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政策再落地!守护国家资源安全,推动产业高端化升级

8月25日,A股稀土概念早盘拉升,成分股中航泰达(836263)上涨28.27%,金力永磁(300748.SZ)、中钢天源(002057.SZ)、领益智造(002600.SZ)、包钢股份(600010.SH)实现涨停。

消息面上,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日前联合公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国家对稀土开采和稀土矿产品的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稀土生产企业应当在获得的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从事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

%title插图%num

中国稀土全球领先

稀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共17种元素。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稀少,甚至比某些常见金属如铅、锡还要丰富,但由于它们通常以微量分散在其他矿物中,难以提取和分离,因此被称为“稀土”。

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例如,钕铁硼(NdFeB)永磁材料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永磁体,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硬盘驱动器等设备中。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稀土储量、产量、出口量及产业链完整度均领先的国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稀土储量约4400万吨(稀土氧化物),占全球总储量的40%~49%(不同统计口径略有差异),是全球最大稀土储量国;轻稀土(如镧、铈)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中重稀土(如镝、铽)集中于江西赣州、福建等地,占全球重稀土储量的80%以上。

也因为产量的,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2024年稀土产品出口至64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长5.14%。美国70%的稀土进口自中国,关键元素如钇(93%)、钐、钆等高度依赖中国供应。

目前,随着国内高端制造业需求增长,中国稀土精矿自用比例提升至约80%,但仍保持全球供应链核心地位。

政策发挥多重作用

稀土为中国创造力不可替代的价值,但由于其不可再生属性,我国出台的多项政策被限制开采。

此次《办法》的施行就是为了避免稀土资源因过度开采导致快速枯竭,让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保障国家长期资源需求,同时也让我国在全球稀土资源格局中占据主动,维护了国家资源安全

此外,《办法》在生态保护、规范行业秩序、稳定市场价格、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其中,由于我国稀土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市场供应不稳定,稀土价格波动较大。《办法》明确稀土生产企业需在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生产,且生产企业由工信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确定,其他主体不得随意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要求企业建立稀土产品流向记录制度,并将信息录入追溯系统 。这可以有效遏制非法开采、违规生产及走私等行为,让稀土产品来源更规范,市场秩序得到有力维护。

《办法》通过总量调控对稀土供给进行科学调节,能够稳定市场预期,避免稀土价格出现大幅涨跌,有利于营造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促进稀土产业持续发展。

而总量调控指标的分配会综合考量企业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环保安全水平等因素。这会使得资源向技术领先、环保达标的优势企业集中,倒逼技术落后、环保欠佳的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与环保投入,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从而推动整个稀土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办法》的实施对相关企业的影响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既带来合规压力和成本挑战,也为头部企业创造了资源整合与技术升级的战略机遇,令行业集中度提升。

例如,北方稀土在2025年预计获得轻稀土配额占比超70%,总量增至25.1万吨REO(稀土氧化物),较2024年增长4.1%。其冶炼分离产能21万吨/年,占全国轻稀土配额的65%,凭借白云鄂博矿的独家开采权(储量占国内 80%),形成“资源-冶炼-加工”全链条控制力。这种政策倾斜使其在全球轻稀土市场的定价权进一步强化,例如2025年6月镨钕氧化物价格因配额管控上涨至42.5万元/吨,北方稀土吨成本仅1.6万元,毛利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金力永磁与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2025 年上半年从这两家采购的金额占总采购额的70%,直接获得政策倾斜的配额支持。例如,北方稀土2025年轻稀土配额占比超70%,其稳定供应使金力永磁避免了中小磁材企业因配额短缺导致的停产风险。同时,金力永磁通过“赣州+包头”双基地布局,实现轻、重稀土原料的区域化就近采购,物流成本降低约8%。

相关政策实施后,产能低于2000吨/年的稀土冶炼企业被淘汰,行业CR5(前五企业集中度)从50%提升至70%。包钢股份凭借70%的轻稀土配额和尾矿资源优势,承接了退出企业的客户资源。2025年Q2,其从正海磁材、宁波韵升等竞争对手手中夺取15%的风电磁材订单,稀土钢市占率提升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