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的翻身仗:1800亿研发投入,AI“军火库”全开?

%title插图%num

百度的前瞻性眼光再次被行业认可,文心大模型5.0上了热搜。

在11月13日百度第20届世界大会上,在不到2个小时内,百度一口气在“数字人”、“百度搜索”、“AI编程秒哒”、“萝卜快跑”、“智能云”、“文库”、“大模型”、“智能体”等8个AI主流应用领域,释放出最新的产品迭代。

在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当AI能力被内化成为一种原生能力时,智能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要让AI成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原生推动力。”他同时强调AI应用创新的价值正在展现,AI产业结构也由此前不健康的“正金字塔”转向健康的“倒金字塔”,模型产生10倍于芯片的价值,AI应用能创造100倍价值。

%title插图%num

目前,以AI为核心的工具革命,正催生着从“智能涌现”到“效果涌现”的关键跨越。而百度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大厂,正以全栈布局与激进变革,成为推动AI内化于企业、赋能于个人的领航者。

随着百度在AI大模型方面产出的不断涌现,今年百度股价涨幅明显,港股股价年内(截至11月20日)涨幅40%,最新市值为3130亿港元。美股年内涨幅39%,最新市值为397亿美元。

数字人——百度AI的大突破

百度世界大会罗永浩依然成为焦点,不同的是这次的焦点并不是罗永浩真人而是由百度全力打造的罗永浩数字人。这款“慧播星”数字人被百度赋予“高说服力数字人”技术,在当场与罗永浩数字人进行连线的现场演示环节中,赢得不少掌声。

%title插图%num

其实,数字人在电商直播行业并不新鲜。去年4月,刘强东就以‘采销东哥’数字人亮相直播间。而百度这次使用的‘高说服力数字人’技术,是今年4月由百度首次提出的。百度的高说服力数字人与众不同的是搭载文心大模型4.5T的大师级剧本模式、百度多智能体AI大脑,拥有“剧本生成”能力与超强“AI大脑”。可以实现数字人动作、神态以及语调等人类特征的高度相似,在稳定输出符合语境的复杂动作和逼真演绎之外,还可以根据直播数据实时调度资源和互换角色,实现场控和运营等角色的高度配合,实现“一人即一个团队”的营销功能。

今年6月中旬,罗永浩数字人在百度电商带货首秀,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动静。这场直播的战绩,非常喜人,场观1300万人次,GMV突破了5500万元。

%title插图%num

高说服力数字人首次引发市场关注的是9月22日罗永浩“交个朋友”直播间在百度优选的直播。在这场直播中,罗永浩数字人不仅流畅完成带货,更在现场以高度拟人的互动姿态调侃带动了直播间的气氛,“听说上周我们工作室发微博说我数字人要连播两场后,百度股价涨不少。”这句带有“罗氏风格”的即兴发挥,使数字人更具真人化,该款数字人的高度仿真化源自百度数字人技术的热点感知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百度数字人技术已从简单的复刻形象,迈入了具备人格化表达与实时互动智慧的新阶段。印证了百度坚持的“数字人本质上是一种基础性技术,甚至是AI时代的一个全新通用交互界面”的说法。

IDC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约41.2亿元。其中,百度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约占总规模的9.8%。

%title插图%num

数字人被市场的高度认可只是百度AI实力的一部分。萝卜快跑也已经成为AI原生应用的典型代表,2021年8月推出至今,萝卜快跑已经实现全无人驾驶1.4亿公里,根据实测显示,萝卜快跑每1014万公里才出现一次气囊弹出事故,已经通过诸多城市的安全测试,目前服务22座城市,全球订单突破1700万次。百度涵盖智能云的AI新业务营收增长强劲,2025年第二财季,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达34%,占百度核心营收的比重接近40%。

百度需要翻身仗

百度在Q3财报明确指出,本季度净亏损112.3亿元,主要受到了‌161.9亿元长期资产减值‌的影响。电话会中,百度CFO解释这笔减值源于主动对老旧基础设施的全面审查。剔除长期资产减值影响后,Q3百度经营利润为11亿元,百度核心经营利润为12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为26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为27亿元。

%title插图%num

前三季度,百度已经在研发上砸下重金,每个季度的研发投入为45.44亿元、51.19亿元和51.79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投入研发148.4亿元,平均每天砸在研发上的钱高达8200万元。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14%、16%和17%,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占总营收963.4亿元的15.5%。而科技公司的行业特征是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达10%就已经很难得,强如小米和比亚迪的研发占比只有6.9%和7.7%,国内研发占比超过10%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和半导体与人工智能领域。

