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机器人赛道,又添一家上市公司。
10月16日,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企业“云迹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IPO发行价为95.6港元/股,开盘涨超47%,截至发稿,市值94.90亿港元。
招股期间,公司就受到投资者热捧,超额认购超5677倍,金额超1891亿港币。伴随着此次成功上市,云迹科技也成为港股18C上市规则下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
在连续创业者、70后理工女支涛的带领下,云迹科技如今是全球最大的酒店机器人智能体提供商。一组直观的数据是:2024年,该公司的机器人产生服务5亿次,行走了203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00多圈。
早在成立之初,云迹科技就获得了来自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的种子轮融资,随后数年又相继完成7轮融资,资方涵盖了启明创投、沸点资本、联想创投、腾讯、科大讯飞、携程、阿里巴巴等一众知名机构和产业资本,累计融资额超12亿元。IPO前,公司估值达到40.8亿元。
34000多家酒店背后的机器人供应商
云迹科技的背后,站着一位70后女性创业者——支涛。
支涛今年53岁,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学专业,后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并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创办云迹科技之前,支涛曾先后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上海埃蒙特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积累了超10年的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和自动化领域经验。
时间来到2013年,当时正值中国工业机器人爆发前夜,以新松、埃夫特、埃斯顿、广数等为首的头部厂商陆续涌现。支涛敏锐地预见了机器人的市场前景,随即在2014年1月创办了云迹科技,并锚定酒店这一人力成本高、标准化需求强的场景。
创业初期,云迹科技的发展并不顺利,其中最大的难题的就是商业化落地。支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曾提到:“2015年,我带着我的机器人敲了无数个酒店的门,希望大家用一下我的机器人。对方告诉我:这个机器人我们不愿意用。”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云迹的命运。当时疫情的爆发让“无接触服务”需求激增,云迹科技的酒店机器人业务得以快速扩张:仅2020年,便与全球1300多家酒店达成合作。
截至目前,云迹科技所服务的酒店数量已经超过34000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3年来自酒店场景的收入计,云迹科技在酒店场景的智能体市场份额为9.0%,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在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中,云迹科技则以13.9%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并超越了第二到五名参与者的市场份额总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酒店外,云迹科技过去几年也在积极将业务拓展至医疗、工厂等新场景。截至2025年5月31日,其客户群已覆盖超过150家医院。
谈及创立云迹科技的初衷,支涛曾提到:“我们最想做的,就是通过我们创造的机器人和系统,让人类更幸福。希望在它们的关怀下,人类能够更自由,恢复我们的天性,去做更愿意做的事。”
如今创业11年,支涛也终于带着她的梦想,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年营收2.45亿,毛利率43.5%
发展至今,云迹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机器人及功能套件、AI数字化系统。
2022年至2024年,这两大板块分别为公司贡献了1.61亿元、1.45亿元、2.45亿元的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3.4%。其中,机器人及功能套件的营收占比分别为83.6%、82.4%和77.2%,是云迹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
公司毛利也在逐年攀升——2020年至2024年,云迹科技的毛利分别约为3927.1万、3915.7万、1.06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4.3%、27.0%、43.5%。
不过,营收和毛利稳步增长的同时,云迹科技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65亿元、2.65亿元、1.8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8.15亿元。
尽管作为机器人领域的老牌玩家,云迹科技在垂直领域占据了优势,但其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持续火热,公司正面临来自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以及海尔等竞争对手的激烈挤压。
为应对竞争,云迹科技不得不调整价格策略。以主力机型“格格”系列机器人为例,报告期内,该机型的平均售价从2.68万元降至1.45万元,降幅高达45.9%。
此外,公司还在积极拓宽业务边界,寻找新的增长点。一方面,云迹科技正将机器人产品积极拓展至医疗、工厂等新应用场景;另一方面,海外市场也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招股书提到,云迹科技正加码拓展国际市场的投资,尤其着重于发达地区及新兴市场。截至目前,其客户已经覆盖了欧洲、美洲、韩国、日本、泰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腾讯、阿里押注,11年8轮融资
机器人是公认的“烧钱”行业,云迹科技作为其中一员,其发展历程也与多数企业一样,离不开资本的持续助力。
早在成立之初,云迹科技便获得了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的种子轮融资;同年,又拿下科大讯飞的天使轮融资。
此后7年间,公司又先后完成了6轮融资,资方阵容豪华,涵盖腾讯、阿里巴巴、携程、联想创投、启明创投、沸点资本、海航资本等产业资本与知名财务投资机构。其中,2021年12月完成的D轮融资,是公司迄今最后一笔公开融资,投后估值达到40.8亿元。
IPO前,创始人支涛以及一众联合创始人合计持有云迹科技36.52%的股份;沸点资本持股10.7%,是第一大外部股东,科大讯飞持股的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9.57%,腾讯持股9.09%,启明创投通过旗下QM165、北京启明合计持股约5.39%;联想基金持股4.22%;阿里持股2.94%。
值得一提的是,云迹科技仅是当前机器人企业冲刺资本市场的缩影之一,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正密集排队等候IPO。
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宇树科技。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宇树科技已经在浙江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根据IPO计划,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之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申报文件。
6月,AI智能家庭机器人提供商卧安机器人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24年按零售额计,卧安机器人是全球最大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市场份额为11.9%。
5月,深圳乐动机器人同样递表港交所,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2024年营业收入计算,乐动机器人为全球最大的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公司。
此外,包括翼菲科技、珞石机器人、优艾智合等多家企业也已启动了IPO进程。
目之所及,这场由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共同驱动的上市潮,正在为机器人行业开启一个全新的资本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