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杆”引领首都新跃升:北京打造数绿融合高质量发展样板

%title插图%num

2025年11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勾勒出首都未来五年的战略重心。乍看之下,文件里满是“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四个中心”等熟悉词汇。

细读之下,一条清晰的主线浮出水面:数字与绿色——打造北京对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双标杆”战略,将成为驱动北京下一阶段增长的双引擎。

换句话说,未来的北京,不再只拼GDP总量,而要拼“数绿融合”的深度与效率。对企业和投资人而言,这不仅是政策风向,更是真金白银的赛道信号。

“数实融合”深入场景】

其实,早在“十四五”初期,北京便出台《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后续《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发布,北京就此形成 “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格局。

蓄力发展,北京攒下了全国最厚的AI家底:158款备案大模型占全国近三成,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近200种机器人产品在130多个场景落地;相关数据更指出“北京的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北京,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第一城。

而“十五五”的重点变了——不再比谁参数多、谁融资猛,而是看谁能把技术嵌入真实产业链并产生经济回报。

在北京,AI不是实验室Demo,而是真正在降本增效的生意。

以百度为例,‌百度“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服务企业超30万家制造企业,覆盖22个工业细分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设备、生物医药等。

近年来,以北京亦庄为核心启动建设,示范区搭建起“车路云网图”五位一体的安全体系,形成技术、政策、机制等安全保障,已为40家企业发放超1200张测试牌照,累计测试里程超4300万公里;在智慧城市方面,示范区推进“双智”基础设施部署,加快应用场景落地,完成600平方公里连片覆盖,并利用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赋能智慧交通,以无人清扫、无人配送、无人巡逻、无人巡检等场景为抓手,打开智慧城市治理新局面。

城市治理同样如此。在科技公司和高校密集,长期面临交通拥堵问题的海淀四道口区域,现只要等候的车辆一多,信号灯马上就变,通行顺畅。通过路口的3D建模和视频算法,信号灯实时感知交通流量和排队时长,实现了从传统“车看灯”到智能“灯看车”的转变,高峰平均拥堵系数下降29.7%,日均通行量提升24.8%,显著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

绿色不是成本,而是新资产】

如果说数字是北京的硬科技底牌,那么绿色就是它正在精心设计的新资产定价体系,用制度创新把生态价值变成可量化、可交易、可融资的生产要素。

2024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0.5微克/立方米,但这只是结果;真正的变革藏在机制里——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制度,并在密云、延庆等生态涵养区试点应用。这意味着,一片森林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一条河流净化多少污水,未来都可能折算成财政补偿、土地指标甚至企业ESG估值的依据。

这种制度红利正催生一批新生意。

中关村企业“碳阻迹”为伊利、联想等大型企业提供碳管理SaaS服务,通过嵌入供应链系统自动核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客户凭此获得绿色信贷利率优惠;再如,北京绿色交易所已上线企业碳账户平台,累计注册控排企业超800家,碳配额交易额突破30亿元,一家热力公司通过节能改造富余的配额,一年就能卖出上千万元。

城市空间也在被重新定义。亮马河从昔日的排水沟蜕变为“国际风情水岸”,引入社会资本统一运营滨水商业,咖啡馆、艺术市集与亲水步道无缝衔接,节假日单日客流超10万;朝阳区“花园式街区”试点推行“拆墙透绿”,机关单位、写字楼围墙拆除后植入花境与休憩设施,公共绿地面积不增一寸,市民感知度却大幅提升。同时这种绿色投入也在为北京文旅注入优质资产,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就连数据中心这个高耗能行业,也在绿色规则下找到出路:亦庄新建的数据中心集群强制采用液冷技术,PUE(能源使用效率)压至1.1以下,同时配套建设分布式光伏,部分算力订单明确要求“绿电占比不低于50%”。绿色,不再是成本项,而成了准入门槛和溢价来源。

“十四五”打牢根基、积厚成势,“十五五”蓝图铺展、步履铿锵。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产业肌理,驱动效率跃升;绿色理念全面浸润城市脉络,重塑发展底色;京津冀协同从机制对接走向生态共建,合力愈发强劲。北京以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与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为双轮驱动,正将技术优势、生态价值与区域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的新赛道上全速前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兼具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首都路径。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