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巨亏112亿,百度到底怎么了?

百度的财报来了,如果你只看通稿,你会觉得百度赢麻了!

AI业务起飞,萝卜快跑全球领先,大模型重构一切。

但如果你翻开那份长达数十页的2025年Q3财报,再结合市场上那些真实的数据,你会发现这哪里是“起飞”,这简直是在高空玩蹦极,绳子还拴得不牢。

因为啊,就在2025年的第三季度,百度交出了一份让人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的答卷:营收312亿元,同比下滑7.1%;净亏损高达112亿元 。

是的,你没看错,那个曾经BAT里的带头大哥,那个手握中文互联网流量水龙头的百度,现在不仅被腾讯、阿里甩得连尾灯都看不见,甚至连市值的零头都比不上了。

腾讯市值5.72万亿,阿里2.99万亿,就连还没上市的字节跳动估值都有2.3万亿,而百度呢?

3000亿人民币出头而已。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腾讯大约等于18个百度,阿里等于10个百度,字节等于7个百度 。

这已经不是掉队了,这是直接换了个赛道,从“互联网巨头”赛道换到了“还在挣扎的中厂”赛道。

很多人问,百度怎么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也很残酷!

百度早就“病了”,他就是中国大厂中,天天起个大早,但又天天赶个晚集的落后生。

%title插图%num

消失的摇钱树与虚胖的AI

看财报,先看基本盘。

百度的基本盘是什么?是搜索,是广告,是那个曾经只要你上网就绕不开的“百度一下”。

但现在,这个基本盘开始变得愈来愈不稳固了。

数据不会撒谎。2025年第三季度,百度核心的在线营销收入(也就是广告费)只有153亿元,同比暴跌18%。这可不是一个季度的事儿,这是连续多个季度的失血 。

为什么?因为流量走了,广告主也不傻。

现在的年轻人,谁还用百度搜东西?

找攻略去小红书,找内容教程去抖音/B站,找八卦去微博,找服务去微信搜一搜。就连微信搜一搜的月活都超过7亿了,抖音搜索日活6亿,而百度的市场份额硬生生从70%掉到了58.6% 。

流量在哪里,钱就在哪里。当用户的日均刷短视频时间达到103分钟,当注意力被算法推荐占领时,传统的搜索广告就是昨日黄花了。

百度急不急?急。

但他并不急着清空百度搜索里那让人恶心到点不下去的满屏广告,他指望靠另一个战略来转型,那就是,要靠AI来救命。

于是我们看到了通稿里最亮眼的数据:AI业务同比增长超50%,收入占比达到32% 。

但真的AI业务做起来了么?

我们来看一下这份财报中的AI含金量吧。

AI业务总收入大概是100亿左右(含云计算业务),其中真正来自AI应用的收入只有26亿元,同比增速只有可怜的6% 。

而那个看似暴涨的“智能云基础设施”,很多时候是在卖算力,是在卖铲子,卖硬件,租显卡,而不是在卖号称金子的AI服务。

更尴尬的是,为了这点增长,百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财报显示,百度销售成本高达183亿元,同比增加12%,主要就是为了撑起AI和云业务的投入。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诡异的画面:

左手是利润丰厚但日薄西山的搜索广告,正在疯狂掉血;

右手是投入巨大但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AI业务,正在艰难输血。

中间夹着一个季度亏损112亿的残酷现实。

这哪是转型啊,这是在走钢丝。而且最要命的是,百度引以为傲的AI技术,在商业化落地上,再次上演了“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剧本。

%title插图%num

永远的预言家,永远的迟到者

如果说互联网圈谁的眼光最好,李彦宏绝对排得上号。

早在2013年就搞深度学习研究院,2017年就喊出“All in AI”,比全行业早了3-5年。

那时候,字节还在搞内涵段子,拼多多还在五环外徘徊。

按理说,先发优势这么大,百度应该早就统治AI江湖了吧?

结果呢?

2023年文心一言抢跑发布,确实风光了一阵。但到了2025年9月,文心一言的月活只有530万。

%title插图%num

隔壁字节跳动后发制人的“豆包”,月活多少?1.7亿!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30多倍的差距。

更别提在LMArena的排行榜上,文心一言已经跌到了第24位,被阿里、字节甚至国外的开源模型按在地上摩擦。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百度陷入了一个“技术自嗨”的怪圈。

百度的工程师文化很强,强到他们觉得只要技术牛逼,用户就会跪下来叫爸爸。所以他们搞芯片(昆仑)、搞框架(飞桨)、搞大模型,全栈自研,听起来极其性感。

但他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用户不关心你的参数有多少万亿,用户只关心好不好用。

当字节跳动用AI把抖音的剪辑门槛降到地板,当阿里用AI把电商的转化率提上来的时候,百度在干什么?

百度在把文心一言做成付费产品。

在所有竞争对手都还在用免费策略跑马圈地、训练数据的时候,百度率先搞起了会员制,59.9元/月。

他在学国际大厂,但是,在中国这个商业环境中,国际大厂的那一套,可是玩不转的。

它直接把大量想尝鲜的用户推向了豆包、Kimi和通义千问的怀抱。

直到2025年4月,百度才反应过来宣布免费,但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用户心智、使用习惯已经被竞品占领了。

如这种“战略上的傲慢”和“战术上的短视”,贯穿了百度的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今又完美复刻到了AI时代。

那真正输的原因在哪?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为什么总是赢不了?

