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和玻璃价格出现显著上涨,市场关注度迅速升温。
9月1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大涨逾6%,头部企业现货报价同步上调,光伏玻璃9月新单报价亦大幅上行。两大核心材料价格的同步走强,反映出光伏行业供需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行业自律、公约和去产能政策的推进,产业链价格涨势有望延续,行业景气度有望回升,相关公司盈利修复预期增强。
多晶硅价格大幅反弹,行业自律成关键推手
9月1日,广期所多晶硅期货价格全线大涨,主力合约PS2511收盘涨幅达6.03%,PS2510合约涨幅5.69%。
据上海有色网(SMM),国内头部多晶硅企业现货报价同步上调,棒状硅主流报价升至55元/千克,颗粒硅报价49元/千克。此次价格反弹,主要受益于多晶硅行业自律公约的推动。
近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多家头部企业签署自律公约,呼吁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合理控制产能释放,行业自律效应逐步显现。
8月31日,协鑫科技首席财务官杨文忠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监管部门严抓不低于成本价销售,推动多晶硅价格快速修复至行业平均成本线之上。公司预计,未来多晶硅价格将在6万元/吨至8万元/吨区间运行,行业库存将逐步下降,价格有望继续小幅上升。
光伏玻璃价格上调,库存降至健康区间
光伏玻璃作为产业链中游环节,近期价格同样出现明显上涨。
据SMM报道,周一部分玻璃企业9月新单报价上调,2.0mm单层镀膜基准价升至13元/平方米,较7月新单价格上调2元/平方米。此外,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下旬,光伏玻璃库存为24.02天,环比继续下降,已降至健康水平。
业内预计,若价格维持在当前水平,头部厂商已可实现盈利,二三线厂商接近盈亏平衡点,9月价格或有进一步跳涨空间。
供需格局改善,行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多晶硅和玻璃价格的同步上涨,背后是光伏产业链供需格局的阶段性改善。
下游硅片企业开工率回升,三季度光伏装机旺季带动需求增长,库存消耗加速,而多晶硅新产能投放速度放缓,短期供应趋紧。与此同时,行业自律和去产能政策预期增强,市场对后续收储等政策落地持乐观态度。
协鑫科技首席财务官杨文忠表示,在颗粒硅售价维持4万余元/吨的情况下,公司8月底至9月有望恢复盈利。
企业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尽管二季度光伏装机爆发带动交付均价提升,制造企业毛利率和净利率环比修复,但整体盈利水平仍处于底部区间,自2023年四季度起已连续7个季度亏损,反映出此前供需失衡的深度与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