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也能赚钱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title插图%num

晚上好,我是简七。

前阵子,公司一位小伙伴收到了一个奇怪的包裹——一把小树枝。她说这是花20块钱买的。

%title插图%num

图源:淘宝买家秀

办公室瞬间炸锅:「这不就是我老家山上随便捡的吗?还能卖钱?」

不仅能卖,而且卖出了5万多份

原来,对于刚打耳洞的人来说,洞口要保持不闭合。塑料棒容易发炎,而茶叶梗天然、轻便、透气,用着更舒服。

顺着这个话题,我们又聊起了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生意

花800块请人教骑自行车、3000块让人教跳绳、收购猫毛做手工、回收银杏叶做书签……

轮到我的时候,我想到了大学做过的兼职中最特别的一份——「出售声音」

当时在学校论坛上,有位学长招人录制「您好,欢迎致电XX公司」这类接通语音。

他自己搭了简易录音棚,一下午能录七八条,每条几十块,分我们一半。

后来发现,他手上一直有活儿:派发传单、商场导购、陌拜电话……俨然就是「大学生兼职承包商」。

每年开学季,他还包车去接新生。四年下来,不仅赚回了学费,还攒下了人生第一个10万。

回头看,他之所以能比普通人更早赚到钱,不是因为他更聪明,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一些典型的开窍特质

他不抱怨,而是从别人的抱怨里捕捉需求

他把赚钱当成价值交换,所以能大方谈钱、坦然收钱;

他总是快速试错,从反馈里找方向;

懂得借力,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招人一起干,把生意越做越大。

这些特质,让他天然带着「生产者视角」看世界。

创业之后,我越来越能体会到这种差别。

以前路过排长队的奶茶店,我只会想:「人好多,太难等。」

现在会想:「坪效高不高?复购率怎么样?加盟商赚不赚钱?」

这种变化不是刻意训练的,就像学会游泳后看到水,会自然判断「深不深、有没有暗流」。

我猜,这就是所谓的开窍

再回到那根20块钱的茶叶梗。

很多人看到的是:「这也能赚钱?」

但换个角度想:有人需要它、它解决了真实问题、买的人觉得值——

它就是一门成立的生意。

就像最近携程的财报里,我注意到几个有意思的趋势——

老年人的旅游消费力,是年轻人的3倍。携程专门设了「爸妈旅行官」,找那些热情开朗的年轻人,陪叔叔阿姨玩得开心。

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明显多了。景区里挂着相机、喊着「picture,picture」帮外国游客拍照的人,一天也能赚个几百块。

年轻人扎堆演唱会。演唱会门口摆摊,成了很多人练手的好场所。

这些机会不一定适合你我,但在提醒我们一件事:

需求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有些人能看见,有些人看不见。

这几年我越来越相信:赚钱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不像天赋,更像习惯——用「生产者视角」观察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尝试的习惯。

你愿意去看、去想、去试,慢慢就会发现:机会真的没那么少。

当然,也不是每次尝试都能成功。我也踩过坑、亏过钱、做过不少无用功。但就像学游泳,呛几口水难免,关键是你敢不敢下水。

所以我今天想问你:

-你的「赚钱开窍时刻」是什么?

-或者,你见过哪个让你惊叹「这也能赚钱」的小生意?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故事。

也许你的经历,会点亮别人开窍的那一颗火花。

点赞最高的3位朋友,我们会送上12周年定制「赚钱包」,祝你越来越有钱~

%title插图%num

另外,周二晚上我会开一场直播,聊聊「普通人的赚钱开窍时刻」。

我会分享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也很想听听你的故事。

我们周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