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近30年终落幕,天茂集团主动退市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虎投财经」获悉,9月30日,深交所发布《关于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公告》,这家自1996年登陆A股的湖北企业,正式告别资本市场。从湖北国资控股的化工龙头,到跨界保险的控股平台,再到因年报难产、业绩亏损主动退市天茂集团29年的上市历程,既是传统企业寻求转型的缩影,亦成为跨界失败的典型样本。

作者 | XJ

01

从化工起家到保险跨界

1993年,其前身“荆门中天股份有限公司”于湖北荆门成立。彼时,企业锚定尿素、甲醇等基础化工产品为核心业务,依托江汉平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迅速成长为区域化工领域的中坚力量。

1996年11月,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股票代码:000627),成为国内较早拥抱资本市场的地方化工企业。上市首年,企业便交出亮眼成绩单——实现营收3.2亿元,净利润达4200万元,在当时的化工板块中脱颖而出,备受瞩目。

%title插图%num

2015年,天茂集团迎来最受关注的一次转型:通过定向增发募资86亿元,收购国华人寿51%股权,正式切入保险业。此番跨界决策,使公司从传统化工企业蜕变为“保险+化工”双主业平台,并逐渐向保险业务倾斜重心。

2016年保险业务并表后,公司营收从2015年的11.3亿元激增至169.9亿元,同比增幅达14倍;归母净利润由1.2亿元飙升至17.79亿元,创上市以来业绩峰值。

为巩固保险布局,公司后续两次增资国华人寿:2017年增资48亿元,2018年联合湖北本地国资再注资95亿元,将国华人寿注册资本提升至48.46亿元,使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一度回升至150%以上,跻身国内中型寿险公司行列。

%title插图%num

2019年,有媒体报道其实控人曾公开宣称“天茂要从化工企业彻底转向保险控股平台”,推动公司股价当年攀升至8.2元/股,较2015年转型初期上涨超3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跨界明星”。

02

主动选择退市

2025年,天茂集团的上市生涯进入倒计时,主动退市实为规避强制退市的无奈之举。危机始于2024年年报“难产”:按深交所规定,公司本应在2025年4月29日前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却以“国华人寿部分财务数据需补充核实、相关信息披露文件尚待完善”为由多次申请延期。

%title插图%num

拖延期间,公司始终未能提交完整报告。8月25日,股东大会以98.06%的同意率通过主动退市议案(中小投资者同意率达91.62%);9月25日,深交所核准终止上市;9月30日,天茂集团股票正式摘牌,29年上市历程就此终结。

实际上,从财务数据来看,企业早现经营危机。数据显示,天茂集团自2020年起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2020年骤降67.32%至5.80亿元;2021年进一步跌至4.71亿元;2022年仅剩2.74亿元;2023年由盈转亏,全年净亏损6.52亿元。2024年颓势未改,前三季度亏损扩大至3.33亿元,全年业绩预告显示亏损区间达5至7.5亿元。

核心子公司国华人寿成为业绩“重灾区”。对于公司在2023年首次出现净利“失守”的现象,主要归因于资负两端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投资收益锐减30.12亿元;另一方面,赔付支出增加了10.56亿元,同时提取的保险责任准备金飙升至78.21亿元。这些不利因素叠加,最终导致了严重亏损。

%title插图%num

从传统化工毅然迈向保险赛道,天茂集团的跨界转型曾被市场寄予厚望。然而,这场历时多年的战略变革,最终因盲目追逐风口、风控体系缺位、内部治理失效三大症结折戟沉沙。转型绝非简单的业务切换,需匹配相应的能力、资源与风控体系——若只追逐热点而忽视根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