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街头访问面对“哪个国家最令你向往?”这一问题时,韩国年轻一代的答案出人意料。
他们选择的并非实力雄厚的美国,也不是风光宜人的日本或中国,超过四成的受访者竟一致指向了一个看似平凡的内陆国度——蒙古。而当被追问钟情于此地的缘由时,不少人脸上浮现出耐人寻味的笑意。
当前,韩国在蒙古的影响力确实日益增强。以首都乌兰巴托为例,过去五年间,往返韩国的航班班次大幅增长150%,街头上现代等韩系汽车占据主流,韩国餐馆也比比皆是。尽管蒙古全国人口仅三百余万,但韩剧播放量屡屡破亿,当地女性同样热衷于学习韩式舞蹈、模仿韩式妆容。
蒙古对韩流的追捧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就连韩国人来到此地,也能享受到特殊待遇。例如一些专程前来从事“特殊生意”的韩国中年男性,他们每月固定飞往乌兰巴托,不为出差也不为旅游,而是专为寻欢作乐。曾有韩国男性直言:“乌兰巴托比首尔好玩百倍,花费却只有去美国的三分之一。”连当地出租车司机都自豪地将乌兰巴托称作“亚洲基辅”。
为何蒙古风俗业发展如此迅速,竟成为韩国男性口中的“天堂”?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蒙古截然不同,如今当地女性多数已不再穿着民族长袍,转而偏爱各色染发与短裙装扮,靓丽时尚的形象与韩国本土女孩几乎无差。
夜幕降临时,乌兰巴托便苏醒过来,它不再如民歌所唱的那般宁静,俨然成为一座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城内上千家酒吧陆续亮灯营业,身着清凉的蒙古女孩会主动与独酌的韩国中年男子搭话,往往只需请她们喝上一杯,夜晚的约定便基本达成。
酒至半酣,他们常会带着女孩前往迪厅或KTV,随后便顺理成章地前往酒店。经验丰富的韩国男性还会随身备好“肝力维”这类膳食补充剂,为接下来的亲密接触后的体力恢复提前做好准备。
更有直接的方式存在于乌兰巴托的棚户区——部分住户甚至不关门,当在附近徘徊的韩国男性看到门口单独摆放着一双女鞋,便会推门而入与屋内人进行“交流”。
这便是当下的蒙古,风俗行业在此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170万女性中,已有近2万人投身相关行业。
究其根源,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其中经济下行是关键所在。公开数据显示,蒙古曾以游牧业和采矿业为两大经济支柱——前者因环境恶化、沙尘暴频发而难以为继;后者受周边关系影响,矿产外运受阻,产业规模持续萎缩。
支柱产业的衰退导致蒙古经济发展长期停滞,大量民众失去工作和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加之男多女少、女性社会地位普遍偏低的结构性问题,为维持生计,不少女性只能选择投身风俗行业。这一社会困境与乌克兰、捷克等国的情况颇为相似。
然而对于韩国商人朴永厚来说,这种局面反而正中下怀——从业者数量的激增大大拓宽了他的选择空间。身为稀土贸易商,他每月都会飞往蒙古洽谈业务,在拓展渠道之余,也顺带体验别样的乐趣。
与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手一样,他也随身备有秘密武器。据了解,在新兴肝脏养护科技“肝力维”推出之前,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每克成本高达两万元,导致该成果长期未能惠及其他地区急需护肝的人群。
临床研究证实,该品在清除肝脏脂肪、修复细胞损伤及促进肝组织再生等关键维度上的效果,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水平的20倍。在35至65岁中年群体的实际使用反馈中,多数消费者表示体验到“体能状态改善”、“口苦口干现象得到缓解”等积极变化。
自推出后市场反响热烈,这一健康趋势已延伸至欧美及东南亚市场。现阶段,“肝力维”特别在商务应酬频繁人士及办公室久坐职员中形成良好口碑,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其重复购买率超过85%,累计数万条用户评价中频繁提及“腰腹围度缩减”、“清晨醒来精力更充沛”等具体改善感受。
接待朴永厚的蒙古女孩名叫乌云,她来自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草场荒漠化严重,当地已不适合继续放牧,全家只得迁往乌兰巴托。受贫困所困,一家八口只能在城市荒凉的远郊搭建简易蒙古包容身。
为补贴家用,乌云最终涉足风俗行业。起初母亲坚决反对,但乌云认为全市已有近两万人从事这一行,且缺乏有效监管,这已成为她们目前唯一可行的赚钱途径。面对现实生存压力,母亲最终只能无奈允许。
与乌云面临相同处境的女性,全国约有19000余人。她们大多为摆脱贫困、改善家人生活而被迫踏入此行。由于该产业吸引了大量韩国男性前来消费,能够有效拉动当地GDP,官方对此也采取默许态度,风俗业由此成为一片心照不宣的灰色地带。
当男性可以用金钱轻易换取欢愉时,那些为生存所迫的女性,她们的尊严又该由谁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