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的阴影已笼罩印度产业界,莫迪在独立日演讲中提出“新印度”愿景,誓言打造“自力更生的印度”。
8月17日,美国副贸易代表林奇(Brendan Lynch)率队的访印计划被紧急叫停,原定于8月25日启动的第六轮谈判无期限推迟。
此前,特朗普政府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总计50%的关税,创下美国对贸易伙伴的最高税率纪录。之前,美国已对印度汽车零部件等关键出口品加征25%关税,直接影响28.9亿美元贸易额,新政策将使印度55%的对美出口遭受重创。
面对经济施压,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15日独立日103分钟的演讲中提出“新印度”愿景,誓言打造“自力更生的印度”,呼吁减少对外部依赖,特别是对进口商品的依赖。
与此同时,抵制美国产品的浪潮在印度社会加速扩散,苹果手机、星巴克咖啡和Meta平台成为众矢之的。
谈判陷僵局
美印谈判的核心矛盾目前集中在两点:
其一,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但农业占印度GDP的16%,涉及全国近半数人口的生计,被莫迪政府划为“绝对红线”。印度政府已明确表示“不会牺牲农民和养殖户的利益”。
其二,美国要求印度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但印度9%的GDP依赖能源进口,且俄罗斯石油占其能源供应三成以上。
印度外交部反击称,美国和欧盟仍在购买俄罗斯商品,却单独惩罚印度,这是不公平的。
印度议员沙希·塔鲁尔坦言,美印关系是多维度的,但美国试图让印度牺牲主权换贸易,这不可接受。
贸易摩擦的阴影已笼罩印度产业界。
印度钢铁烧结工协会主席乌帕迪亚表示:“几乎所有美国订单都被取消了,货物积压如山。”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总干事阿贾伊·萨海则描述了更普遍的困境:“出口企业面临原材料采购贷款和集装箱舱位预订的双重压力。”
最新数据显示,印度7月贸易逆差扩大至273.5亿美元,是8个月来最高水平,且进口增速持续超越出口增长,预计更糟糕的数据将陆续到来。目前对美出口占印度总出口额的21%,但关税可能导致印度对美出口暴跌60%,并拖累GDP约1个百分点。
“新印度”愿景
8月15日,莫迪在独立日演讲中强调“新印度”,誓言打造“自力更生的印度”。
在破纪录的103分钟演讲中,莫迪未点名美国,却句句直指贸易霸权。他宣称“新印度”将用本土制造替代进口依赖,年底推出首款自研芯片,并在1200个地点勘探关键矿产。农业和工业的自力更生被列为国家战略核心,承诺“绝不牺牲农民利益换取任何协议”。
路透社指出,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推动“印度制造”以促进制造业,在全球贸易平衡被打破的背景下,这一目标显得更加紧迫。与此同时,印度正努力促使其发展计划更多惠及小农户、畜牧养殖户和渔民。印度还将进行商品及服务税改革,降低税率以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促进经济增长。
据悉,“印度制造”计划于2014年启动,目标是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重提升至25%,打造全球制造中心。
然而,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瓶颈。
有分析指出,工业基础设施、物流和交通运输不足,阻碍了高效供应链的形成。监管复杂、土地征用缓慢、企业技术落后也构成掣肘。尽管劳动力规模庞大,但先进制造业存在技能错配,职业培训水平亟待提升。如今,美国关税政策与这些结构性问题叠加,令“印度制造”道阻且长。
与政府表态呼应,印度民间掀起了十年来最激烈的“抵制美货”运动。与执政党印人党关联的“本土觉醒论坛”在全国分发《替代清单》,号召用本土品牌Dabur香皂取代宝洁,用塔塔茶淘汰星巴克。
社交媒体上,麦当劳、可口可乐、iPhone的商标也被贴上“禁止”符号,一条“关税是外交问题,但尊严是我们的底线”的帖文获数万转发。
“今日俄罗斯”指出,自力更生不仅是印度发展战略关键词,也折射出印度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寻求自主发展的复杂心态。美印双方的立场短期内很难改变,未来如何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与地缘政治博弈中找到平衡,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