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见习作者 | 李梦冉
编辑 | 魏佳
从“十亿赌约”到“第二之争”,小米和格力的竞争戏码再次升级。
十二年前,雷军向董明珠发起“1块钱赌约”,赌五年后小米营收超过格力,董明珠则将赌注加注至十亿元。当时,小米成立不过三年,而格力已是中国制造业龙头。
最近,一场围绕空调市占率排名的 “隔空口水战”,让两家企业再次站上舆论风口:小米空调线上市占率是否已经超越格力,排在行业第二?
小米与格力各执一词,线上份额排名几经反转,奥维云网数据前后口径不一……这场数据争议仍未平息,而至今奥维云网未公开回应,让其公信力更遭质疑。
口水战之外,真正值得关注的还有空调行业的格局变化。
经「定焦One」查询多个权威数据平台,虽然各家数据不完全一致,但可以看出大趋势:线下渠道仍然是美的、格力、海尔的铁三角格局,而线上渠道正在被小米等新兴品牌快速蚕食。今年二季度,格力包含空调的消费电器业务迎来负增长,作为新玩家的小米空调出货量同比大增60%。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靠低价短期内抢占市场份额、靠出海在长期寻找增量,已经成为玩家们的共同选择。格力与小米的“第二之争”,已不仅是两家企业的较量,更是整个空调行业未来格局的竞争风向。
奥维云网数据之谜:小米格力谁才是第二?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这场“口水战”的全过程。
8月中旬,小米高管卢伟冰、王化转发了博主“晓春哥XCG”发布的奥维云网数据截图,显示小米空调7月线上市占率达16.71%,已经超越格力,位居行业第二。对此王化感慨:“没想到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
两天后,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发微博质疑数据真实性,称“按照同样的查询条件,7月线上市场格力仍然保持领先。”并指出奥维云网公开数据与小米高管转发的截图不符。
图源 / 朱磊微博
经过「定焦One」查询,奥维云网公开七月数据与格力朱磊晒出的相符,和小米引用的截图确实有出入。
对于数据不一致,原贴博主“晓春哥XCG”解释,前后两张截图都是真实的,是奥维云网更改了数据罗盘的统计口径,并不存在编造数据的可能。
但这场排名争议并未因 “统计维度更改” 的解释而平息。很快,事情就进入到第二轮。
8月25日和26日,朱磊继续发文,强调奥维云网的数据并没有变来变去,继续质疑“那张来路不明的图表”,并指出卢伟冰曾转发的“小米与格力中央空调主板对比图” 存在恶意拉踩。
8月27日,小米王化隔空回应,贴出三张其他博主的博文截图,核心说辞是此前转发的小米超过格力数据无误,若按照奥维云网更改后的统计口径,不用等到7月,5月和6月小米就已经超过格力了。并附带了一首打油诗暗讽格力固步自封。仅一个小时后,朱磊发微博反击称:“不要阴阳怪气”,双方火药味持续升级。
对于5月和6月小米、格力的排名,「定焦One」也进行了“数据溯源“。
按照朱磊贴出的7月数据和王化所贴出的5月、6月微博截图,5月、6月小米排名第二、格力第三;7月反转为格力第二、小米第三。
但「定焦One」查询奥维云网最新数据发现,线上空调市场份额排名为:5月小米确实第二、格力第三;6月和7月的结果却显示格力位列第二、小米第三。也就是说,和王化转发的截图再次不符。
具体数据如下:
5月:美的(22.63%)>小米(18.02%)>格力(17.08%)
6月:美的(21.92%)>格力(17.32%)>小米(17.04%)
7月:美的(19.98%)>格力(16.41%)>小米(13.50%)
截至发稿前,作为争议源头的奥维云网至今未做公开回应。其数据口径如何调整、为何前后不一致,外界无从得知。
一位业内人士向「定焦 One」透露:“奥维云网本质是商业公司,并非大众认知中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而奥维云网官网上显示,格力与小米均为其合作伙伴,这让“裁判”的公信力更受质疑。
事实上,这并非奥维云网第一次引发空调巨头的争端。今年4月,格力和美的也同样因为奥维云网数据争起了“谁是第一”。
格力2024年财报中提到,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格力品牌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份额为25.40%,位居行业第一;另一边,美的2024年财报引用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在家用空调等9个品类中,美的系产品在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第一。
对此,奥维云网解释称,美的和格力引用的数据为不同维度和不同渠道类型。格力引用的是线上渠道和格力单品牌,美的引用为线下份额数据,且包含旗下品牌美的、COLMO、华凌、小天鹅。
如果说此前的争议还能用 “文字游戏” 自圆其说,这一次小米和格力的“第二之争”则更显扑朔迷离,奥维云网也陷入沉默。
不过,比起数据本身,真正值得关注的,还有这场口水战折射出的行业格局变化。
格力守线下,小米抢线上
过去,空调行业长期处于“美的、格力、海尔”的铁三角格局,如今小米正想努力撕开一道缝隙。卢伟冰曾透露小米目标,2030年成为中国大家电前三企业。谁会被挤出局尚未可知,但从三巨头的业绩表现来看,格力处于更大的压力之下,难免成为被小米盯上的对手。
格力的困境在于增长失速、战线单一。
从财报数据上能看出它与另两名的差距。
2024年,格力电器营收1900.4亿元,同比下滑7.3%。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9%,但更多来自费用下降,对比同行仍显逊色。
美的2024年营收4090.8亿元,同比增长9.5%;净利润达385.3亿元,同比提升14.3%,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同期海尔营收2859.8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样实现双增长并刷新纪录。
格力更深层次的焦虑在于“单一依赖”。
董明珠曾多次提出想降低空调业务占比,在2022年更是对媒体直言“格力被空调困住了”,但从财报数据看,这一目标远未实现。
2024年格力已不再单独披露空调业务营收情况,将空调和生活电器合并到“消费电器”中,该板块2024年占公司总营收比重高达78.54%。作为对比,2023年格力空调业务营收占总营收74%。合并后的占比数字并未呈现明显差距。
