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产GPU龙头冲刺IPO,单一产品贡献超9成收入

%title插图%num

图片来源:Pixabay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10月24日审议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沐曦股份”)的上市申请。

在招股书中,沐曦股份表示,其为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的主要领军企业之一,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重点布局教科研、金融、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大文娱等行业应用场景。

沐曦股份计划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A股普通股,募集资金39.04亿元。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

目前,沐曦股份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2024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亿元、-2.33亿元。

持续亏损的沐曦股份,能否走通国产GPU盈利的道路?

01

依赖单一产品

资料显示,2020年,陈维良与彭莉、杨建一同在上海创办了沐曦股份,三人都曾在AMD工作超过10年。

陈维良出生于1976年8月,于1995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微电子专业,本科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并于2002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随后返沪投身集成电路产业。其曾任职AMD上海公司高级总监,主要负责GPU设计及产品研发,主导并完成15款高性能GPU产品的流片与量产。

招股书显示,上市发行前,沐曦股由上海骄迈、陈维良、上海曦骥作为前三大股东,分别持股13.3%、5.59%、4.05%。同时,上海骄迈、上海曦骥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陈维良,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海骄迈、上海曦骥以及陈维良构成一致行动人。

陈维良作为公司创始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一职;彭莉、杨建作为联合创始人,担任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两人持股比例均为1.06%。

据招股书,沐曦股份的产品矩阵包括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产品,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产品,以及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产品,涵盖了计算(包括训练、推理、通用计算)和渲染的全场景。

从收入来看,沐曦股份收入主要来自于训推一体系列。2024年,沐曦股份来自训推一体系列的GPU板卡收入5.12亿元,占总收入的68.99%;训推一体系列的GPU服务器收入2.1亿元,占比28.29%;来自智算推理系列的GPU板块收入349.08万元,占比仅0.47%;IP授权收入100万元,占比仅0.13%。2025年第一季度,训推一体系列的GPU板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7.55%,为3.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沐曦股份目前存在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沐曦股份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收入分别为1546.81万元、7.22亿元和3.14亿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0.09%、97.28%和97.87%。

在审核问询函中,上交所曾要求其说明,不同产品类型收入结构变化较大、当前收入集中于曦云C500的原因,其他产品的研发、客户开拓及商业化进展,未来主力产品计划。

沐曦股份还提到,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芯片市场需求的持续大幅增长及公司核心产品实现量产,训推一体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及占比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当前核心产品集中在曦云C500系列,与行业整体趋势不存在重大差异。同时,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和迭代周期受到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供应链稳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他公司芯片的迭代周期通常也需两年。曦云C500于2023年6月首批芯片回片,2024年2月正式量产,正式量产至今尚不足两年,因此曦云C500系列为当前主力销售产品与芯片产品迭代周期的客观规律以及公司所处发展阶段相符。

从收入结构来看,沐曦股份训推一体系列产品的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30.09%上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97.87%,智算推理系列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00%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25%。沐曦股份表示,2023年以来,随着AI大模型的技术突破,生成式AI商业化进程加速,市场对训推一体AI芯片的需求大幅增加。曦云C500的量产契合了市场需求,其部分应用场景下的核心指标已比肩国际主流产品,因此成为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同时,沐曦股份预计,曦云C500系列市场需求良好并持续稳定出货,预计未来1-2年内仍将是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基于国产供应链的曦云C600系列已回片,产品良率及各项测试指标良好,预计将于2025年底进行风险量产。曦云C600系列正式量产后,将成为训推一体系列下一代主力产品,与现有曦云C500系列形成优势互补,丰富矩阵。

02

持续亏损

对于芯片公司来说,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难题。

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沐曦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2.33亿元,亏损成扩大态势。

在审核问询函中,上交所也询问了有关尚未盈利的问题。沐曦股份在回复中提到,行业共性因素方面,国产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国产替代虽带来机遇,但国产厂商整体起步相对较晚,且面临国际巨头垄断与国内同行竞争,供需端存在需求释放慢、生态壁垒高等问题,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厂商多呈高研发投入、亏损状态。自身所处发展阶段方面,沐曦股份2020年成立后持续高强度研发,报告期研发费用逐年增长且占营收比例较高,而收入规模虽快速增长但整体仍小,销售毛利难以覆盖成本,叠加大额股份支付费用导致持续亏损

不过,目前,沐曦股份尚未出现资金压力,其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6.93亿元。沐曦股份测算,预计2025年、2026年营运资金需求分别为19.46亿元、36.23亿元,合计55.69亿元。沐曦股份表示,可支配资金可以覆盖未来两年营运资金需求。

不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将是沐曦股份未来的常态。招股书显示,研发费用是沐曦股份支出的“大头”。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沐曦股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48亿元、6.99亿元、9.01亿元和2.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1857.63%、1317.63%、121.24%和68.01%。

在风险因素中,沐曦股份也提到,相较于当前AI大模型平均3-6个月的高速迭代周期,芯片研发时间周期更长,从设计到量产一般需要2-3年,并且研发投入金额较大;该等周期上的错配客观要求芯片研发必须具备前瞻性,公司需要时刻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并融入相关前沿技术,才能确保产品规划能够契合未来市场需求。如果未能做到,公司竞争力将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沐曦股份测算,预计2025年至2027年公司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产品结构由曦云C500系列逐步向曦云C600系列和曦云C700系列升级迭代,综合毛利率保持稳定。同时,其预计公司达到盈亏平衡点的预期时间最早为2026年。

此外,2022年-2024年,沐曦股份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00%、91.58%、71.09%,2025年第一季度又回升至88.35%。

沐曦股份表示,2022年度及2023年度,公司产品尚处于业务拓展初期,主要产品尚未实现量产,公司将有限的产量向能够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主要客户进行销售,因此主要客户收入占比较高;2024年度及2025年第一季度,随着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正式量产,该产品陆续获得客户的认可和采购,并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批量应用,由于上述项目单项采购规模较高、投入金额较大,导致相关期间内向主要客户销售集中度较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源庐加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庐加佳”)为沐曦股份新增股东,且在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为前五大客户之一。2025年第一季度,沐曦股份来自源庐加佳的销售金额为9095.9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8.39%。

沐曦股份对审核问询回复称,源庐加佳于2024年8月入股,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始终低于1%,不属于直接或间接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源庐加佳根据其近年来转型数字新基建的战略及具体项目需求,与沐曦股份开展算力集群建设相关业务合作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具有充分且合理的商业逻辑和背景。但新晋股东变为前五大客户之一,也让沐曦股份的收入“独立性”存疑。

总体来看,随着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国产替代政策推进,沐曦股份若能持续迭代产品、拓展客户,有望在国产GPU赛道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在沐曦股份发展过程中,其仍要亏损持续扩大、对单一产品依赖度高、芯片迭代周期长等诸多挑战,能否实现最早2026年盈亏平衡的预期,值得持续关注。

作者丨五仁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