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三体CEO投毒案:每个细节都比小说更令人震惊

%title插图%num

历时五年的游族网络投毒案,终于走到了法律的终局。

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三体宇宙(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死刑原判。这场牵动社会各界的司法进程,至此尘埃落定。

%title插图%num
图源:网络

回溯案件细节,许垚投毒准备阶段的周密程度令人震惊。许垚通过伪造印章、租用独立库房等手段,冒用大学医学部及生物技术公司的名义,在网络上耗资数十万元,陆续购得多种有毒物质。

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不仅在自己的办公室,更在租用的隐秘库房内,反复进行毒物的调配与试验——其过程之缜密、手法之狠毒,堪称现实中的“绝命毒师”。

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刘慈欣在《三体》中那段著名的“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

%title插图%num
图源:网络

那么,这起事件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发酵演变的?而在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之后,“三体”这一IP的未来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从“法律精英”到“冷血凶手”

许垚投毒案始于2020年12月,但这起震惊社会的投毒案,其序幕早在半年前就已悄然拉开。

那个春天,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疫情后的复苏中时,许垚已经开启了他的致命计划。2020年5月7日,他坐在电脑前,冷静地输入“鹅膏毒肽”“河豚毒素”等关键词,细致记录着每一种毒物的致死量、中毒症状。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专门搜索“无色无味剧毒”“几毫克致命”这样的实用信息——这不再是理论探讨,而是一场周密犯罪的开端。

这位拥有光鲜履历的法律精英,将他的专业素养全部倾注到了这场罪恶的谋划中。在随后的数月里,他像准备重要案件一样,研读《氯化甲基汞蓄积对成年大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MBP的影响》等专业文献,其钻研之深入,足以让任何毒理学家感到震惊。

与此同时,他在与妻子的私密对话中,开始流露出危险的情绪:“一个非常令我恶心的老板,我甚至不想提他的名字”,“不用像囚徒困兽一样,在一个封闭无解的环境里只能想你死我活的事”。

随着秋意渐浓,许垚的行动也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他精心伪造了上海居知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苏州大学医学部的印章,披着合法企业的外衣,从北京、武汉、东莞等地秘密采购剧毒物质。

令人震惊的是,为了掩盖行踪,他动用了160多个手机号——这份近乎偏执的谨慎,展现出了一个高智商罪犯的可怕特质。

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那个不起眼的仓库里,许垚建立了一个设备齐全的“毒物实验室”。警方后来在这里的发现令人毛骨悚然:整齐排列的20个毒物玻璃瓶、96个“小林胶囊”、3粒被动过手脚的“培菲康”空胶囊,以及专业的胶囊灌装器和防毒面具。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这场阴谋的周密与专业。

2020年12月,积怨终于爆发。当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像往常一样服用“培菲康”益生菌时,他不会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药瓶,早已成为死亡的载体。

更可怕的是,许垚的毒网撒得又远又广。

三体公司副总裁赵骥龙、其客户与妻子,以及备受看好的CEO人选赵宇尧,都相继出现中毒症状。调查发现,办公室的“格兰菲迪”威士忌、“三顿半”胶囊咖啡、“雀巢优活”矿泉水——这些职场人最熟悉的日常饮品,都成了许垚实施犯罪的工具。

即便落入法网,许垚的表演仍未结束。

在法庭上,他编织着一个个荒诞的借口:他辩称购买毒素是用于自杀,后来发展成“研究癖好”;甚至声称在林奇药瓶上留下痕迹是出于“关心”。其辩护团队更是提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可能性,试图为这起铁证如山的案件制造疑点。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提前研读精神鉴定书籍,查询免罚判例,甚至在看守所内导演出虚假的“救人”戏码,企图通过这些卑劣手段逃避惩罚。

然而,再精妙的谎言也敌不过铁证如山。

2024年3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许垚死刑;2025年11月,二审维持原判。法官的判词字字千钧:“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后果特别严重,到案后拒不认罪,无认罪、悔罪表现。”

这起历时近五年的案件,不仅是一桩刑事罪案,更是一个关于人性如何走向扭曲的警示录。从法律精英到冷血凶手,许垚的人生轨迹令人深思:当智慧与能力被用于邪恶,其造成的伤害往往超乎想象。

何恩何怨?