从财务理论看,研发投资通常计入当期费用,因此高研发投入会直接拉低当期利润。但投资者更应关注研发投入的长期价值,即未来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带来的利润增长潜力。根据百度近年来的财报数据,其研发费用的变化确实对利润产生了直接影响,尤其从短期来看,百度在AI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持续高投入,确实会拉低当期的净利润。但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且与百度的战略转型密切相关。

%title插图%num

这种“短期投入换长期增长”的策略在科技企业转型过程中较为常见,百度更是一直坚持长期价值。据披露,自2023年3月发布文心一言以来,百度已在AI领域投入超过1000亿元。

作为最早布局AI的企业之一,百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在此前无法形成行业头部,也被外界视为“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典型代表。对此,百度没有回避,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后,李彦宏接受媒体采访时直面了外界对百度“起大早赶晚集”的评价。并坦言这个尖锐话题并不冒犯,表示已经在内部组织团队复盘,探讨“为何最终没能赶上集”。

如今百度以AI转型为突破口,将AI作为核心战略方向,通过长期技术投入实现差异化竞争,自2010年起布局自然语言处理等AI领域,2019年推出文心大模型1.0,为生成式AI爆发奠定基础。

搜索升级为“智能框”,整合AI工具(如写作、绘图),并推动萝卜快跑、昆仑芯等AI应用商业化,AI技术已在全球化竞争中领先。

本届百度世界大会,这更像是百度打的翻身仗,让“起大早赶晚集”言论彻底收声。

新项目先看技术

在AI研发需求上,百度几乎是要多少投入给多少。如今李彦宏也反思了百度此前不算成功的项目,他认为,百度项目的成败往往与“技术是否起决定性作用”密切相关。“当这件事的成败几乎完全取决于它技术的先进性的时候,我们的成功概率就会大不少,尤其是这个技术需要很多很多年的投入和迭代,那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大一些。”此时百度清醒认识到此前不少项目要么跟着市场热度走没有抓住核心,要么是陷入同质化竞争的“补贴大战”,技术并非决定因素,因此百度对技术更加看重。

%title插图%num

在李彦宏看来,创新的特点就是大多数会失败,“百度内部十个创新项目,九个失败了很正常,概率上就该如此,有一个成功就非常好。”他对此前一些不成功的项目坦然接受,并能摆上台面反思,直至想明白创新的逻辑是技术。也直接给出了百度未来的方向:“以后新项目先看技术是不是起决定性作用,是就干,十次败九次也认,不是就别碰,没意义。”在自动驾驶、AI大模型等长期技术赛道上,百度似乎找到了更适合百度的节奏——技术说了算的事,十年也等得起。

自2013年起布局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2017年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Apollo平台从1.0到7.0版本持续升级,逐步实现从简单道路自动驾驶到多场景应用的突破。智能驾驶领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投入,已形成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布局,并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萝卜快跑‌作为核心商业化产品,2025年Q3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310万次,同比激增212%,全无人驾驶订单周单量突破25万次‌。服务覆盖中国主要城市及海外地区,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数量上已超越美国同行‌,武汉区域预计2025年进入盈利期‌。

%title插图%num

文心大模型5.0的发布提升了自动驾驶的交互与决策能力,形成“数据-技术-服务”闭环‌。百度在L3级自动驾驶试点中占据主导,百万公里事故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

7亿多月活用户构成了百度的流量基本盘,多年积累的技术储备,在AI领域的先发优势明显,这也是百度重视技术的原因所在。仅仅依靠搜索业务百度就能活得很滋润,李彦宏在2016年的采访中说过,搜索是全球非常大的产业,百度处在一个非常领先的位置。赚钱比较轻松,要想创新,过程会很痛苦,会有阵痛期,但百度宁愿影响当期利润,也坚持持续多年砸钱搞研发,才有世界大会上展示诸多成绩单。

从决定创新到现在快10年过去,百度逐渐剥离非核心业务,正将所有资源向AI倾斜,从全栈技术布局到多场景应用落地,从智能搜索到自动驾驶,从数字人到智能体,百度完全蜕变为一家不折不扣的AI公司。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梦萧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