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国资管理人,操刀一笔重磅交易

一笔重磅交易正式落地。

8月27日,重塑能源(02570.HK)发布公告显示,PEM制氢装备公司恩泽氢能(曾用名:康明斯恩泽)已经成功完成1.3亿元融资,投资方重塑能源和涧光股份分别出资1亿元和0.3亿元,各自持有恩泽氢能30.3%和9.1%的股份。

这也意味着,在康明斯退出后,恩泽氢能不仅从合资变为纯内资企业,还由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中国石化旗下产业基金控股,同时能通过重塑能源和涧光股份带来的产业资源和协同效应,更好地融入中国氢能产业生态。

按照恩泽氢能的规划,他们未来主要围绕技术研发突破、规模化扩张和资本运作进行发展,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氢装备供应商。

作为这笔重磅交易背后的操盘手,中国石化旗下首只产业基金——恩泽基金,目前持有恩泽氢能60.6%的股份。

成立至今,恩泽基金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已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拥有越来越大的名气,同时在产业投资之路上越走越远。

毫不夸张地说,恩泽基金对恩泽氢能的成功重组,为业界树立了一个典型范例,不仅彰显了自身在产业赋能和价值创造方面的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基金在业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首次实施项目重组,成功打造业界典范

恩泽基金与恩泽氢能的故事始于数年前。

时间回到2021年,双碳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为了积极拥抱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石化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并将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立志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资本金融成为中国石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此前,意识到市场化基金投资的重要性后,中国石化旗下中国石化资本已发起设立总规模为50亿元的恩泽基金,使其成为中国石化旗下首只基金。

被中国石化寄予厚望的恩泽基金,将“落实国家战略、拥抱能源革命、促进转型升级”作为使命,并围绕中国石化产业链打造产业布局与基金投资协同发展平台,重点对氢能全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

到了2021年12月,恩泽基金与康明斯按50:50比例在佛山南海成立合资公司——康明斯恩泽,将全球先进的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引入中国并实现国产化,从而补齐了国内绿氢装备“最后一块拼图”。

“这样的股权设计,源于当时国内在大功率PEM电解水制氢装备方面几乎空白,所以恩泽基金才会与康明斯合作去解决氢能产业链卡脖子的问题。”据恩泽基金兼恩泽氢能负责人透露,中国石化也需要绿氢制取技术来布局氢能业务。

短短数年发展,康明斯恩泽便取得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公司在供应链建设中打造了国产供应和配套体系,不仅初步完成PEM制氢核心技术引进和本土产线建设的使命,还填补了国内MW级以上PEM制氢装备的空白。

转眼来到2025年,这家公司遇到了一次重大考验。由于面临战略调整,康明斯最终选择退出康明斯恩泽。为了不让倾注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恩泽基金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被投的产业整合与战略重组的重任。

“虽然下场做产业很难,但是我们选择迎难而上。”在恩泽基金负责人看来,恩泽基金作为产业型投资人,致力于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及推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与升级,“中国必须要做PEM电解水制氢,最终的目标是将制氢的成本降下来。”

凭借出色的产业整合和资源协调能力,恩泽基金利用自身在氢能领域的深厚产业资源和对行业趋势的把握,只用了三个月左右便谈妥了战略方向高度契合,并能提供持续发展的资金和资源的本土战略投资者。

最终,通过恩泽基金的整体统筹,再加上佛山南海政府的支持,国内最大的氢能上市公司重塑能源和化工特种装备领域领军企业涧光股份分别拿出1亿元和0.3亿元,成为由康明斯恩泽更名而来的恩泽氢能的新股东。

这也意味着,恩泽氢能不仅正式由合资变为纯内资企业,还能通过重塑能源和涧光股份带来的产业资源和协同效应,加速推出更加自主可控的PEM制氢装备,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一步补齐国内氢能产业链的短板,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氢能产业生态。

对于成立不到5年的恩泽基金而言,他们首次对被投实施重组就获得巨大成功,可谓意义重大。除了落实国家战略和保障技术安全及自主可控,这家年轻的基金还为中国石化氢能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在提升自身投资价值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产业整合经验和声誉。

拥有独特产业优势,重点打造氢能生态圈

恩泽氢能成功渡过难关的背后,源于恩泽基金强大的产业实力。

在双碳战略下,中国石化作为能源化工巨型航母,愿景是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在能源资源的基础上,他们已经深耕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数十年,拥有极为庞大的产业资源。

作为对方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恩泽基金在中国石化通过财务投资发现战略投资机会、发现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并形成新的生态圈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恩泽基金而言,独特的基因意味着特殊的使命,同时也拥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这也意味着,中国石化这家超级链主企业的产业背景、产业链布局、技术孵化等深厚资源,是这家产业型投资人最大的优势。