这一切的悲剧,都始于利益天平上的裂痕。而裂痕的两端,站着两个同样生于1981年、却走向截然不同命运的男人。

许垚,贵州贵阳人,成长于公职人员家庭。1999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随后开启了他的留学之旅——先后在法国保罗塞尚大学保险法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法学院深造,获得硕士学位。这段经历塑造了一个精通外语、总是以正式三件套西装示人的精英形象。

学成归国后,他先是加入百年律所美国杜威路博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后在2012年该所破产前转战上海复星集团法务部。在同事眼中,这位“喝过洋墨水”的精英“几乎每次出国出差回来,都会带价值不菲的礼品给特定的人”。

%title插图%num
图源:网络

然而,他性格中的攻击性早已显露。在复星期间,许垚很快晋升为法务部门“二号人物”,但据前同事透露,“他刚当上‘二号’没多久,就开始想着要当‘一号’”。

据前同事透露,他采取了请人跟踪偷拍、群发邮件等过激手段攻击部门负责人,双方激烈的对抗一度在复星内部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导致法务部门一分为二。最终,许垚被复星集团辞退,通过朋友关系投奔了游族网络的林奇。

而此时的林奇,正处在人生的高光时刻。

这位温州商人的后代,2004年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就展现出创业天赋,先后创办上海天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6月,游族网络借壳上市,33岁的林奇成为A股最年轻的董事长,身价倍增,多次上榜“胡润富豪榜”。

%title插图%num
林奇 图源:网络

作为一名狂热的“三体迷”,林奇在上市后立即着手布局。2014年8月创办游族影业,但一直苦于无法获得《三体》影视改编版权。因为《三体》的影视改编权早期就被卖给了其他人。

转机出现在2017年1月,游族影业发生股权变更,《三体》作者刘慈欣成为股东之一。

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2017年5月,许垚加盟游族,先是担任首席风控官,具体负责《三体》IP的相关事宜。

许垚凭借其专业背景,经过大半年谈判,在2018年以超过1亿元的价格为游族拿下了《三体》全版权。这笔交易不仅包括影视改编权,更涵盖了游戏、动画、衍生品等全方位的“宇宙级商业规划”。据说许垚在游族的一路高升,源于在拿下《三体》版权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018年12月,林奇成立三体公司,任命许垚为CEO。这本应是双方合作的蜜月期,却成了关系破裂的起点。

后续许垚期待用股权锁定自己在三体公司的地位,但林奇看到的却是三体公司惨淡的财务表现。林奇认为,尽管许垚在法律事务上表现出色,但在《三体》项目的具体制作和运营上可能并非最佳人选。

基于这样的考量,他逐渐将更多核心业务交由三体宇宙副总裁赵骥龙负责,这在他们之间埋下了第一根刺。

2019年,裂痕进一步扩大。4月,林奇成立游族集团,收回所有子公司财务审批权;2020年5月至6月,集团直接收回三体公司公章和U盾。与此同时,许垚的年薪从巅峰时的2000万元骤降至四五百万元。

真正的致命一击发生在2020年10月。林奇在三体公司高层会议上宣布,所有事项需向新引入的赵宇尧汇报。

对许垚而言,这不仅是权力的剥夺,更是对其尊严的最后一击。

12月15日上午,也就是事发前一日,许垚被约谈离职事项。这次谈话,或许成为促使他实施犯罪的最后催化剂。

第二天,林奇像往常一样服用了办公室里的“培菲康”益生菌。没有人知道,这个普通的药瓶早已被置换成死亡的载体。

%title插图%num
图源:网络

2020年圣诞节当晚,游族网络发布公告,证实董事长林奇因“河豚毒素”和“a-鹅膏毒肽”中毒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

而在公司全员群里,林奇的账号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少年们,再见。”

%title插图%num
图源:网络

这条充满哲学意味的告别,成了两个男人五年恩怨的终章——一个梦想构建三体宇宙的企业家,倒在了通往梦想的路上;一个精通法律的精英,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终结了所有的利益纠纷。

三体IP未来何去何从?