如果一次落后是运气,那次次落后就是命了。

而企业的命,就是组织。

百度的组织问题,哪怕是外人看一眼,都能感受到不对劲。

第一,是决策层的“一言堂”。

李彦宏是典型的技术男,温和、理性。但在商业战场上,温有时候就是软。

在推行文心一言收费策略时,内部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

这说明什么?说明内部高管们参与决策的空间太小了,说明高管们要么是“不敢说”,要么是“不想说”。

这就导致了决策闭环的断裂。用户在骂搜索体验变差,说AI生成的内容是垃圾,建议取消AI回答。

这些声音传不到上面吗?

传不到。因为下面的人在忙着修饰KPI,忙着把“AI内容占比64%”当作功劳上报,却不管这64%的内容把用户恶心跑了多少 。

第二,是如走马灯一样的高管轮换。

2024年到2025年,百度的CFO换了两次,人力资源负责人也换了。核心业务的高管,从智能驾驶到移动生态,离职的离职,轮岗的轮岗。

最离谱的是,让搞业务的人去管HR,让搞财务的人去管业务。何俊杰从MEG(移动生态)老大转岗去管人力资源。这种“乱点鸳鸯谱”式的轮岗,名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实则是管理层的动荡和无奈。

高管一换,下面的人心就散了。战略执行怎么可能连贯?

第三,是部门墙比长城还厚。

百度的各个业务线,那是真的“占山为王”。

做医疗AI的,能跟通用模型团队打起来,互相不给数据,导致重复造轮子。

李彦宏喊了多少年的“打通数据孤岛”、“建立统一AI能力中心”,喊到嗓子哑了,下面还是各玩各的。

结果就是,百度拥有全中国最丰富的数据(搜索、地图、网盘、贴吧),但这些数据像散落的珍珠,根本串不成项链。

反观字节跳动,一个算法中台赋能所有APP,效率高得吓人。阿里搞“大中台”,虽然也有问题,但至少在资源整合上比百度强太多。

%title插图%num

哪怕是金矿也挖不出金子

再来说说商业化。

百度最引以为傲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听起来是不是未来感拉满?

%title插图%num

数据也很漂亮,三季度跑了310万单。

但你猜猜赚了多少钱?

按客单价算,季度营收不足1个亿。

为了这不到1个亿的营收,百度在自动驾驶上砸了多少钱?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含AI总体投入)。

这是一笔怎么算怎么亏的买卖。当然,你会说这是投资未来。但问题是,这个未来太遥远了,远到百度的现金流可能撑不到那一天。

而且,百度在商业化上总是缺乏一种“狠劲”和“巧劲”。

你看腾讯,做个视频号,也不急着变现,先把生态做起来,然后广告收入自然就来了。

你看字节,做个Tiktok,顶着几百亿的亏损也要做全球化,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成了就是印钞机。

百度呢?

极越汽车,造车这么大的事,最后因为只有百度一家在那头热,资源没跟上,市场没打开,2024年直接倒闭,投资血本无归。

%title插图%num

百度式失败都要成为商业经典了,你看,又是起了大早(自动驾驶技术领先),赶了晚集(造车落地太慢),最后连集都没赶上(倒闭了)。

再看百度的AI应用。拥有百度文库和网盘这样月活过亿的超级金矿,结果AI付费转化率低得可怜。坐拥3亿用户,却不知道怎么让他们掏钱。

不断有国内新企业出不少应用,能掀起一阵风浪,比如智能体、生图应用,不说和深度求索(DeepSeek)这样的当红炸子鸡比,比起很多小企业,百度的AI应用也没有哪个产品赢得过市场的口碑。

根本原因在于,百度的AI是“为了AI而AI”。

他们是先做出了锤子(大模型),然后满世界找钉子。

而阿里和字节是先看到了钉子(电商转化、内容创作),然后造了把锤子去敲。

这就是“工程师思维”和“产品经理思维”的本质区别。

结语

现在的百度,往回看,搜索广告的基本盘正在被短视频和社交媒体蚕食,护城河水位越来越低。

往前看,AI业务虽然增长快,但体量太小,且面临着极其激烈的红海竞争,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中间,是一个组织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战略执行走样的庞大躯体。

李彦宏在内部讲“危机感”,讲“末位淘汰”,讲“我们要赢”。

但商业世界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口号。

百度最大的敌人,不是腾讯,不是阿里,也不是字节跳动。

是百度自己。

%title插图%num

是那个沉迷于技术参数而忽视用户体验的自己。

是那个在决策上犹豫不决、在执行上瞻前顾后的自己。

是那个抱着过去的功劳簿,却看不清未来路在何方的自己。

2025年的百度,市值只有400亿美元。如果不做出刮骨疗毒式的改变,也许再过几年,我们连这400亿都要怀念了。

毕竟,诺基亚当年也是技术最牛逼的公司,柯达当年也是胶片领域的霸主。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而对于百度来说,最可怕的不是赶了个晚集。

而是集市已经散了,你还在那里摆摊,吆喝着一个没人听懂的技术参数。

这就很尴尬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