相比之下,美的2024年将暖通空调、消费电器业务合并为“智能家居业务”,营收占比为65.9%,而2023年(未合并前),暖通空调业务营收占比为43%;海尔空调业务营收占比则更少,2024年仅为17%。它们早已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了对单一品类的依赖。
格力已经被两位老对手甩开差距,如今又不得不面临小米这个新的挑战者。
回顾小米在空调上的布局,2015年与美的合作试水,2018年正式独立入场,到现在已经能与格力争一争 “第二”,成长速度超出行业预期。
从出货量数据来看,双方差距依然明显。2024年格力空调总销量约为4500万台,小米为680万台。不过,在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格力“可能赢在今天,输在明天”。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产品创新乏力、缺乏多元化,二是空调行业受地产行业低迷拖累,整体增速放缓,这对于高度依赖空调的格力而言,是致命隐忧。
小米则更像“以副业撬主业”。其空调收入虽未单独披露,但刘步尘估算,仅占小米总收入的4%-5%。2025年二季度,小米空调业务所在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387亿元,同比增长44.7%,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一。对小米而言,空调只是智能家居生态的一环,这种“轻装上阵”,或许能让它持续用价格优势和智能联动吸引年轻用户。
然而,小米的追赶仍受限于渠道短板。
2025年1-7月,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空调线下市场份额格力稳居前二,甚至在4月超过美的成为第一,而小米七个月里排名均在十名开外。
观研天下统计数据也显示,2025年1-4月,空调市场市占率线下渠道前五名分别是美的、格力、海尔、海信和卡萨帝,小米位居第17名。
一名空调代理商告诉「定焦One」:“现在空调市场仍是美的、格力、海尔的天下,线下渠道份额被这三家牢牢占据,小米目前只能在线上讲故事。”
从全渠道市场份额排名来看,格局也尚未出现松动。2025年7月,奥维云网和GfK中怡康排名均显示,前三名分别是美的、格力、海尔。
可见,线下渠道中,格力仍占有绝对优势,上述空调代理商称:这取决于格力多年累计的空调口碑和十年包修服务,这是小米目前难以企及的。刘步尘对此深有同感,“线下渠道对空调品类至关重要,消费者线下购买可直接沟通安装时间、细节,线上购买则难以保障服务的即时性与可控性”。
虽然目前小米乱拳还未能打死老师傅,但根据GfK中怡康测算数据,从2022年起,线上渠道的销售额占比已经稳定在整体市场销售额的五成以上,2025年1-5月甚至已接近六成。随着市场重心持续向线上转移,格力若不能补齐短板、抓住年轻用户,留给它的时间或许真的不多了。
空调的下一步:低价和出海
空调行业的格局虽未被撼动,但风向正在发生变化。
2025年上半年,空调行业经历了“先冷后热”的波动:一季度受由于补贴暂停及淡季影响,市场相对平淡;二季度,在“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全国性高温来袭(尤其是东北地区遭遇 55 年来罕见高温,漠河连续多日突破 35℃,地表温度达 65℃)的背景下,空调需求迎来爆发。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6月23日-29日及6月30日-7月6日两周,黑龙江省线下空调市场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17.68%和438%,吉林省分别增长128.76%和788.4%。
需求旺盛,但企业却分化明显。刘步尘指出,如今国内空调市场已见顶,产能远超需求,企业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低价化几乎成了行业共识。
这种趋势下,格力和小米的表现形成对比。
今年二季度,格力营收、净利润双降,分别下滑12.11%和10.07%,占主营收入近八成的消费电器业务(以空调为主)出现5.09%的负增长,成为拖累主因。
小米则延续了高增长,一季度空调出货量出货超110万台,同比增长65%;二季度超过540万台,同比增长60%,远超大盘上半年5.5%的增速。
图源 / 小米空调微博截图
多位消费者告诉「定焦One」,选择小米空调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相信小米品牌;二是小米空调更具性价比。
以国补后售价为例,小米巨省电1.5匹空调1800元左右,格力云佳正1.5匹空调2400元左右,美的酷省电大1.5匹2099元,海尔价格则更低。这一趋势下,格力往常走的“高端化路线”明显水土不服。
低价可以在短期内换来销量,但无法解决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出海成为企业寻找长期增长的必然选择。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及出口国,产能占全球空调市场70%-80%左右,出口占比高达80%(包括自有品牌+代工),2024年年产量超2亿台。
在这样的产业基础下,头部企业的 “出海能力” 或许将决定未来的行业地位。
美的和海尔已领先一步,“三巨头”2024年年报显示,美的海外销售额占比超过40%;海尔海外收入1438亿元,占比50%以上。
格力的国际化则掉队明显,同期海外收入占比仅有15%。它接下来要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既要在国内守住线下基本盘,又要加速完善海外渠道和品牌建设。
至于小米,虽然在国内线上渠道与低价市场表现亮眼,但对于出海的布局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外市场或将成为其继线上之后的 “第二战场”。
未来空调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国内渠道攻防战,而是升级为全球市场卡位战:谁能在海外市场率先建立优势,谁就可能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动。
*题图来源于小米空调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