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预制菜、共享单车、社区团购,我们一个都没投。
为什么?
人多、扎堆的领域,我们一般不投。
因为但凡是门槛很低、风口型的企业,我觉得是社会财富巨大的浪费,一堆人“杀”进去其实都赚不到钱。
风口型领域、名牌赛道,都利于大厂。
最后,预制菜、短剧的钱,是不是都交给了抖音?
创业者一手拿投资人的钱,另一手就去抖音上面买流量了。
所以,稀缺性,非共识的无人区,才是我们未来投资的关键。
这也越来越需要投资人的独立判断。
比如,新行业投资窗口期很短,更需要“直觉+经验+加码策略判断”。
对于新行业,我们也不想搞懂它,只要你能自圆其说,把我们说服,我就愿意给钱。
当你能够继续跑出来,我们再继续加码。
就像当时参半的创始人,跟我讲他的牙膏故事,成功的“骗”到我了。
其实他当时做牙膏没做成,又去搞了一个排气,排气也没做成,后来又搞漱口水。
当时本来我要投另外一家企业,但他说春哥别投,投给我,又成功“骗”到我了,我就投给他了。
现在,「参半」火了,一年卖20多个亿。
甚至,深圳的市领导,把参半誉为“深圳新名片”,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我和参半的故事可以讲很长,其中我最想讲两点:
第一,投参半,是一个非共识的决策。
因为当时很多人都说尹阔,是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创业者。
跟以往的海归、高学历的创业者,其实是迥然不同的创业画像特质。
“打不死的小强、聪明的、贫穷的、有野心的”,都是这类创业者的特质。
其实我们投中的很多,都是这样的创业者。
包括同样也在深圳的徕芬,也是一个中专刚刚毕业的小镇青年。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也是一个高中辍学的创业者,所以学历不重要。
第二,很多人认为,参半是属于消费品,不属于现在的高大上项目。
但深圳市领导,却把参半誉为“深圳新名片”。
这意味着,现在的深圳不仅需要硬科技,也需要这种民生新品牌。
作为参半背后的男人,作为最早期支持参半的投资机构,梅花与有荣焉。
梅花一定会继续投资小镇青年,继续投资各种各样国家所需要、社会所需要、老百姓所需要的创业项目。
下半年,我们预计要投出去的金额,应该不小于15个亿。
这是实实在在的子弹,我们弹药还是很充足的。
9月21日-23日,我将亲自带队100家企业家,去四川泸州线下游学,探访下沉创新,寻找增长新引擎。
你在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和想法,都可以找我聊聊。
活动详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