”是指,2023年之前,百保君凭借众安保险背书及多家知名VC/PE连续押注在创投圈风头无二。百保君三位创始团队成员(‌李雪峰、‌苏炜鑫、‌李毅)中的‌李雪峰、‌苏炜鑫,经常出现在创投圈的各大论坛中,百保君也常被描述成看重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创业明星。

三位创始团队成员里,‌李雪峰的履历极其丰富。他是创投圈最被看好的“复合型人才”。早年,‌李雪峰混迹在投行圈,曾在顶级投行J.P.Morgan任职,积累了雄厚的金融资源。后来,‌李雪峰开始服务电商,分别在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任职,吃透了“流量”玩法。不过,‌李雪峰在阿里巴巴的工作情况格外神秘,按着他的经历大概率负责阿里巴巴电商、金融业务。为他入职众安保险打下基础。众安保险2013年由蚂蚁集团、平安等联合发起成立,2017年港股IPO,是中国保险行业的新生代领军企业,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激活了互联网保险风口。

从履历上不难看出,‌李雪峰在阿里巴巴很受重视,应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看好的人才之一,否则他不会离开阿里巴巴又加入了蚂蚁集团联合成立的众安保险,并担任众安保险首席架构师这一重要岗位。除了精通金融、“流量”,‌李雪峰还是一位技术大牛,他曾在众安保险旗下众安科技担任CTO,研究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

每个公司都想得到一位懂金融、“流量”、技术的员工,可这样的人注定不安分。

一个连续换工作、跨界的人,不可能安分。

2021年,‌李雪峰联合两位好友‌苏炜鑫、‌李毅正式成立了百保君平台主体百保科技。在炸雷对外剥离百保君前,百保君及主体百保科技是众安保险引以为傲的孵化项目。‌李雪峰的“人设”是保险行业新生代“大能”,他要改变传统保险行业现状,用创新头脑“破旧立新”。

孵化创业和自主创业的本质区别是,孵化创业依赖企业或机构提供的资源,“共享温室”。创始人在公司内部的自主权削弱,融资、整合资源的压力同样也会减小,是“拿着工资持股或控股”。而自主创业的创始人,需自主整合资金、技术、资源,压力较大、风险更高。

简单来说,孵化创业一般是孵化方给钱、给资源、输送人才,创始人是“平地起高楼”、“赢在起跑线”。有大厂背书,孵化创业失败率极低,远远低于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自主创业。当然,孵化创业是一种可遇不求的机缘,“前东家不单欣赏你,还愿意出钱帮你搞事业。”

‌李雪峰就收获了机缘,他终于不用再换工作、跨界了。百保君成立之初,定位是,“通过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保险需求挖掘与匹配的垂直类保险科技平台”。‌李雪峰想了两种方式,一是,搭建“‌保险服务需求分析平台”,给用户提供一个线上买保险的入口,1对1服务。二是,开发“‌保险顾问O2O服务”,钻研人工智能、大数据,连接用户与保险供应商,把传统保险的“销售导向”转变成“需求导向”,“保险销售费劲卖保险变用户主动买保险”。

买保险不是吃饭穿衣,它是个低频产品,如何“需求导向”?百保君的答案是,以后聊需求,先去谈融资。公司成立仅两个月,百保君就有钱进账了。投进来的是火山石投资、熊猫资本。火山石投资是“IDG资本荣誉退休合伙人”、VC大佬章苏阳管理的机构。他主导投资了携程旅行网、易趣、如家、汉庭、土豆网等项目,参与了超过25家独角兽公司的成长。

熊猫资本是昔日共享风口参与者,投过摩拜单车。这两家机构的风格偏“稳健”。火山石投资创始人章苏阳提出过“趋势+常识”的投资理念,强调在互联网创新、泛智能技术和医疗健康领域寻找高成长机会,尤其关注跨界融合项目。孵化创业项目本身就有“稳健”基因。

“阿里巴巴前员工+众安保险”双重背书,大大减低了投资风险,火山石投资、熊猫资本对百保君连翻押注,其它VC/PE共识投资、青橙鹿资本、青源树资本等,见势头迅猛火速入场。

百保君和‌李雪峰却渐渐“迷失方向”。

一个“旁氏骗局”是怎么形成的?

按着‌李雪峰的思路,“需求导向”有很多前提条件,最核心的是,融资持续进账。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想“需求导向”都要融资持续进账,烧钱烧出用户和规模,烧出行业第一。查阅其融资进程发现,它们止步在2023年。2023年也是国内股权投资转折点,这一年,主流VC/PE投资由模式创新全面转向以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

百度文库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互联网投融资规模走低、交易转冷,披露金额同比暴跌34.1%,电商等平台类融资事件创近5年新低。拿不到新晋融资,互联网公司很难活下去。

百保君首当其冲,烧钱、烧规模的“需求导向”商业模式面临考验。没融资进账,“前半生高调”的百保君“后半生愈发神秘”,‌李雪峰脱离了公众视野。起初创投圈认为他低调了,若是以结果做导向,“消失”的‌李雪峰应该是钻研他那“高息返利”的商业模式去了。

“用户花89元购买意外保障权益,60天后可领100元京东卡。”犹如“天上掉馅饼”。能想出这种“公益”模式,‌李雪峰花了心思。过去,互联网金融公司炸雷,普遍是“高息返利”的兑付周期过长,有了前车之鉴,用户很难“上当”,‌李雪峰是把返现周期缩短到60天。

“用户容易付费,他则有两个月的空窗期,资金周转。”李雪峰多次向用户承诺,“通过融资推进兑付”。如果融资持续进账,就不算“旁氏骗局”。问题是,VC/PE觉醒,不当“冤大头”了。要是VC/PE一直给钱,百保君收着用户钱,再把融资钱贴息给用户,‌李雪峰的好日子就能混下去,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名跑港股IPO,风险会完全转移给资本市场

“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百保君VC/PE股东也“缺钱了”。天眼查APP显示,多轮押注百保君的熊猫资本,公开收录的最近一笔投资发生在2023年8月。“熊猫资本自己都快在创投圈消失了”。火山石投资活跃一些,但出手频次明显减少,2025年就收录了一笔投资,“参投了通用AI计算芯片研发商奕行智能数亿元A轮融资”。火山石投资聚焦“硬科技”领域。VC/PE撒手不管,最初参与孵化创业的众安保险也不想兜底。

众安保险方面表示,“未参与过公司实际经营管理,已于2025年5月转让了持有的全部股权。”没人管了,百保君资金链断裂,用户花钱买了权益产品等了60天,没等来大额京东卡。黑猫投诉平台上,用户投诉区间是年初至今。年初,百保君就已经扛不住了,苦苦支撑。

近日,百保君撑不下去了,“涉嫌以权益产品+高额返利为名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李雪峰被警方带走调查,办公区人去楼空,欠了一屁股债。用户被坑惨了,众安保险和投进来的VC/PE也没幸免。众安保险回应,“被骗了,是受害者之一。”没想到李雪峰是个大忽悠。

但愿百保君炸雷能给市场再再再次敲响警钟,“请警惕那些不赚钱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