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报道,跨境快时尚巨头希音(SHEIN)英国分公司在2024年表现强劲,销售额达到20.5亿英镑,同比增长32.3%;税前利润增至3825万英镑,同比大幅增长56.6%。英国市场已成为其重要的利润增长来源。
然而,在其业绩高歌猛进的背后,希音的全球上市计划却面临重重挑战。近日,有消息称希音正考虑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中国,这一举动被广泛认为与其推进香港上市计划密切相关。
税务筹划引发争议,新加坡四年纳税超30亿元
希音于2021年将注册主体迁至新加坡,初衷是加速全球化进程。然而,这一安排导致公司绝大部分利润体现在新加坡的集团公司并在当地纳税,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税务征收困境。
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显示,希音新加坡母公司ROADGET集团近年纳税情况如下:2021年净利润14.1亿元,纳税1.7亿元;2022年净利润45.5亿元,纳税4.5亿元;2023年净利润93.2亿元,纳税13.5亿元。据估算,2024年纳税额约10.8亿元。这意味着四年间,希音母公司累计向新加坡纳税达到30.4亿元。
而且,希音在加速奔赴全球化的背后也少不了新加坡政府的支持。据相关报道记载,希音新加坡母公司Roadget以5%的超低税率享受新加坡的”发展及扩张激励计划”,该优惠持续到2026年4月30日。这一计划是新加坡政府为鼓励企业投身高附加值服务推出的激励政策,针对”超出基准收入的部分”相关企业可享受5%、10%或15%的优惠税率,希音享受了最低档的5%超低税率。
如果希音总部一直留在中国,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四年间需向中国缴纳超过56.2亿元的所得税。这一规模相当于税务部门对著名网红薇娅偷逃税罚款金额的4倍,相当于2024年检查169名网络主播查补收入总额的6倍,也与查处2722户高风险加油站的规模相当。
报道显示,国家税务部门曾查明,著名网红薇娅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少报税款累计7亿多元,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SHEIN若是在国内纳税这56.2亿元,相当于罚4个薇娅。
另外,国家税务部门还通报,2024全年对169名网络主播开展检查,累计查补收入8.99亿元;2024全年查处高风险加油站2722户,查补税费款和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57.89亿元。上述56.2亿元的税收体量,是这169名主播的6倍,规模等于查处了1000名主播,也与查处2722户加油站规模相当。
除企业所得税外,社保缴纳问题同样值得关注。据报道,2024年希音员工总数超1.1万人,但其国内主体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实际缴纳社保的人数仅5587人。
上市备案面临实质性障碍,回迁番禺或成破局关键
根据中国证监会《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境内企业间接境外上市需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尽管希音名义上迁址新加坡,且销售市场以欧美为主,但其实际运营与生产对中国的依赖度极强:供应链主要分布在广东,70%以上商品产自中国工厂,中国员工数量远超其他国家之和,核心高管也多为中国公民且常驻境内,因此希音必定要履行备案程序。
在备案审核中,中国证监会还会重点核查股权架构、数据安全等关键问题。希音自迁址新加坡后构建的多层实体境内外交叉持股网络,涉及多领域交易,需严格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此外,作为拥有海量用户数据的平台,希音核心数据及算法的存储与调用情况也需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估。
希音此前选择新加坡作为总部,原本希望以“全球企业”形象减少地缘政治对业务的影响。然而实际情况是,欧美市场并未因其新加坡注册身份而减少监管压力。
美国宣布自8月29日起全面取消跨境包裹小额免税政策,切断了通过第三国转运避税的路径;欧盟方面,法国已以”虚假折扣”对希音罚款4000万欧元,意大利又因”误导性环保宣传”再罚100万欧元。后续欧盟还将逐步收紧关税政策,这些都加重了希音在欧洲市场的合规经营压力。
如今希音考虑将总部迁回中国,而且极有可能是迁回广州番禺,可能是出于现实利益的综合考量。而且总部回迁还将带动此前因为希音总部外迁新加坡之后流失的企业所得税回流国内,这对于广州财政来说,无疑是打了一支强心剂。
希音过去4年在新加坡累计纳税约30.4亿元,但如果总部位回到番禺,按25%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同期需向中国缴纳的所得税将超过56.2亿元,差额近26亿元。
按希音2024年净利润71.8亿元计算,回国后仅企业所得税就有望贡献18亿元/年,而且希音70%以上商品依赖广东省内的工厂,回迁后上下游交易产生的增值税、附加税等将显著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
希音回迁后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与国内供应链的合作,促进传统服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直接带动设计、电商、物流等领域的高质量就业;通过合作工厂间接保障数百万制造业岗位,并推动工人技能升级。
此前广州商务局就曾公开力挺希音加码国内供应链的努力,如果希音总部回迁番禺,无论是对番禺区的产业升级、就业拉动,还是对广州市构建更完善的跨境电商生态,都将带来重大利好。
总部回迁国内,但仍未放弃两地上市
尽管希音将总部迁回了国内,但这并不意味着希音放弃了多元化的上市布局—— 港交所、伦交所两地上市始终是希音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
2025年7月,希音被曝秘密申请香港IPO,部分目的就是向英国监管机构施压。由于希音在伦敦的上市申请长期未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所以希音希望通过香港上市进程推动英国方面在风险披露要求上妥协,从而保留伦敦上市的可能性。
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接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招股说明书,希音仍将首选伦敦交易所,因其投资者基础更国际化。核心原因在于伦敦市场拥有更国际化的投资者基础,更符合其全球化业务布局的融资需求。
对于希音而言,两地上市具备显著优势:一方面,可吸引全球不同区域的投资者参与,有效扩大融资规模—— 亚洲地区资金可通过港交所参与交易,欧美地区资金则可通过伦交所进入;另一方面,伦敦作为国际顶级金融中心,其上市平台更能彰显希音的 “全球化” 企业形象,助力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提升。
不过,希音的伦交所上市之路近期在英国政界遭遇阻力,部分英国议员对希音的供应链劳工权益、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等提出质疑,这也成为其推进伦敦上市的重要障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希音才加快了总部回迁国内的步伐,希望先解决国内上市备案 “卡壳” 的难题,为后续两地上市扫清障碍。
从长远来看,总部回迁不仅可能帮助希音顺利推进香港上市计划,还有望在应对美欧关税冲击、解决频发的合规问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等条件成熟时,希音可能会考虑在香港和伦敦两地同时上市,借助当前中概股在亚洲市场的热度,以及伦敦市场的国际资本优势,实现资本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无论最终选择何种上市路径,希音的上市历程都将成为中资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与跨境合规管理领域的典型案例,为后续同类企业提供重要参考。回顾过往,希音的上市计划已两度遭遇挫折,此次如何在国内监管要求与新加坡当局政策之间寻求平衡,最终成功登陆目标资本市场,正极大地考验着管理层的战略智慧与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