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使用权有什么特征

近年来,农村纠纷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宅基地的转让问题。本文华律网小编着重探讨宅基地的转让及其法律后果等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宅基地使用权有什么特征

(一)宅基地使用权主体严格:仅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该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居住问题。

(二)客体:仅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

(三)内容:以“户”为单位。

(四)取得:具有行政审批性和无偿性的特点。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农村居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造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五)无期限性和不可分性。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不存在限制,只要房屋或建筑物存在,该房屋或建筑物所占用土地范围内的宅基地使用权就一直存续着;若房屋或建筑物毁损或灭失,只要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愿意修复或重建(必要时经过批准),那么其对土地的使用权便可以长久地存续下去。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和其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或附随设施相分离而单独转让或处分,只能遵循“地随房走”的原则进行转让或流转。

一、宅基地及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第152条: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宅基地具有福利性和社会保障性质)作为一种独特的用益物权,权利人对宅基地除了享有占有、收益等一般用益物权的内容外,还享有在土地上建造住房、附属设施及其他附着物并取得其所有权的权利。

二、农村宅基地上房屋的效力

农村宅基地上房屋转让合同纠纷分为三类:

一是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纠纷;

二是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纠纷;

三是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城镇居民之间的纠纷。因为合同主体的不同,在适用法律认定宅基地上房屋转让合同效力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农村房屋转让合同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农村房屋转让,只要转让双方所订立的转让合同符合关于有效合同要件,就应当认定转让合同有效。

2、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房屋转让合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虽然禁止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人转让,但需注意的是,产权过户登记规范的是物权行为,属于行为。进行过户登记是生效房屋当事人的义务之一,而不是合同有效的要件。没有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是房屋买卖合同未履行完毕,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因此,对这类农村房屋转让合同,只要其符合合同法关于有效合同其他要件,也应依法认定为有效合同。

3、对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房屋转让合同,农民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因此,对农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房屋转让合同应认定无效。

三、关于宅基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表明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在内的土地使用权的变更需进行相应的变更登记。

以上就是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若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我们华律网律师。

华律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华律网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