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你好呀,我是简七~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简七读财12岁生日。
12年,4380天。从第1位读者,到上百万用户;从一篇解释余额宝的小科普,到陪着大家走过理财成长路。
常有人问:「这么多年,怎么坚持下来的?」
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也曾经历过绝望的谷底,但每次重新出发,反而心里更踏实了。
请允许我,讲一讲简七的故事。
01 「原来这么简单!」
2013年9月2日,我发第一篇推送时就想:把理财这事,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清楚。
我是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在德勤,考了注册税务师和金融理财师证书,算是有点专业背景。
那会儿余额宝刚出来,身边朋友都在问:「这到底是啥?靠谱吗?」我就写了篇大白话解释货币基金的文章,发给大家。
后台收到最多的留言是:「看懂了,原来这么简单!」
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化繁为简的快乐。
2015年春节,股市涨得厉害,很多新人冲进来,上来就问:「老师,有没有推荐的股票?」
我挺着急的。这种时候最容易亏钱,但你跟他们讲道理,根本听不进去。
我就想,如果是我的家人朋友,没什么金融背景的,我会建议他们怎么做?
跟不少专业投资者聊了聊,答案都差不多:坚持定投,用宽基指数做资产配置。
于是,我写了「极简投资」系列故事。
从此让成千上万的人不再纠结,安心打理长钱。
(数据来源:且慢)
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让更多人——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十二年了,这件事一直在做。
02 前行的勇气
这些年,我们做过不少尝试:
-
200万用户在这里迈出理财第一步
-
3000篇原创文章,坚持用最通俗的话讲专业的事
-
3套王牌课程完课率超50%
-
简慢组合(极简投资升级的投顾组合)累计收益147%,99%的用户赚钱了,平均持有1300天
(数据来源:且慢,统计时间:15年1月-25年8月,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2015年,我拿着「理财教育」的商业计划书到处碰壁。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没人会花钱学理财。」
有位投资人当面泼冷水:「等你赚到1000万,再来跟我谈情怀。」
后来,我们和十点读书合作《给小白的极简理财课》,69块钱,卖了20多万份。
事实证明:普通人不是不需要理财教育,而是需要站在他们立场上去做。
给我更多底气的,是用户们的来信。
「因为简七,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配得上谈理财。」
「谢谢你,让我从负债上万的破产创业者,变成小有积蓄的房地产评估事务所部门负责人。」
「能把这么复杂的系统,讲得通俗易懂,科学严谨,又有很强的实操性,让我大开眼界。以我20年股龄+金融硕士的背景,也受到启发思考了很多过去没细想的问题。一定不要怀疑你做的事情的价值。」
03 差点停下来的时刻
创业不是童话。
老朋友可能知道,2015年账上没钱了,发不出工资,团队解散过半年。
但说实话,那不是我最难的时候。
虽然外部压力大,但心里是热乎的,只是需要时间学习经营而已。
2021年,百人团队一下子缩到十几个人。亲密的伙伴离开时说了句:「能做的、想做的都试过了,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这句话像拉电闸,顷刻关上了房间所有的灯。
那段时间,我不断问自己:理财科普真的没价值了吗?我们走错方向了吗?还有继续的意义吗?
直到我从三个不同角度重新看这件事,才慢慢把心里的灯一盏一盏重新点亮。
第一个重新发现:回到用户视角
我当妈之后,重新体验了一回「新手的难」。
一大堆紧急又繁琐的事堆在眼前,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怀孕时看的育儿书帮了大忙,既有整体养育思路,也有分阶段的实操指南。
我就想,简七的内容是不是也曾这样帮过「理财新手」。
第二个重新发现:坚持初心的必要性
「1000万身家还能谈谈资产配置,兜里10万块就只会想着翻倍。」
当我听某位首席投顾说出这句话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些金融精英们的创新,好像一直停留在「看我多厉害」的秀肌肉阶段,很难真正走进用户的生活去倾听。
那么多愿意「慢慢变富」的普通人,在他们眼里仿佛并不存在。
我更加确信:大家真正需要的,是简七一直在做的——化繁为简,让每个人都能听懂、学会、用上。
第三个重新发现:未来的清晰方向
我有个笔记本,从2015年开始记。
这个跟了我10年的本子有魔法,里面几乎每个愿望都实现了。
今年年初,我用它写下了40-50岁的人生规划:成为一名「财务教练」。
就像健身需要教练指导动作、陪你坚持,财务教练也一样,帮你梳理目标、陪伴执行,让理财不再半途而废。
7周年时,我们联系了很多老用户。有几位说自己生活没什么变化,让我挺沮丧。
但我看到更多人,因为跟着我们存钱、定投、规划生活,日子越过越好。
我意识到,真正能「赚更多」的,是那些行动起来的人。
未来,简七的使命不只是科普,更是陪伴和行动指导。我们要从单纯的「讲清楚」,升级为「陪你做」。
接下来的产品,会沿着让小白朋友、以及以前想尝试但半途而废的朋友,更容易上手、更轻松坚持的方向改进。
重点在于行动,针对不同年龄,有的放矢——
30岁:建立投资习惯和复利思维,让钱开始为你工作;
40岁: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重点是在风险和收益间找到平衡;
50岁:减少冒险,注重财富保值增值,提前做好退休规划。
和以前课程的区别是,我想深入每个用户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定制化、注重行动的方案。
让理财不再停留在「看一看」,而是一步步落实在生活里。
「我们还刚刚开始,我们不知道未来能否成功,但我们愿意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努力奋斗,而且我们相信,只要专注于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会有好事发生的。」——2013年 梦想日记
12年前,我说要把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读成小说。
今天,这个故事还在继续。 而你,就是主角。
理财更简单,人生更自由。
又一个4380天的旅程开始了,我们下一个12年见。
△风险提示:本文分享仅为教育和科普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