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德林
“我家亲戚在东方米兰项目工地工作,但项目方始终不给发工资,眼看就要过年了,这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2022年1月5日,灯塔市12345热线接到一个电话,灯塔市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将远在山东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主给抓了回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拖欠农民工工资背后,东方米兰项目的开发商竟然掏空了一家银行。
日前,辽宁省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刑事裁定书,令人大开眼界的是一位付姓的老板通过69家壳公司和虚假材料,向辽宁太子河村镇银行骗取贷款109笔,涉及贷款本金7.09亿,造成损失8947.8万元。根据辽阳灯塔市人民法院审理的太子河村镇银行判决书显示,付姓老板为辽宁亿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实控人付立发,两家贷款诉讼官司多达20起。
农民工向12345热线求助讨要东方米兰项目工资时,付立发已经债台高筑了。辽阳市法院的判决书显示,2016年至2019年期间,付立发为开发东方米兰项目,向太子河村镇银行申请贷款。期间,付立发找到刘某,让其介绍“借名人”注册企业后,向太子河村镇银行申请贷款给付立发使用,每笔贷款申请成功即可获得5万元的好处费。
付立发的交易很快实现了。刘某直接或者间接找到很多“借名人”,付立发又指示司机,带领“借名人”到工商所注册成立了69家企业。当然,这些企业都没有真实经营场所,也没有真实的经营活动。公司注册后,司机拎着“借名人”办理了企业单位名章、财务章和法定代表人的名章。随后,司机拎回一堆空壳企业的营业执照和公章,付立发要拿他们搞钱。
灯塔市法院的判决文书显示,付立发通过69家壳公司在太子河村镇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贷款。具体操作就是联系了太子河村镇银行的两任行长,让司机将空壳企业的执照和公章交给一家关联企业的会计,由司机和会计共同编制虚假的借款申请和购销合同,并到太子河村镇银行进行贷款。银行的行长指派了11名信贷员分别接收了69家壳公司的贷款材料。

太子河村镇银行的信贷员们有行长的指示,根据付立发的司机和会计编造的虚假贷款材料制作了贷款档案,没有按照正常的贷款流程,对所提供材料企业进行前期的贷款调查,以及对贷款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查。档案制作完就开始放款。3年间,付立发就通过69家壳公司以及8名“借名人”,从太子河村镇银行搞到了109笔,总额7.09亿贷款。
山东两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主被灯塔市警方抓捕前,2021年12月30日,灯塔市法院集中开庭审理了太子河村镇银行跟付立发及其一堆公司的贷款纠纷案。当时,付立发的资金链已经断裂了。付立发实际控制的名下所有坐落在灯塔市的综合楼、厂房进行拍卖,没想到流拍了,最终只得以流拍价5.36亿抵偿债务,最终还是给太子河村镇银行造成损失8947.8万。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2024年8月,涉嫌骗取贷款罪的付立发被抓捕。一审判决有期徒刑六年十个月,罚款500万,责令退赔8947.8万元。付立发不服上诉,二审成立合议庭,没有开庭审理,驳回付立发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其实,抓捕付立发之前,农民工领到拖欠工资不久,太子河村镇银行已经破产了。2022年8月3日,原银保监会批准了太子河村镇银行的破产申请。
太子河村镇银行的破产背后,就是付立发在推进东方米兰项目,因缺乏合格抵押难以获得正规贷款,通过招募“借名人”,在几个月内精心策划的一场“造壳运动”,这些没有经营场所,无真实业务,没有银行流水的壳公司,唯一的使命就是骗贷。在两任行长的内外勾结之下,有专业信贷员的配合,进行“闭眼审批”,实施“造假-审批-放贷-分赃”的完美犯罪。

付立发不是第一人。付立发锒铛入狱之前,2010年至2014年,广西柳州吴氏家族操控38家公司,从柳州银行骗贷420亿,银行董事长曾当街被砍。肖建华操控的明天系,通过347家壳公司转移包商银行资金,导致银行破产。当然,类似的情况在国外同样存在,比如越南女首富张美兰,通过百家壳公司操控西贡商业银行,套取440亿美元。
太子河村镇银行的大股东为辽阳市当地一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及大量的个人股东,银行形成管理层控制,内控形同虚设,对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执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处于监管真空状态,为了追求业绩,降低贷款标准,在东方米兰项目中更是没有标准,导致付立发这样的房产商通过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银行依赖房企贡献业绩,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法院的司法文件显示,职业中介招募“背债人”,包装成合格借款人,形成借名贷款的黑色产业链,把大量无辜者的信用当做诈骗的工具。这样的现象并非付立发所独创。而这种违法操作,以付立发为首的企业家沦为金融蛀虫,为追求项目暴利,拉银行高管下水,让他们公权私用,把银行变成提款机。这种金融腐败的利益共同体击穿了监管的底线。
一个农民工讨薪热线,撕开了太子河村镇银行破产的真相,这不是一起简单的金融犯罪案件,这是人性的贪婪与制度缺陷的镜子,基层金融本是扎根于村镇,为振兴乡村服务,可银行管理层的权力与资本媾和,让监管形同虚设,像蝼蚁一样蛀空了银行信用,击垮的不仅是他们的利益共同体,更是给基层金融敲响了警钟,完善的制度,阳光化的监管,才能避免银行成为少数人的谋私工具。面对太子河村镇银行的破产,也许,老百姓会说,他们真是大白天做贼,胆子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