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低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俞敏洪总是能出人意料地站上舆论的风口,这次是因为“南极信”。
11月16日,新东方迎来成立32周年纪念日,身在南极的俞敏洪给全体员工发了这封主题为“冰雪中的坚守”的内部信。随后又在社交平台连发南极游视频。
谁知他作为公司实控人的这番在以往看非常正常的操作,却引发了员工的吐槽,最终成为热搜话题。
逻辑很简单:“老板在南极看企鹅,你在工位做PPT”“老板在南极之旅,员工在加班之途”,这是不少网友看到全员信以及部分员工吐槽后的第一反应。
随后又有人所谓“披露”这趟旅行的费用,从数十万元到一百多万元都有,更加激化了这种“酒肉臭、牛马难”的氛围感。
对此,昨天俞敏洪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辟谣,声称自己到南极旅行12天价格在20-25万之间(不同舱位),而不是外界所说的148万。
可能是为了降低上述氛围并做一些舆情管理,他还补充道:“感谢这几天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允许员工吐槽是新东方的传统,我一直鼓励。员工有不满,我和公司有问题,及时纠正。也有冒充新东方员工在网上发声的,我相信大家也能明辨。南极是一片纯净的土地,如果大家有机会,可以来看看。我打算明年冬天,选择10个左右的新东方、东方甄选的基层优秀员工,加上东方甄选10个优秀会员,由公司支持到南极来看一看。(当然不一定是夏古号啊,明年夏古号好像不在南极。)”
然而,事件对俞敏洪实际控制企业的影响可能还是有的,比如截至本周五下午收盘左右,东方甄选港股近5日的股价下跌了近8%左右,进一步延续了这只股票从今年8月中旬以来的低迷走势。
即便俞敏洪用他擅长的自我调侃方式企图给事情降温。但从更深层次看,这其实是企业文化出现了问题。

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新东方系企业的文化到底如何,其实外人是很难具体了解的,如果有企业内部员工想发表想法,欢迎留言。
但从去年董宇辉最终和东方甄选分手的过程来看,其实还是能有些端倪的。
比如,当时外界在谣传东方甄选对董宇辉照顾不周、资源分配不给力、奖金红利不足这些谣言的时候,董宇辉却并没有非常给力地予以反驳,而是并不积极向外解释。
事后从很多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东方甄选对董宇辉团队的支持,不管是资源、条件还是待遇方面,其实是不差的。
但董宇辉当时的“沉默”,可能蕴含着着两个理由:一是董宇辉在刻意塑造“受委屈”的形象,希望借此施压获得更多利益或者独立出走。最后的结局确实也是以双方和平分手告终;二是董宇辉是真的在其他方面受到了委屈,即便外界谣传的部分是失实的,但他也懒得管了。
我们不是当事人,肯定无法了解具体的内情。但上述不管是哪个理由,其实都反映出一个事实:俞敏洪留不住董宇辉,他就是想离开。
那么,一个当时为公司贡献了极大利润的核心员工,又已经被赋予了高级管理的职能和公司的许多资源,为何会强烈地想要离开呢?
比较合理的解释理由就很可能是公司文化出了问题。
不管是巴菲特也好,还是近期段永平接受访谈中也罢,都对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倍加推崇,甚至超过了一家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当下的商业模式。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信中曾直言:“我们更喜欢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平庸的公司”,这里的 “优秀”,核心要义之一便是深厚的企业文化。
查理·芒格也在《穷查理宝典》中强调 “理性是投资者的道德义务”,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企业保持理性决策、实现长期发展的核心支撑。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文化绝非墙上的标语,而是贯穿经营决策、凝聚团队力量、赢得市场信任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在长期发展中愈发凸显。
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增长,离不开企业文化对战略一致性的保障。巴菲特收购家具零售企业R.C. Willey 时,首要考察的便是其“客户至上、诚信经营”的文化基因,收购后始终尊重其原有管理模式与文化特色,使得该公司在伯克希尔体系内持续保持营收增长。
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让伯克希尔旗下众多子公司既保持独立活力,又坚守共同的价值底线。
福耀玻璃就是一个生动例证,曹德旺倡导的 “谦虚、诚实、务实” 文化贯穿企业发展,2024年实现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33.2%,连续五年跨步式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0.64亿元,同比继续大幅增长28.9%。上市以来累计派息达347亿元,用持续盈利证明了文化驱动的价值创造力。
资本市场波动无常,企业文化则是上市公司抵御风险的“压舱石”。巴菲特强调“投资的第一条规则是不要亏钱”,而诚信合规、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正是避免重大风险的关键。
反观部分业绩暴雷的上市公司,很多都存在急功近利、漠视规则的文化缺陷。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7日,年内共有85家A股公司或公司相关方被立案调查,其中,52家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其中大多涉及企业高管的守法合规、诚信经营问题,而良好的公司文化是规避企业高管出现相关问题的核心要义和重要抓手。
试想,在一种可以为了短期业绩完全不顾任何道德,甚至法律风险的公司文化中,上市企业高管要造假的动机和概率又怎么可能会很低呢?
东方甄选可能离财务造假问题比较远,但也不是说就毫无“吃企业文化弊端亏”的风险。
从东方甄选公布的2025年度报告中看,公司2025财年的总营收、毛利分别同比下降32.7%、17%,当然这些下降背后,还有公司出售“与辉同行”因素的影响。
从利润端看,如果剔除出售与辉同行的一次性开支及利润影响,东方甄选2025财年实现核心业务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30%。当中自营商品的贡献度提升明显。
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品类从最初的生鲜食品拓展至营养保健、宠物食品、日用品等多个领域,自营产品贡献的GMV占总GMV比例达43.8%,相关总营收约35亿元。
要在后董宇辉时代持续保持增长,东方甄选直播电商业务最大的一个“摇摆点”其实就在于是否能涌现新的直播人才,以及既有的优秀人才会不会继续流失。
企业文化,说白了,还是吸引、留住人才的中心。

尾声
总之,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本质是市场对企业未来的预期投票,而企业文化正是构建信任的核心载体。比如,可口可乐将 “快乐、分享” 的文化融入品牌基因,使其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符号。
这种文化带来的情感认同,也让可口可乐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长期信任。
巴菲特曾说:“时间是优秀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敌人”。企业文化正是区分优秀与平庸上市公司的关键标尺,它塑造企业的决策逻辑、凝聚团队的奋斗力量、赢得市场的长期信任。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建设以长期主义、诚信合规、价值共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既是穿越市场周期的底气,更是实现市值与社会价值双重提升的根本路径。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