围绕中国石化产业链,恩泽基金通过“产业布局与基金投资”协同发展,已构建氢链氢圈、电动汽车产业链的“E链E圈”、化工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四大产业链生态圈,为中国石化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助力中国石化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恩泽基金将氢能产业链生态圈当作重点打造的对象。依托现代氢能产业链“链长”中国石化的优势,他们聚焦全球领先的氢能技术项目,沿着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运-加-用”进行投资布局。

从这家产业型投资基金的出手动作来看,他们已经投资了国富氢能、海德利森、恩泽氢能、海德氢能等氢能产业的知名企业,不仅实现了氢能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投资覆盖,还助力中国石化率先建成完善的氢能产业生态体系。

“我们帮不上的项目不投,所有被投基本都能被中国石化赋能,同时符合中国石化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在恩泽基金负责人看来,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既能在投资时拥有议价优势,同时又能帮助对方更好地成长。

在恩泽基金的投后赋能下,他们投资的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代表企业除了相互联动,还在与中国石化深度合作的过程中,构筑出一个协同发展且愈发强大的氢能产业链生态圈。

例如,国富氢能和海德利森已为中国石化建设多座加氢站;海德氢能是石化机械唯一的电解槽供应商,并与中石化雄安公司共同成立了氢能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攻关氢能技术应用及制加氢一体站建设等。

不难发现,这种“全链条”布局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构建起一个闭环的产业生态,实现1+1>2的放大效应。恩泽基金负责人直言,“全产业链覆盖投资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恩泽基金的产业整合作用,为氢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提供了持续动力和有力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恩泽基金通过全方位布局,加速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和规模化应用,从而降低了产业链综合成本。这既助力保障了国家未来的清洁能源供给安全,又树立了中国在全球氢能领域的标杆形象。

“产业+资本”双轮驱动,走专业化投资之路

背靠中国石化,拥有丰富产业资源的恩泽基金,立志成为最懂产业的投资人。

于是,在中国石化主业的基础上,恩泽基金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深入产业链挖掘投资机会。通过精选“硬科技”项目,这家产业型投资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将基金稳健增值作为重要目标。

由于异常重视与中国石化战略需求协同,恩泽基金会优先投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等与中国石化产业链高度相关或能补强其业务版图的领域,同时采取生态圈式布局来打造产业集群效应。

得益于深耕拥有丰富经验和庞大资源的产业生态圈,恩泽基金已经成长为专业的产业型投资人,同时投资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投错项目,要想不投错项目,需要有专业判断。”恩泽基金负责人直言,“未来要做好投资,必须走专业化道路。”

从氢能产业链的国富氢能、海德利森、恩泽氢能、海德氢能,到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欣旺达、奥动新能源、博萃循环等,以及新材料产业链的亨睿碳纤维、巨鹏生物、普力材料、诺亚氟化工、博辉瑞进等,他们的投资版图也在精耕中持续扩大。

最终,这家专业的产业型投资人不仅收获了超预期的财务回报,同时也为中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24年12月31日,恩泽基金已投项目增值率63%,已投项目IRR22%。

能够取得这番亮眼的成绩,也离不开恩泽基金对项目的全方位衡量。围绕技术实力、战略契合度、成长空间、团队能力等方面,他们力求所投项目在各方面都经得起考验,同时看好“有核心技术、有成长价值、有明确发展路线”的企业。

已上市的国富氢能便是典型例子。除了掌握着高压氢气存储和供给的核心技术,这家在加氢站供氢和储运装备领域的头部企业,与中国石化加氢站布局存在天然协同。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迅速增长,在工业气体和氢能领域经验丰富的创始团队带领下,他们具备巨大的增长潜力。

如今,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这也意味着,氢能的能源地位首次从法律层面得以确立,对氢能产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氢能正从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

“很多优质标的现在的估值已经趋向合理,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出手的时候了。”在恩泽基金负责人看来,氢能核心材料与零部件、先进制氢装备与系统、氢气储运与基础设施、氢能终端应用场景,正处于从技术验证走向商业落地的关键窗口期,具备高成长性的投资价值。

目前,中国氢能产业正处于从探索起步走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氢能领域,恩泽基金正以产业组织者和赋能者的角色,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家肩负产业使命的投资基金,恩泽基金始终坚信资本的价值在于推动产业进步。随着30亿元二期基金进入关账倒计时,他们将继续在国家能源转型和先进制造领域扮演先锋角色,同时进一步深化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优势领域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