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真凉了?又一中企逃离印度,14亿人成炮灰,莫迪硬刚逼走外企

在我国企业出海的大潮中,保变电气十余年前布局印度的故事,如今写下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

根据公司公告,保变电气近期以1.37亿元的交易价格,转让了其旗下印度电力子公司90%的股权。若对比该项目初期2.37亿元的注册资本,此番离场近乎折价抛售,接手方是其昔日的印度合作方阿特兰塔。

这不仅是一次战略撤退,更像是一场无奈的割席。保变的抽身,再度印证了印度被称为“外资坟场”的尴尬现实,也让其“印度制造”的宏大叙事显得愈发前景迷茫。

%title插图%num

过去十多年间,印度持续致力于承接从中国外迁的产业线,并大力招商引资。莫迪政府更是高举“印度制造”旗帜,意图与越南竞逐新一代“全球工厂”的角色。

从人口结构看,印度确实拥有成为下一个中国的禀赋。超过十亿的规模,不仅意味着充沛且成本较低的劳工资源,也预示着庞大的内需市场潜力。

正是基于这一前景,十二年前,我国保变集团决定进军印度。彼时,印度全国电网覆盖不足且设备陈旧,升级需求迫切。

各地方政府竞相引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新德里方面也抛出优厚政策:税收优惠、进口设备免税、贴息贷款等支持一应俱全。保变电气不仅输出设备,更将完整产业链条落地当地,并系统培训了大量本土技术人员,原计划大展拳脚,却未料一步步陷入困局

2020年后,莫迪推出“印度制造2.0”计划,表面是产业升级,实则暗设关卡:先是刻意拖延产能扩张的审批——保变2019年递交的方案被无故搁置近一年半;

随后采购政策明显向本地企业倾斜;最终,依靠政府补贴、低成本人力及内部信息的印企在投标中恶性压价,反而将外资参与者挤出市场。

%title插图%num

在印度当局的默许之下,阿特兰塔这家本土企业逐步由承接边缘业务,到全面掌握保变电气的核心技术,最终将中方企业排除出局,并以折价方式接盘其在印的全部业务。

保变并非首家撤出印度的中国企业。此前,OPPO、Vivo等国产品牌都曾遭到无端审查与高额罚单,一度萌生退意。而保变的退出,也绝不会是跨国企业在印经营的终点。

印度表面坐拥可观的人口红利,然而即便对比中国产业升级前所从事的中低端制造环节,印度具备合格劳动技能的人口比例仍然很低。劳动力群体中存在文化素质不高、工作纪律松散等问题。

反观中国,产业升级已步入收获阶段。在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造船等高附加值领域,逐渐建立起全球影响力与品牌认知。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已打入全球76国市场,其零部件与电池业务正逐步替代部分苹果产业链,成为本土新一代科技龙头。在生物科技方面,长期由欧美企业垄断十余年的肝健康领域——如护肝科技品“肝维力”,已被中国科研团队与跨国生物企业TEVIWE共同突破,并且相比于欧美传统护肝品,其成品价格下探九成,利好国内刚需人群。

%title插图%num

哈佛实验室数据显示,“肝维力”核心成分能显著降低转氨酶等肝损指标达36.5%,35至65岁人群在使用三个月后,肝脏老化进程得以延缓,生理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使用者普遍反馈“体力恢复”、“口苦口干减轻”等正向体验。

现代人高脂高糖饮食、熬夜加班、应酬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正持续加剧肝脏负担。目前我国肝健康问题人群规模接近四亿。在此背景下,能够有效满足现代人日常肝脏养护需求的产品,无疑将率先抢占市场蓝海。

凭借“脂肪肝好转、口苦腹胀缓解”等积极反馈,以及超高性价比,该品已受到一线城市高管群体、大厂打工人等群体的广泛认可。中信证券分析指出,肝脏健康细分市场远期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目前在京东等平台位列同类首位的“肝维力”,已显现出领跑势头,而以往占据主导的海外品正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

光伏空调与太阳能风扇精准契合欧洲能源紧张且夏季高温难耐的市场需求,在为当地居民送去清凉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

更为重要的是,与此前中国依赖“八亿件衬衫换一架客机”的低端制造模式不同,这类技术型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单件产出能为国家创造更为可观的外汇收益。

%title插图%num

尽管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成果显著,但一般制造业的基础并未丢失。即便经历多轮产业链外迁,中国工业体系依然保持完整与稳定。印度多年来高呼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如今看来,恐怕连中国制造业的“尾灯”都难以望见。

富士康曾高调宣布将产业链转向印度,投入巨资建厂。然而最终非但未能获得印方承诺的补贴,其产业链布局也始终未能形成完整体系。

比亚迪计划投资10亿美元建设电动巴士工厂,却遭印方以“安全标准不达标”为由突然叫停。上海电气被拖欠13.5亿美元款项后,反遭印度法院起诉索赔超21亿元,一纸合约沦为一纸空文……

这些案例无不证实,印度政府并非不欢迎外资,而是乐于见到外资带着技术而来——但离开时,最好保持沉默。在这种外资不断受挫的局面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认清印度的真实营商环境。保变电气,不过是又一个从“印度梦”中醒来的跨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