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内卷”,差异化竞争格局渐成,哪些光伏企业能卡位成功?

9月4日早盘,光伏设备板块继续活跃,板块指数涨超3%。截至中午收盘,上能电气(300827.SZ)涨14.38%,通润装备(002150.SZ)涨10%,收获2连板,安彩高科(600207.SH)涨9.92%,大全能源(688303.SH)涨9.87%。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价格合理回升和盈利修复,基本面有望得到夯实和改善。同时,技术创新仍是光伏企业走出同质化竞争困境的根本路径。

%title插图%num

政策密集发力,光伏行业迎来破局时刻

光伏行业的转折,始于政策层面的精准发力。2025年以来,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密集出台,直指“低价无序竞争”的行业痛点,为产业健康发展划定了清晰的边界。

6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提出,禁止硅料、组件等产品以低于现金成本价格销售,为光伏产业链设定了价格底线,从法律层面遏制“自杀式降价”,推动价格中枢向合理区间回归。

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月,工信部制造业座谈会进一步强调“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政策的连续发声,释放出“优化供给侧结构”的强烈信号。

政策通过“规范竞争+鼓励整合”,加速低效产能出清,有望形成头部引领、技术驱动的新格局。这种整合不仅符合头部化、集约化的产业规律,更能通过优化市场结构,稳定供应链波动,为相关企业创造合理利润空间。

光伏产业链价格回升,硅料率先回暖

政策的“及时雨”,迅速在市场层面显现效果。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呈现从上游到下游的有序回升,标志着供需关系与竞争秩序的同步改善。在“政策限低价+库存去化”的双重支撑下,低价销售行为有所减少,行业库存逐步从高位回落。

硅料环节率先吹响回暖号角。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上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6万元/吨至5.1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79万元/吨。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最高涨幅达到3.37%,此前已连续8周上扬。硅料价格企稳后,硅片、电池等环节紧随其后,产业链价格回升的传导性逐步显现。

中信证券表示,光伏产业链有望迎来价格合理回升和盈利修复,基本面有望得到改善。同时,技术创新仍将是光伏走出同质化竞争困境的根本路径,具备产品差异化、市场高端化、制造品牌化优势的厂商有望迎来业绩率先反转和长期成长。

华创证券发布的研报称,目前光伏行业基本面逐渐筑底,在政策调控和供需改善的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聚焦差异化发展: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双线并进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开始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头部企业纷纷寻找自己的特色赛道。

具体来看,隆基绿能(601012.SH)专注于BC电池技术研发,其量产的BC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5%,创行业新高。晶科能源(688223.SH)持续深耕N型TOPCon电池技术,其第5代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组件功率达到625W。天合光能(688599.SH)在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位于浙江的东南网架(002135.SZ)积极践行“双碳”发展战略,大力拓展新能源业务,与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人民政府签订“零碳桃源里 110MW 农光互补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同时,东南网架拟利用浦阳镇广阔耕地、林地投资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储能项目。

据了解,上述项目采用光伏发电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原则,以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建设模式,采用不同透光性的光伏电板或错位铺设等方式,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养殖”。东南网架在2025年半年报中透露,该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2026年竣工并网发电,打造“绿色建筑+光伏储能+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未来将成为公司发展的持续增长点。

此外,东南网架在此前接受调研时表示,近期政策积极引导“深化供给侧改革”“反内卷”倡议有利于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家政策,积极开展相关业务。

目前,光伏行业应用模式创新同样层出不穷,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农业等融合模式逐渐成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2.12亿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1%。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5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4%。可以说,光伏行业正在技术创新与理性发展的双轮驱动下,走向高质量发展。

光伏行业的积极变化,也在资本市场得到正向反馈。近两个交易日,光伏设备板块连续大涨,通润装备实现2连板涨停。从2025年4月上旬开始,光伏设备板块一路震荡上行,板块指数累计上涨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