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5月下调后,LPR已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
1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期限LPR均与上月持平。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受访专家指出,11月LPR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此次LPR“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目前,宏观经济走势稳中偏强,逆周期调节需求相应下降,货币政策保持较强定力,预计年底前货币政策有可能启动新一轮降息降准。
LPR维稳符合预期
今年以来,LPR报价已经历一轮下行。5月,LPR两品种报价同步下降10个基点(BP),1年期和5年期以上分别由3.1%和3.6%降至目前3.0%、3.5%水平,随后至今已6个月保持不变。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首先,上次10月20日LPR报价公布以来,政策利率(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这意味着11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当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动。”王青进一步指出,“另外,尽管近期包括1年期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AAA级)在内的主要中长端市场利率稳中有降,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略有下行,但在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最低点的背景下,当前报价行也缺乏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显示,今年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较二季度维稳,仍然处于1.42%的历史最低水平。
王青认为,6月以来LPR报价一直“按兵不动”,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受年初以来出口超预期、国内新质生产力领域较快发展等推动,宏观经济走势稳中偏强,逆周期调节需求相应下降,货币政策保持较强定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还有一定实施空间,但边际效率已经明显下降。过度放松货币金融条件可能产生的一些负面效果也需要关注,比如资金空转、资本市场波动加大等。因此,市场应降低对下一步大幅度降准降息的预期。
12月仍有降准降息可能
日前,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阶段将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此前,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年内LPR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2025年即将结束,11月LPR“按兵不动”,12月降息预期是否会加强?
王青预计,在财政及准财政政策推出“两个5000亿”措施之后,年底前货币政策有可能启动新一轮降息降准,将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跟进下调,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行,激发内生性融资需求。
“这是现阶段促消费扩投资、有效对冲外需放缓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当前物价水平偏低,货币政策在包括降息在内的适度宽松方向上有充足空间。”王青分析道,“另外,接下来稳楼市政策需要进一步发力。预计监管层有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等方式,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这是现阶段缓解实际居民房贷利率偏高问题,激发市场购房需求,扭转楼市预期的关键一招。”
展望下一阶段,董希淼指出,货币政策预计将更加注重精准、协同和均衡。
“一是淡化规模,优化结构。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未来将更加注重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置到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强政策的精准性。二是加强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在地方政府持续化债、新型政策性工具落地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来配合,继续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共同助力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增强政策的协同性。三是维持均衡合理的利率。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中提出,‘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这表明,央行将审慎对待利率变化,引导市场减少资金空转套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增强政策的有效性。”董希淼分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