林奇的离去,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耀眼,却短暂。

这位被誉为游戏天才的80后首富、A股最年轻的董事长,在人生最高光的时刻骤然陨落,留下了一个正在全力打造的“三体”梦想,和一个突然失去方向的商业帝国。

资本市场的反应既迅速又残酷。在他离世后的首个交易日,游族网络股价就以11.97元/股的跌停价收盘,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下行通道。

2024年的财报更加触目惊心:营收继续萎缩11.75%,净利润暴跌522%,亏损高达3.86亿元。就连最核心的研发团队,也在这场寒流中缩减了近三分之一。

%title插图%num
图源:游族网络2024年年度报告

此时的游族,仿佛一艘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的航船。

转机始于一场静默的变革。林奇的三名子女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上海加游,这家投资机构以11.72%的持股成为新任第一大股东。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管理层的大换血:戴奇出任首席产品官,吴西担任首席营销官,二人共同向CEO陈芳汇报。与此同时,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精简,员工总数缩减至1028人。

变革的种子在2025年破土而出。

上半年净利润飙升989%,前三季度更是暴涨1374%。公司账上静卧着15.23亿元现金,资产负债比保持在健康的14.2%。游族,这个曾经濒临沉寂的名字,重新焕发出生机。

%title插图%num
图源:游族网络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游族,似乎正在重新找回昔日的活力。

在这片复苏的景象中,“三体”这个超级IP的开发,也呈现出一丝生机。

在影视听领域,游族已从最初的“亲力亲为”转向“IP授权+联合出品”的平台式运营。这条路既有成功典范,也有深刻教训。

2023年由腾讯视频制作的中文剧版《三体》获得口碑与热度双丰收,豆瓣评分高达8.7分;Netflix制作的英文剧版也成功播出并获续订。

%title插图%num
图源:豆瓣

然而,2014年游族自主开发的电影项目最终搁置,2022年授权的《三体》动画也因改编问题口碑失利。这些经历表明,游族在影视开发上选择借助外部力量,虽规避了自身开发风险,但也暴露出品控能力的不足。

在老本行游戏领域,游族正在下一盘大棋。

《我的三体:2277》被定位为“AI原生游戏”,这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噱头。按照规划,玩家将能通过内置的AI工具进行场景编辑、剧情设计,实现真正个性化的游戏体验。

这种将AI从制作工具转变为游戏内智能体的创新,是游族在《黑神话:悟空》等3A大作统治的时代,找到的一条差异化突围之路。

在实景娱乐板块,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三体·引力之外》沉浸式科幻体验已先后在上海、成都等地落地,成功地将虚拟IP转化为实体体验。这个融合了戏剧表演和互动游戏的项目,证明了《三体》IP在线下市场的号召力。

%title插图%num
图源:网络

在文化层面,《三体》的辐射力早已超越科幻范畴,以“降维打击”“黑暗森林”等概念为支点,撬动商业、社会乃至思想领域的广泛讨论;与此同时,文创周边、数字藏品(NFT)等衍生形态,也作为IP长尾价值的重要体现,不断延伸至用户的日常生活。

如今的游族,正努力洗刷“内斗”“投毒”这些如影随形的负面标签。尽管手握《三体》完整版权——这张打造“中国版迪士尼”的理论入场券,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三体》故事最深刻的启示在于:文明存续的关键,不在于科技强弱,而在于能否超越猜疑与恐惧。此刻的游族,正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

它不仅要向市场证明自己已走出“猜疑链”的困境,更要向用户证明:这个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IP,其运营者自身已真正领悟共生的智慧。

当小说的思想深度遇见企业的经营实践,游族需要完成的不仅是一场商业转型,更是一次价值观的重塑——这才是决定这个宇宙级IP最终命运的真正维度。

参考资料:

1、《净利同比大涨989%,这家上海游戏厂商投身AI浪潮》竞核

2、《记者追踪四年:“三体魔咒”阴影下的CEO投毒案|现场!现场!》三联生活周刊

3、《深度揭秘:三体公司CEO毒杀游族董事长林奇案始末》经济观察报

4、《林奇被害案落幕,走出黑暗森林的游族还要靠“三体”?》首席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