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成都报道 11月27日,“2025体育管理学研究生教育国际研讨会暨全球体育管理研究生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体育大学举行。
会上,“2025全球体育城市指数排行榜(2025 GSCI)”与“2025中国体育城市指数排行榜(2025 CSCI)”正式发布。榜单显示,今年成都首次跻身全球50强。

这是该指数连续第四年推出,凭借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持续的学术沉淀,已成为获得学界与业界广泛认可和关注的权威指数,为衡量全球及中国城市体育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指数研发项目主持人、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体育经济学会副主席刘东锋现场解读时表示:“今年榜单有两大最核心突破,一是首次将港澳台地区纳入榜单评价体系,实现中国全域一体化覆盖,让指数排行榜更全面、更具代表性;二是中国有5座城市稳步跻身全球50强,这正是中国体育城市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的直观体现。”
全球榜单中,法国巴黎凭借2024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从2024年第4位跃升至全球第1位,洛杉矶、伦敦、纽约、东京分列2—5位,头部城市格局保持稳定。区域分布呈现“欧美主导、亚洲追赶”的鲜明特征。
微成都注意到,今年成都首次跻身全球50强,位列全球第47位。据介绍,中国城市的表现尤为亮眼,包括成都在内的中国五城成功入围全球50强,较往年排名稳步提升,这表明中国城市在赛事运营、体育产业生态构建、公共体育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已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除了关注全球性的体育城市发展外,会上也同期发布了“2025中国体育城市指数排行榜(2025 CSCI)”。其中,成都排名全国第4位,与上一期保持一致。

注:标黄城市为2025年新入选城市
具体来看,2025年中国榜单的“全域覆盖”突破,让全国体育城市发展格局清晰呈现。头部梯队稳中有变,包括成都等四城稳居前四,香港依托大湾区枢纽优势位列第5位,深圳、青岛、武汉、广州、绍兴分列6—10位,构成中国体育城市第一梯队。从区域发展来看,长三角延续“顶级赛事引领+中小城市联动”的良性态势,粤港澳大湾区则形成了“核心引领+跨境联动”的独特格局,而宜兴、绍兴等中小城市通过“小城办大赛”的差异化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区域化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体育城市多元协同、均衡发展的生动生态。
本次发布的两大榜单由上海体育大学联合国际体育经济学会等世界知名学术机构共同构建,获得由多国专家组成的专业咨询委员会智力支持。全球指数(GSCI)以体育历史与传统、赛事影响力、媒体传播力、职业体育影响力为四大核心维度;中国指数(CSCI)特别增设“大众体育影响力”维度,涵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体育人口比例,更贴合中国体育发展国情,实现了国际评价标准与本土发展实际的有机融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适配性,是指数能够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既保证了国际间的可比性,又客观反映了中国体育城市的发展特色。
编辑 侯春萍 综合央视网
审核 冯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