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Choi Haeryung
周末闲聊聊。
我健身教练是个大美女,前段时间锻炼完,我俩就闲唠。
说起了她弟弟。
教练说:羡慕自己弟弟,最近挣了不少钱。
她弟弟最近在干男团团播。就是打开抖音、小红书,能看到的一队男生跳舞…
腿扫来扫去的那类,主要是挣的礼物打赏钱。
当然也很辛苦,半夜都还在跳,“膝盖都跳得疼了”。
她弟弟之前是娱乐圈小爱豆,没翻起太大水花,很快又沉寂了。
娱乐圈这行竞争太激烈了。
有颜值、身材是不够的——因为 永远有更帅、更好看、更年轻的人出来。
消沉的几年里,弟弟就宅在家里。
没收入,靠妈妈养活。
所以现在弟弟转型直播,小小“翻红”,就特别珍惜机会。
很拼,很努力。
他弟弟也算是幸运的吧?找到了一条路子。
我自己关注过的爱豆,曾经一度到过巅峰,现在又慢慢归于平淡,出出歌、跑跑拼盘音乐节。
从娱乐圈的角度来说,糊咖了。
我之前稍看过爱豆训练生的节目,那时节目有个口号:
“越努力,越幸运”
我当时困惑,这句话在娱乐圈真的成立吗?
人在娱乐圈,很难体会到匀速前进的人生吧…
一直在等待,一直在“被”选择。
等导演选择,等资本选择…不一定被选上,选上了不一定播,播了也不一定红。
红过,也可能再次变凉…
最近看了于朦胧的不幸消息,我忍不住想——
当一份职业不断起起伏伏,得而复失,反复从希望到幻灭…
对心态是不是一种残忍的考验。
二
谁的人生是匀速前进呢?
我自己写自媒体,也写了10年了。
有什么变化吗?有的。
最早我写公号的感觉是,如果好好写,读者会越来越多,我就是在匀速前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但这几年不太一样。
各种平台都变得“算法化”。
算法会把最“爆款”、“刺激”的内容推荐给读者。
一个创作者,哪怕做了10年的内容——下一条内容不够好,立即就会被算法抛弃。
粉丝们不再收到TA的更新。
读者属于算法,不属于某个具体的作者了。这个可能在抖音、小红书上表现更加明显。
之前抖音百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和我说过:
“自己费尽心思,用了个把月拍摄的视频,但不够爆款,就只有零星点赞。”
很失落,难过。
难怪很多创作者要卯足劲,去猜平台的喜好,把脸怼到屏幕,做最浮夸的表达,浮夸是因为害怕。
所以着靓衫对着算法说:
“翻我牌子呀,翻我牌子呀”
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作者匀速积累,太难实现。
哪怕做好了90条内容——
如果接下来10条内容,做得不那么好、又或者不符合“算法”定义的“爆款”。
或许就一笔归零。
像贪吃蛇吃了一堆豆子,越变越长。它以为是积累呢。
结果是积食。
三
谁能匀速前行呢?
打工人偶尔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做了一大堆活儿…
但奖金最高的,往往是擅于汇报的人
包工头们在 经济上行期承揽工程, 风风火火地动工…
但到了结款时,要么一个个被账期拖死, 要么把钱送进KTV
做电商、开酒店、开餐馆,辛辛苦苦做事。但因为一个差评,可能就被平台拉入“黑名单”
炒股的人,辛辛苦苦复盘,抓热点,抓概念,抓连板…
挣钱时兜里钞票哗哗响;牛市一结束,还得倒贴钱
或许,健身是一种匀速前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反馈来得简单干脆。
所以90%的中年人会爱上健身…努力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只是,身体的匀速前进可以靠健身;
精神的匀速前进靠啥呢?
物质 的匀速前进,又靠啥呢?
我慢慢意识到:
可能,人生的匀速前进,是一种奢求。
经济环境不佳的话…不退步,就是一种万幸。
我一开始想通这点时,有点难以接受。
这不就是说,干到干不动了,就安心地接受命运的审判,做摇曳的蒲公英,随风飘荡么。
但是呢,现在越想越想,倒慢慢平静了。
或许生活的诀窍,都藏在几个字中:
差不多得了。
如果被生活打倒…嗯,我躺一会,就躺一会…
芒格说:“不要自怜。永远告诉自己,是幸存者,不是受害者。”
回头看,这位可爱的老头,真是分享了不少人生智慧
最好的是——
还有站起来的力气。
芒格也说了,“要避免致命的错误”。 尽量别掉落深渊,别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
所以我很重视收息股、收息资产、保险这些。
它们能提供源源不断现金流。
避免滑落深渊,兜底人生的回撤,帮我打打逆风局。
如果人生不是匀速前进的——
能怎么办?
受创是常见的。
至少谷底时,我们有法子、有现金流可以撑过去;
撑过去了,无限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