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思敏,初看这个名字,以为是女的,毕竟宗馥莉也是女的,大家也就想当然地以为她培养的心腹也应该是女性。
但我们忘了一句中国俗话,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都是女人在一起,麻烦事会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讲,宗馥莉培养男接班人,更利于自己控制权的稳定。
2025年11月27日,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宗馥莉正式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由年仅31岁的许思敏全面接掌。
这位90后话事人首次以娃哈哈集团总经理身份公开亮相,便是在11月18日的娃哈哈销售会议上,这才几天,又坐上了董事长的位置。
31岁,堪称火箭式晋升,从法务专员到千亿帝国掌舵者,仅用了不到十年。这位不姓宗的年轻人,为何能成为宗馥莉最信任的人?他又将把娃哈哈带向何方?

许思敏出生于199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专业,是正统的法学背景出身。
与人们想象中不同,这位年轻的娃哈哈掌舵人并非来自宗氏家族,也非创业元老,而是凭借自身实力一步步攀登至权力顶峰。
许思敏的成长轨迹展现了扎实的专业背景和早熟的创业精神。在浙大求学期间,他已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野心与眼光,这为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年仅21岁的许思敏刚刚大学毕业便展露创业野心,创办了中西快餐品牌“原牛道”并亲自担任法人。
当时的创业未达预期,但餐饮行业的实战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接近宏胜集团的人士透露:“餐饮的现金流管理、客诉处理、供应链纠纷应对,和快消行业底层逻辑相通,这些实战经验成了他后来的‘隐形资产’。”
创业受挫后,许思敏没有气馁,而是转身投入宗馥莉执掌的宏胜集团,从法务专员做起。这一转折,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关键点。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许思敏创立的原牛道现在还活着呢,许思敏2024年又重新成为其法人,且持有38%的股权比例。

关于许思敏的上位,公开资料介绍,其在宏胜集团法务部当法务专员时,因为处理娃哈哈与达能的商标权纠纷而崭露头角。
但本人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问题。
娃哈哈与达能的纠纷是2007-2009年的事情,当时法国达能强购娃哈哈,打了23场官司,最后一场都没赢。
在这个时间点,宗馥莉都才刚刚回国开始执掌宏胜,许思敏才上初中,怎么可能有处理娃哈哈与达能纠纷的机会。
从时间线来看,许思敏进入宏胜至少是2016年之后的事情,如果说处理与娃哈哈品牌纠纷相关的事情,那应该是宏胜与娃哈哈之间。
宏胜作为娃哈哈的代工企业,本来就涉及到使用娃哈哈商标的情形,这是宏胜最大的法务风险,如果说许思敏很好地处理了这件事情,那倒是足以让他上位。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许思敏在法务专员期间因为这件事情立了功,获得了宗馥莉的赏识,从而升任法务部长,开始了飞速的升迁之路。
而商标处理之后,许思敏得到更多表现的机会,据公开报道,他曾接手吉林、重庆两大生产基地,14个月内完成了整合。
之后当环保升级面临停产危机时,他又提出“分阶段改造+政府补贴”方案,既保证了产能又符合了法规。
而在面对假冒产品泛滥的问题,他亲自带队打假,逐个窝点清除,让仿冒者闻风丧胆。
这些跨领域的成功经验,让许思敏一步步从单纯的法务人才成长为复合型管理人才,从而进入了宗馥莉接班人的序列。

宗馥莉对许思敏的提拔绝非偶然,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安排。
2024年8月,宗馥莉在宗庆后去世后全面接管娃哈哈,随即启动人事调整,许思敏以“宏胜核心骨干”身份进入娃哈哈任监事,迈出跨界关键步。
此后的职务变动密度惊人:2024年底接管吉林生产基地(承担东北60%产品供应),2025年3月兼任重庆涪陵基地经理(掌控西南产能),6月进入创投公司决策层(涉足资本运作)。
这种“法务+生产+资本”的复合履历,在娃哈哈35年历史中从未有过。
更关键的是他的“双重信任”特质,既因宏胜履历被视作“宗馥莉体系人”,又因长期处理合规事务(如商标、环保),获得国资股东(持股46%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认可——这在娃哈哈“三足股权格局”中,成了稀缺优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宗馥莉的忠诚。
许思敏称得上是宗馥莉的“心腹”。他在宗馥莉的嫡系宏胜集团担任过法务部长,多年来展现出卓越的业务能力和忠诚度。
在娃哈哈复杂的股权格局中,许思敏成了最“清白”的人选,他代表着一股新风气:年轻、专业、不依附派系、全凭实绩说话。
他是来帮助宗馥莉稳大局、扛业绩、守江山的。
娃哈哈眼下最怕什么?不是市场竞争,不是品牌老化,而是信任危机。一位有能力、有根基、有公信力的总经理,正是最好的“压舱石”。
宗馥莉这步棋,比她父亲下得更决断。宗庆后靠的是铁腕与情怀,她靠的是制度与谋局。她清楚, 90后掌舵不是作秀,是趋势;职业经理人不是外人,是未来。

作为娃哈哈的新任掌舵者,许思敏面前的道路充满挑战与机遇。
在11月18日的销售会议上,许思敏表示,“娃哈哈牢牢站稳了近10年业绩巅峰,实现稳健增长”。
据宏胜集团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娃哈哈2025年实现了5个亿的收入增长,水类产品持续发挥支柱作用。
然而,他仍需面对诸多挑战:经销商动荡、品牌冲突、决策低效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娃哈哈集团内部“三足股权格局”(国资46%、宗馥莉29.4%、职工持股会24.6%)意味着任何决策都需兼顾三方利益。
许思敏的任命,正是“去家族化”的关键信号,他无任何娃哈哈家族背景,虽然顶着宗馥莉心腹的标签,但晋升全凭职业能力。这既回应了内部对“专业治理”的期待,也向外界释放“娃哈哈要变”的信号。
许思敏上任后的动作已经显现出新风。在近期销售会议上,他设定了较高门槛:仅限年度业绩达1500万元以上、实现同比增长的经销商参会。这一信号表明,娃哈哈正在重塑渠道体系,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当然,也有行业专家认为,今年31岁的“外来者”许思敏,能否在以“宗氏家族主导”的娃哈哈集团内当好“破局者”,还有待观察。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从宗庆后“一瓶水打天下”,到宗馥莉尝试“年轻化转型”,再到许思敏接棒,娃哈哈35年的发展,首次彻底告别“宗氏家族主导”。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