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Q3“爆雷”!毛利砍半净亏6亿,MEGA召回损失11亿,李想启动“创业模式”欲救场

11月26日晚间,理想汽车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业绩端的低迷还在继续。

%title插图%num

吴迪 摄

由盈转亏

三季度,理想汽车实现营收274亿元,同比减少36.2%,相较收入,毛利跌幅更甚,同期毛利44.69亿元,同比下降51.6%,遭遇腰斩;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1.5%降至16.3%,降幅超5个百分点;当期经营亏损12亿元,净亏损6.24亿元,去年同期盈利28亿元,由盈转亏。

财务数据大规模下滑的背后是理想汽车正在遭遇的销量困境。

三季度理想实现交付9.32万辆,同比下滑39.0%,当前理想汽车面临增程和纯电的双线失利。

增程市场自今年6月起已连续5个月萎缩,10月增程式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7.7%,零售销量占比降至7.5%,为近5个月最低水平。而理想主力L系列(L6-L9)正是依赖增程技术打天下,市场环境恶化直接导致L系列车型全线低迷。

理想L9今年前10月累计销量为4.03万辆,同比减少超四成,销量显著缩水同样出现在L6、L7、L8身上。以销量支柱L6为例,今年前十月L6销量占该系列总销量的比例接近五成。这款去年4月上市的车型,曾在当年6月起实现月销量稳定在2万辆的水平,但进入2025年,L6销量出现明显回落,1月交付量跌至1.4万辆,此后月销量再未回归2万辆以上,10月L6单月销量更是降至9363辆,不及去年同期的四成。

增程市场的萎缩让理想核心优势被瓦解,其试图转型纯电寻找新的增长点,却不及预期。

i6、i8上市遇冷,两者月销量均不到6000辆,与李想“月销破万”的预期相去甚远。MEGA召回事件不仅让理想在纯电市场“旗舰”形象受挫,更是理想汽车由盈转亏的直接因素,理想汽车将召回损失作为2025年第三季度期后事项计入财报。财报显示,三季度该公司毛利率16.3%,毛利为44.69亿元;若剔除MEGA召回支出影响,则毛利率为20.4%。以此计算,召回事件令理想三季度损失超11亿元左右。

面对这样大幅下滑的数字矩阵,董事长兼CEO李想在财报会上总结,2025年第三季度,也是理想汽车面向第二个十年的第一个季度。李想坦言,理想汽车经历了产品周期、公关舆情、供应链爬产、政策变化等带来的各种挑战,这些因素对交付和经营产生了影响。

重压之下,理想汽车计划对组织结构和产品、技术方向进行调整。

%title插图%num

孙婉秋 摄

机构下调目标价

“过去三年,我和创业团队努力学习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体系,逼迫自己接受各种变化。但是,我们却变成了越来越差的自己。”各项指标不尽如人意,李想在电话会上进行了反思。

李想表态,四季度开始全面回归创业公司模式。

他口中的“创业公司模式”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强调深度对话而非繁琐汇报。第二,聚焦用户价值而非机械完成任务。第三,追求持续提升效率而非占有更多资源。第四,直接识别并解决关键问题,而非在组织内制造信息不对称。

伴随管理模式的回归,理想汽车同步明确了技术方向和产品策略。

李想表示,过去三年,我们对于具身智能完整系统的技术储备,让我们下一代的产品充满信心,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元年从汽车机器人正式开启,千亿收入只是起步。

理想汽车正在加大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第三季度研发费用达30亿元,预计全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2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但具身智能产品难以迅速上市发售,短时间难以给理想的业绩带来实质性助力。

产品策略上,理想决定回归“单品爆款”逻辑,即大幅削减单款车型的SKU数量,聚焦单一顶级配置并将其打磨至极致。

虽然给出了规划路径,但短期内理想汽车业绩仍将继续承压。

公司预计四季度交付量为10万辆至11万辆,同比下降37.0%至30.7%;总收入为265亿元至292亿元,同比下降40.1%至34.2%,交付和收入仍将大幅下跌。

%title插图%num

孙婉秋 摄

对于这份成绩单,机构显并不看好。

招银国际在报告中预计理想汽车在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将面临销量与毛利率的双重挑战。招银国际指出,理想汽车管理层指引2025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6%—17%,2026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将进一步走低,这意味着公司利润复苏可能要到2026年第一季度后才会启动。“在新一代L系列车型推出前,股价或缺乏推动其上涨的积极催化剂”。

基于此,招银国际对理想汽车的美股和港股目标价格双双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