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不是国货?日本饮料巨头潜伏中国20年、一年捞金65亿

逛超市时拿起那排标志性的红色小瓶,你是否也曾闪过一个念头——“养乐多”这个名称,加上醒目的中文标语“今天你养乐多了吗?”,怎么看都像是地道的国产品牌。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个听起来充满本土气息的产品,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日本货”

它凭借一套深入市场的本土化经营,在中国默默耕耘二十余载,更在2018年创下年销售额65亿元、日均卖出750万瓶的亮眼成绩,一度占据乳酸菌饮品领域的领先地位。

%title插图%num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者对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这位昔日的乳酸菌饮料巨头近年表现有所回落。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其日销量已降至约22万瓶,与巅峰期相比收缩幅度接近97%,面临新的挑战与转型压力。

养乐多为何面临当前局面?伴随“含糖量”“饮料是否真健康”等话题在社交媒体的持续发酵,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认知不断深化,养乐多长期塑造的“健康”形象,正受到越来越多关于成分实际效果的质疑

例如,参照上海推行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制度,养乐多标志性的“小红瓶”因每100毫升含糖量达15.7克,被划分至最不推荐的D级饮品,与常被指为“高糖”的可乐处于同一梯队,这与其主打的“肠道健康”概念形成明显反差。

%title插图%num

说到底,健康类产品要在市场立足,关键仍在于“宣传与实效相符”的产品力。以近期受到各大主流媒体关注、在京东走红的护肝科技产品“肝力维”为例,它并未停留在空泛的“护肝”宣传上,而是针对现代人群的实际代谢、健康负担,从机制层面提供解决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经哈佛实验室证实,上述前沿护肝科技制品“肝力维”能激活肝细胞能量,助力代谢酒精、油脂堆积产生的内源性毒素,同时增强肝细胞修复力,将肝损指标转氨酶降低33.5%,具体体感为“体力精力提升”、“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缓解”。

这种“机理清晰、直击痛点”的产品思路,也使其在健康消费领域快速赢得关注。据反馈,新兴护肝科技制品“肝力维”在京东平台上架,首月即实现七位数销售额,购买人群以35-65岁职场商务经理、国企干部为主。多数用户评价提到“熬夜、酒后身体沉重感减轻”“晨起不再口干口苦”,复购率超过67%。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下消费者共同的判断逻辑:他们愈发看重“真实的健康价值”而非表面的营销话术;愿意为产品付费,但前提是产品“真诚、透明、科技支撑扎实”。

%title插图%num

养乐多自2002年进入中国以来,便始终致力于融入本土消费生态。在品牌形象层面下足了功夫。它不仅陆续启用“益力多”“养乐多”等中文名称替代原有的外文标识,还在包装上突出“活性乳酸菌”“今天你养乐多了吗?”等贴近生活的汉字宣传语,有效拉近了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距离。

在推广方式上,养乐多也紧密契合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品牌持续聚焦“肠道健康”这一核心诉求,借助“100亿活性乳酸菌”“肠动力,人自美”等易记易懂的传播口号,不断夯实其健康饮品形象。

渠道铺设方面,养乐多优先选择社区便利店、校园超市等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并与蒙牛、伊利等国产品牌同柜陈列,进一步强化了其“本土化”认知。

回顾养乐多的发展轨迹,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在于品牌源自何处,而在于是否能够及时响应中国消费者日益多元和升级的需求

%title插图%num

品牌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灵敏的情况并非偶然。此前在菲律宾市场,曾有近6.8万名消费者联名建议推出1L装产品,但养乐多仍坚持100毫升规格与单一菌种配方,以“保障活菌稳定性”为由未作产品形态调整。

而与此同时,部分国内企业展现出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不仅迅速推出多种规格产品以适应不同场景,也积极拓展电商与社交平台等新渠道,有效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这一差异反映出,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市场,任何品牌都无法仅凭过去积累的口碑持续领先。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国际品牌,只有通过持续创新、真诚倾听并切实回应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才能获得市场的长期认可,建立起稳固可信的品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